楊康
摘要:讀圖是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時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原因在于在地理知識往往需要包含在地圖的信息中,學生只有學會解讀地圖,才能夠進行地理學科的知識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就是教師在地理學科中的教學重點。讀圖能力的培養,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知識中地圖的不同類別;其次,學生應當了解如何從地圖中挖掘出有效的地理知識,以及如何使得讀圖的過程更為高效快捷;第三,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還有賴于他是否能夠了解到讀圖能力對于地理學科學習的重要價值;第四,不論是任何學科、任何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都是十分重要的過程。本文將簡要闡述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性,進而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讀圖能力;培養策略
事實上,在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中,包含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圖。這些地圖也對應著地理學科中的不同知識模塊。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時,應當遵循由宏觀到微觀,由整體到部分的教學路徑。即學生應當從宏觀上把握地理學科的讀圖思維,進而根據不同類型的地圖特點,掌握在進行不同地圖的解讀之間的差異性。由此,學生的讀圖能力才能夠得到全盤的培養和提升。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性
(一)在初中階段就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和夯實
讀圖能力作為學生進行地理學科學習的基本技能,應當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得到相應的培養。初中階段作為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狀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未來在地理學科學習上的發展。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就是在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和夯實。
(二)明確地理學科的教學路徑
當教師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能夠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重視,并且將其作為一項基本能力進行培養時,地理學科的教學路徑也就隨之得以明確。即教師可以將讀圖能力的培養作為地理學科的教學切入點,進而推進課堂教學過程。
(三)引導學生挖掘地理學科的學習方向
當學生的讀圖能力在地理學科的課堂中得到培養時,他們就能夠初步明確地理學科的學習方向。即學生進行地理學科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會展現出不同方面的先天潛力,而讀圖能力作為一項基本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發掘自身潛力的學習方向。
(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提煉知識的能力
事實上,讀圖就是一個獲取信息、提煉知識的過程。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需要從地圖中的類型、圖例等要素挖掘出地圖所包含的內容,進而將這些內容轉變成為地理學科的知識。因此,不論是單純地對地圖進行解讀,還是依據地圖來進行答題,其本質都是要求學生從地圖中提取出相應的知識內容。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路徑
(一)依據地理學科知識,明確地圖類別
在地理學科內容中,包含著許多不同類別的地圖,而這些地圖與地理知識是一一對應的。一般來說,地理的地圖可以分為地理圖表、等值線圖、地理分布圖、地理示意圖這四種類型。通過這些地圖,與地理知識相關的氣候、河流、地域、人口、礦藏資源等信息就能夠得到一一展示。
因此,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地圖類型,進行相應的知識劃分,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構建起對于地理地圖知識的宏觀認知。這一知識框架,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對地理地圖進行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構建不同讀圖方法對應不同地圖的基本認知。
(二)認識地圖基本要素,了解讀圖方法
在地理地圖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元素,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相應的地理地圖,進而展現出了完整的信息內容。地圖的圖名能夠幫助學生直接了解到該幅圖片的展示內容,而圖例、比例尺、注記則是地理地圖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因此,認識地圖的基本要素,掌握讀圖過程中要素的運用方法,就是重要的讀圖技能之一。
圖例、比例尺、注記這三個基本要素,是學生進行地圖解讀的首要步驟。當學生能夠認識和把握這三個要素的內含、解讀方式、運用方法時,他們也就完成了對于一幅地圖的基本解讀過程。因此,在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時,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對于這三個基本要素的掌握和運用。
(三)借助課堂教學互動,激發讀圖興趣
在當前的讀圖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即對某一個或者某一類型的地圖進行直觀的講解和展示,學生就能夠從教師的講解中直接了解到與該地圖相關的知識內容。事實上,不同的地圖中所包含的內容,所需要的讀圖思路是不同的,學生在進行讀圖時,除了具備基本的地理知識外,還需要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作為輔助。
因此,在進行地圖的教學和解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來引導課堂中的教學互動。譬如,教師可以將人口分布地圖中的信息內容轉變成為一段文字表述,進而要求學生利用顏色的深淺來表示地圖上的人口分布狀況,并補充完整的地圖要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到講臺上利用多媒體工具,在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空白地圖上展開繪制。由此,單一枯燥的讀圖過程變成了反向的繪制過程。動手繪制學習的經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提高學生進行能力培養的自我驅動。
(四)選取課堂錯誤資源,轉變教學思路
讀圖能力的教學培養,不僅需要遵循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教學思路,查漏補缺也是培養讀圖能力、提升讀圖水平的重要過程。因此,教師可以觀察和收集學生在進行地圖解讀時所出現的錯誤,進而將其轉變成為課堂中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實現讀圖能力的突破。
教師在進行某一類別地圖的教學時,可以進行基本的知識輸入后,將錯誤資源作為教學引入,并引導學生借助自身的基本知識儲備,思考該錯誤資源的錯誤要點、糾正方向。由此,學生就能夠在后續的學習和解題過程中,規避讀圖過程中的思維錯誤。這也正是學生讀圖能力得到培養的重要體現。
(五)設計地理讀圖題目,考察綜合水平
不同的地圖類型代表著不同的地理知識,其對于學生讀圖能力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師可設計相應的地理讀圖題目,圍繞著某一個地區展開地理知識的考察,即通過地圖來對該地區的氣候、地形、人口、自然環境等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綜合輸出,考察學生的綜合讀圖水平。
譬如,教師可以在題目中展示某一地區氣候、自然環境、地形等地圖后,要求學生根據該地區的氣候、地形等特征,擬定最適宜的旅游計劃,并分析出相應的出行理由。這不僅是對于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在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對自身的讀圖能力進行拓展和延伸運用。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遵循地圖初步認知、讀圖興趣激發、讀圖能力培養、讀圖能力提升以及能力綜合考察這一培養路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展開地理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明奎.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85-86.
[2]李娟.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科普童話,2020(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