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教學目標為背景,對所在學校的一節講評公開課進行分析,探究在自主、合作與探究模式下,完善“高效、大氣、上檔次”初中英語試卷講評課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講評課;自主、合作與探究
【作者簡介】楊妃璠,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暨南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一、引言
試卷講評課是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是考試的延伸,是學生再次調整知識、鞏固知識、強化認知結構的過程。(黃子成,2003)通過對考試情況進行分析,試卷講評引導學生關注問題,查漏補缺,為主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問題的提出
目前,在試卷講評課中,傳統“講解式”模式仍是最常見的教學模式,教師較多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學目標不應限于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其自我學習提供有利條件。梅德明、王薔曾指出:自主是指教學中要關注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動機和自覺持續的行為能力。合作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與人溝通的技能,養成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探究是指對過程和概念的探究與發展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創設情境、創造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并相信他們,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么如何在講評課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效率呢?筆者結合校內李老師的一節公開課,談談具體的教學實踐及思考。
三、自主、合作與探究模式下初中英語試卷講評課教學實踐與分析
教學目標:
1.試卷中出現的錯題率比較高的語法點:so...that, too...to, It's time to等。
2.細節閱讀中尋找定位句。
Step 1:公布成績,自查自糾,剖析錯因。
教師公布班級成績分數段,展示試卷中準確率100%和準確率低于80%的所有題號,讓學生找到自己錯題,自我反思,分析錯題。
設計意圖:通過量化的數據統計,一方面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講評目標。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合理定位自己在班級里的位置,對自己和他人的錯誤心中有數,從而明確方向,進一步強化學習期望。
通過主動糾錯,讓學生剖析錯因,找出哪些是非智力因素出錯,哪些是知識缺漏出錯,總結答題經驗教訓。對于懸而未決的錯題,學生帶著疑問,急需解開謎團,此時正是開始討論交流的最佳時機。
Step 2:學生講評,捕捉生成
教師請同學們上臺講解試卷中準確率低于80%的所有題目,其他同學辯證傾聽同學講解并做筆記。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挑戰欲,讓做對題的同學更有自豪感和自信心。
案例:39. How long will the parents spend helping finish the plan?
A. One morning? B. One day? C. One week? D. Two days
學生:根據關鍵詞how long, parents,和finish the plan, 定位到Our parents will also spend a weekend helping us finish the plan. A weekend意為一個周末,回答了how long的問題,周末是兩天,所以答案選D.(學生利用白板投影邊講解邊圈畫,其他同學聆聽并圈畫筆記。)
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位于塔基的方式——教授給他人,效果最好,兩周后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高達90%。因此要提高講評課課堂效率,教師需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課堂角色,變“講評者”為“組織者”。通過請同學們上臺講解試卷,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挑戰欲望。
Step 3:合作糾錯
1.做錯題的同學主動尋求組員幫助,由做對的同學主要進行分析講解。其他成員特別是之前做錯題的同學認真傾聽,做筆記。
2.小組長把討論中有爭議,或者講解不清楚的題號寫在黑板上,向其他小組成員求助,學生之間智慧共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中五級目標描述之一是: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一個班級當中,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自主合作的過程就是將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充分展示出來,互相取長補短的一個過程。這一環節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英語基礎不太理想的同學也能充當“小老師”開口講解,讓全體學生都能從一道題的講解中有所收獲,學生的個體差異得到尊重,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自信心得以培養。
Step 4:加分環節
該環節由之前做錯題的同學分析錯題,其他組員認真傾聽,充當裁判,給予能正確分析錯題的該同學在試卷中加回得分,再拿回給家長簽名。
設計意圖:激發之前做錯題的同學認真傾聽組員講解,主動尋求答案,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案例:These may surprise people, because they usually want animals? 15 a good friend with others of the the same kind.
A. make? ? B. makes? ? C. making? ? ?D. to make
錯題學生: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可能會讓人們感到驚訝,因為他們通常希望動物和同類交個好朋友”,考察 “want sb./sth. to do sth 希望某人做某事”的用法,因此選D.
一方面,該環節允許學生把因非智力因素出錯而丟的分加回來,把原來因不懂或一知半解而扣掉的分加回來,分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增強了。另一方面,做錯題的學生變成“老師”,在“評委”面前對錯題進行評講:先在腦海里構思思路,再組織語言,以便能表達清晰。在學生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激發和鍛煉。
Step 5:舉一反三
講評課前,教師將具有普遍性的錯題,變換考查角度設計一套鞏固性測試卷,并且講評。學生們認真答題,全對的同學舉手。
如:2.He ran _____fast for us to catch up with him.
A. very? ? ? ? ? ?B. too? ? ? ? ? ? ?C. so ? ? ? ? ?D. quite
9.旅游前一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著覺。
The night before the trip, I was? ? ? ? ? ? ? ?I couldn't fall asleep.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舉手的人數,當堂了解到學生們自主合作的效果,教師再根據學生們依然沒弄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講評。
Step 6:課后作業
學生在錯題本上分析訂正試卷錯題。
四、自主、合作與探究模式下試卷講評課的評與思
該課通過小組自主合作,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基礎上得到發展,啟迪學生思維,健全學生人格。評講內容針對得分低于80%的題目講。練習針對錯題率較高的語法點,如too... to等而設計。活動設計環環相扣 ,如在Step 4加分環節中,針對學生講題不到位的問題,布置了錯題收集作業,老師可通過錯題收集本,進一步解決錯題分析不到位問題。組內討論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氣氛熱烈。在鞏固測試卷中,學生成績理想,大大提升了自信心。
但除針對性的講評內容和練習,一節高效的講評課離不開針對性的講評方法。自主、合作與探究模式下,讓學生參與講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但如何在此基礎上提升講評課的“檔次”?講評課應面向全體學生,而非只針對做錯了題目的學生,更不是只講給做對了題的學生,講評課表面上是在講一道題,實際上是在講一類題。學生在講解錯題時,講評對象只針對做錯了該題的學生,采用的方法通常是逐題講解,因此會導致知識的碎片化。由于缺乏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梳理歸類”,因此難以構建知識框架,更談不上通過一道題,以點帶面,發散思維,進行拓展。所以在學生講題過程中,老師還得“該出手時就出手”,對某一道題的解題方法、類似考點等進行歸類和拓展。如在Step 1中學生講題完畢后,教師可對找關鍵詞的方法進行點撥或對A weekend is Saturday and Sunday進行英文解釋并進一步拓展辨析week, weekday的意思。
結語
總之,“自主、合作與探究講評模式”鼓勵學生在同伴合作中主動檢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再單一地被動吸收,而是積極參與其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取知識,享受主動學習的樂趣,促成高效講評課的生成。同時教師也不要忽略在考點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挖掘,從而讓講評課變得“高大上”。
參考文獻:
[1]黃子成.中學英語教學建模[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S].2003.
[3]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