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煉 譚江敏


[摘? ? 要]作為我國高層次教育的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教育強國,培育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從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內涵出發,闡釋核心科研素養的構成要素及特征,指出培養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根據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構建的原則和依據,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以高校對研究生問卷調研為視角設計測算量表,強調評價時需注意的問題,為高校重點挖掘研究生科研素養中存在的問題與提升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科研素養;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10-0016-05
注重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與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重要論述中的主要觀點,也是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研究生作為我國學術科研的主力軍與后備軍,其科研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科研水平與我國未來科技創新發展能力。科學研究活動是高等院校培養科研人才的重要實踐,作為參與者的研究生,其科研素養水平是影響研究成果質量的關鍵。科研素養是研究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品質與精神、意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提高研究生科研素養有利于我國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探討這一綜合性素養的核心構成及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提高高校研究生科研素養的重視,找到客觀評價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方法及培育中的主要問題,加快高校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內涵與特征
(一)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內涵
科研素養是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體現在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持續性特質,它是一種高級的、復雜的綜合素質。科研素養是科研人員的內在潛能,是心理素質與精神素質的綜合體現。這種潛能不會直接顯露出來,只有當科研人員從事科研活動時,內在潛能才會轉變為外顯能力,即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只有當其展開科研實踐時才會展現出來[1]。因此認為研究生的科研素養是高校研究生在良好科研精神與科研觀念的指引下,通過個人的學習和鍛煉,在從事科研工作和實踐活動中應具備的科研能力和基本品質,是完成科研課題和獲取研究成果的重要保障,它伴隨問題意識的自覺到刻苦研習、科研能力提升的整個過程。研究生科研素養這一綜合素質具體包含科研品質、科研觀念、問題意識、科研能力與科研精神五要素,各要素間相互貫通、相互依存。
核心科研素養是科研素養中的核心內容,是科研素養中最具穩定性、累積性、持續性的部分,是科研人員在科研實踐中沉淀的核心特質。具體包括科研誠信品質、科研價值觀念、科研問題意識、科研綜合能力、科研求真精神五個方面。
1.科研誠信品質
誠信是立人之本,科研誠信是科研人員的首要核心品質與基本操守,它不僅影響科研人員個人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會影響科研單位、地區乃至全國的科研創新水平,是科技創新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具有科研誠信品質的科研人員才能從根本上守住自己的科學道德底線,杜絕抄襲剽竊、偽造數據、占有他人成果等學術不端行為[2]。作為學術人才后備軍的研究生,必須將科研誠信品質作為科研素養中最核心的部分,在科研實踐中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誠信的學習氛圍、學校嚴格的制度約束等,自覺形成誠實守信的科研習慣和行為。
2.科研價值觀念
科研價值觀念是科研人員對科技創新目的與意義的根本認識,是對從事科學實踐活動的基本態度。正確的科研價值觀是深入推進科研項目形成、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進而實現科研項目價值的首要前提[3]。研究生樹立正確的科研價值觀念不僅需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支撐,還需要具有時代的使命感,并在長期關注專業研究動態、社會發展需要的過程中養成專業嗅覺,能對科研成果價值做出準確判斷。因此,亟須加強研究生科研價值觀念的培養,將科研價值觀念作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構成要素,是新時代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培養需求的必然。
3.科研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科技創新的前提,是激發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的基石。它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指在實踐中不僅要意識到問題、把握問題,還要帶著問題展開求知和思索,以求解決問題、回答問題[3]。培養研究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開展科研項目時,能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做進一步思考,并通過科學研究化解問題,找到有效途徑和方法,或者重要線索,為后來者奠定探索的基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必須加強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必要將其作為核心科研素養的構成要素之一。
4.科研綜合能力
科研綜合能力是科研人員順利完成科研任務所需的基本技術與能力,是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4]。研究生教育是培養科研能力的重要階段,在研究生學習的階段,擬獲得與提升的科研能力可體現在科研課題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劃分為科研課題選擇與設計能力、文獻綜述能力、課題實施能力、數據采集及歸納總結能力、實驗記錄能力、論文撰寫能力。研究生的科研綜合能力是上述四種能力的復合體現,是研究生在開展科研課題時必須具備的綜合素養,也是研究生成為科創人才自身需具備的基本技術條件。強化科創人才的創新能力,必須提高研究生科研綜合能力,因而將科研綜合能力納入研究生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5.科研求真精神
對真理的探索、追求與堅持是每一個科研人員的崇高職責,是無所畏懼、堅韌不拔、刻苦鉆研精神的體現,也是科研人員科研責任感和使命感崇高美德的展現。只有對科學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會謙虛謹慎、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甚至愿意為科學獻身,絕不容許為己私利或沽名釣譽而編撰科研數據。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是與科學研究相伴的過程,是科研創新能力提高的過程,必須將科研求真精神貫穿始終,才能實現創新和突破,成為新時代創新驅動的開拓者。因此,科研求真精神應作為研究生科研素養的核心構成要素之一。
(二)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特征
核心科研素養是科研素養中高級且復雜的綜合性素質,其形成和提高是研究生持續努力鉆研和積極實踐的結果,是研究生在科研活動中表現出的基本特質。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1.內隱性。核心科研素養中的誠信品質、價值觀念、問題意識、綜合能力、求真精神均是研究生內在的科研特質與潛能,通常情況下,核心部分的科研素養不會直接顯現出來,僅在科研行為發生或科研成果凝出時,才會將這種內在的特質外顯展露。
2.穩定性。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養既包含在長期的理論學習和科研實踐中逐步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又包含長期經驗學習與環境熏陶養成的秉性與價值觀念,二者皆是不斷內化而形成的穩定結果。其中誠信品質和求真精神是研究生自身從小到大行為規范的積淀,并非短時間可獲得,而價值觀念、問題意識和綜合能力必須經歷經常性、持續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提高。這些要素一經獲得,便難以輕易喪失,因此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3.累積性。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累積性指培養核心科研素養需要時間去積累,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獲得和提高的。比如綜合能力和問題意識等要素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盡管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難以立即產生效應,但是會因為時間的累積在未來的科研工作中越來越強大,最終發揮出更大的能量。
4.開放性。各高校對不同專業的研究生培養雖各有側重,但要求研究生科研誠信、從事有價值的研究、要有求新、求真務實的精神及順利開展科研的能力等,這些基本的科研素質是共性的。因而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養概念是在吸收借鑒各科各專業對研究生培養要求的基礎上,從共性角度凝練而成,適用于各專業的研究生,具有較強的開放性。
二、培養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的目標更為明確,主要是培養未來的科研人員和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無論是學術型研究生還是專業碩士,畢業時均應具備強大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提煉關鍵技術難題的能力[5],專業碩士則強調學術性和職業性的緊密結合。因此,加強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培養是高校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和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實現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途徑
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依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做出的重大決策,人才強國戰略是根據“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理論為教育做出的戰略規劃。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文化強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面臨知識經濟挑戰下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是人才,但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實際看,勞動力中研究生占比很小,加強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和量,是貫徹落實好科教興國戰略的前提。高校作為高水平科學研究和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地,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柱和堅實土壤。研究生是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代表,其核心科研素養高低會影響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水平,影響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的創新水平,影響行業、企業專門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研發水平,進而影響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所以,加強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培育是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途徑,是振興中華和對傳統美德的有序傳承。
(二)有利于高校找準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和核心內容
隨著高校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基于高校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地域差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也日趨多樣化、多元化。雖然各高校研究生專業設置各有特點,但在制定培養方案和目標時均考慮了研究生的現實發展、社會需求和執業方向,都希望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科研素養高的復合型人才。因而需要在研究生培養中抓住科研素養中的核心部分,高校將素養培育的精神貫穿于培養方案中;導師將學生素養的提升融入學生參與的科研課題中;教師將素養的凝練內化到課堂和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積累、反復練習,最終形成習慣性、經常性的科研品質。對核心科研素養的識別與掌握是高校培養研究生找準重點和針對性提升能力的關鍵。
(三)是研究生成為合格人才的重要評價依據
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是我國建設 “高等教育強國”任務的核心,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成為重中之重。但目前各高校對研究生培養在質量保障和監控中尚未形成相對完善的培養標準和評價體系,現有評價較多從畢業論文質量、論文發表數、就業率等指標量化入手,學生的科研產出被過度強化并非有益于科學素養和能力的綜合發展。忽略了科研素養這一品質性特征的評價,難以達到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初衷和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綜合評價。作為高校研究生的合格人才評價急需加強素質性考核,應將體現研究生科研素養,尤其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納入評價體系,豐富我國高校對人才培養中質和量的理解與認識,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三、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的原則和依據
1.原則
一是針對性原則。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反映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時代特征,體現研究生科研學習的發展規律,客觀真實地反饋研究生學習習得與科研習得的狀態。
二是科學性原則。是指評價體系必須符合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規律和特色,指標的確定應充分考慮研究生科研活動的實際狀況。
三是開放性原則。指評價體系必須杜絕故步自封,應允許被評價者介入,并及時進行修訂。同時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可以對外開放,即實現評價體系在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的應用,以期達到優質資源共享的效果,促進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構建的科學和優化。
四是創新性原則。評價體系應以創新與拓展作為推動評價體系不斷進化的不竭動力。它要求能夠針對評價指標要點從不同的角度用多種方法進行思考,使各指標融會貫通相輔相成,也需要適應社會進步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創新調整。
五是人本原則。研究生的科研素養是科研活動的產物,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個人素質特征在科研活動中的外在表現。因此,構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時要從研究生個體角度出發,強調素質素養作為個人品質的內在構成。
2.依據
(1)以國家培養標準為根本要求
我國201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的首部研究生教育“國家標準”——《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針對學術學位一級學科設置,對不同學科的研究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基本能力提出了要求,也為研究生培養和社會需求提供對接。其中研究生的基本素質包括學術素養和學術道德:學術素養強調研究生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并且要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術道德強調研究生要遵守誠信、嚴謹的學術道德規范。研究生的基本能力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和其他能力。2019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要求高校要嚴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對未達到學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不授予學位,同時要健全預防和處理學術不端的機制。
依據“國家標準”將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劃分為五大要素,其中科研誠信品質和科研求真精神是學術道德中的核心,科研價值觀念、科研問題意識和科研綜合能力是學術素養和基本能力的核心體現。
(2)考慮新時代社會人才需求的適應性
高校作為研究生培養的實施主體,“國家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規范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開展質量監控和統一評價標準,但缺乏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有可能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制約,因而“國家標準”為高校創新培養特色和高水平人才培養提供了預留空間。盡管部分高校通過研究生學術型與專業型的劃分,在專業設置上一定程度加強了研究生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但部分高校研究生“學術的不夠學術,專業的不夠專業”現象仍然存在,科研素養不足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以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是高校需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養充分考慮新時代創新驅動的人才需求,將需求內化到研究生個體需要具備的品質。具體而言,誠信是立人之本,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是立業之基,是研究生社會立足之本;科研價值觀念越強的研究生越能找準工作的價值,對工作的適應力也越強;而科研問題意識和科研綜合能力與研究生的工作能力成正比。社會需要的是既有道德修養又有工作能力的人才,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養是其作為創新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總言之,構建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要以“國家標準”和社會人才需求為依據,科學、客觀評價高校培育的研究生科研綜合素養水平,為高校更好地培育適合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創新人才提供參考。
(二)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構成
1.核心科研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直接影響評價的權威性和公平性,因此合理確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意義重大。本研究認為核心科研素養由5個一級指標和10個二級指標構成,具體指標及內涵如表2所示。
2.核心科研素養測量指標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的測量應該多主體、多角度進行,本文從高校對研究生群體展開調研的視角出發,設計由5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共計26道問題來進行測度。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對每個題目的選項進行5點計分(1=“完全不符合”;2=“比較不符合”;3=“一般”;4=“比較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被調查者的核心素養越高。5個一級指標的測量題項如表2-6:
(三)核心科研素養評價需注意的問題
1.遵從學科規律,合理設置測量題項
雖然研究生科研素養的核心部分是研究生科研品質的共性特質,但由于學科發展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學科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在人文學科、藝術學科、基礎性學科、應用性學科之間,研究條件、研究周期以及研究方法和難度等均有明顯差異,對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培養的實踐過程迥異,重點與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在評價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水平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的科研規律合理設置具體測量題項,便于高校從不同學科、專業細化評價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
2.按照客觀、全面性要求,可選擇多個評價主體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作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誠信品質、科研價值觀念、科研問題意識、科研綜合能力和科研求真精神的綜合性指標,前文所述的測量選題針對研究生自我評價進行設計,但僅以學生自評難以形成公正、客觀的綜合評價。因而在評價時應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采用研究生自評、研究生互評和導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多個角度進行測度。
3.注重評價結果,以評促建實現素養的提高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養評價結果是否受到足夠重視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目標的真正落實。將研究生的核心科研素養作為高校合格人才、畢業、就業的重要參考依據,不僅能保證培養目標的有效實現,還能督促研究生加強自我修養,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期刊論文發表與研究生學術素養和專業素養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7):40-45.
[2]閆仕杰,王艷景,廉永杰.融合與重構--基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與道德教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0):45-50.
[3]葛宇寧.論問題意識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習的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6(15):122-124.
[4]夏繼剛,付世建,曹振東,等.以提升科研素養為核心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5):384-385,388.
[5]王靖,周蘭,黃采倫.在學科競賽中提升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0(3):39-41.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