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萍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參與是學實驗,不僅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驗數學知識,感悟數學現象,總結數學規律,領會數學思想,學會數學方法,更能夠健全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好數學實驗,合理開展數學實驗,通過豐富數學實驗形式、轉變數學實驗觀念、完善數學實驗過程三種手段,加強數學實驗的時效性,進而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接下來,本文將圍繞“借助數學實驗,推動知行合已”這一主題展開進一步論述,希望能夠借此為小學數學教學事業帶來更多發展的途徑與可能性。
關鍵詞:數學實驗;小學數學;知行合一;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借助數學實驗的代入感,引導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當中,逐漸強化學生對于數學課程內容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不僅如此,在課堂上使用數學實驗完成教學任務,更有助于學生體悟數學的魅力之所在,引導學生自由的遨游在數學的海洋之中。通過數學實驗,讓學生始終對數學課程以及數學知識保持強烈的新鮮感,逐步提升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統一的能力。
一、豐富數學實驗形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們往往更加習慣于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向學生傳遞信息和知識。這種教學手段容易導致課堂教學氛圍不佳。再加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快速吃透教師講解的內容,學習的過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再這兩種問題的綜合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效率自然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數學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下開展數學實驗,加強數學知識、數學實驗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在此期間,教師也要充分參與其中,觀察學生的動態,整理學生出現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以身邊真實發生的案例作為實驗的導入。比如,教師可以這樣為學生做導入:“老師昨天晚上去蔬菜店買菜,一共買了一斤白菜、兩斤西紅柿、五斤雞蛋,那么聰明的同學們能不能算一算老師加起來一共買了多少斤的東西呢?”此時,學生就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課本中的內容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在這樣的模式下完成生活情境化的數學實驗,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且學生通過這一數學實驗,實際的應用了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知行合一。
二、轉變數學實驗觀念
為了更好的在數學課堂中落實數學實驗,教師需要改變自身對于數學實驗的觀念,正確的認識數學實驗,認識數學實驗對于小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夠讓數學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層次性、邏輯性。不僅如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借助數學實驗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需要在一定的場景中進行應用,才能夠體現出數學的價值和意義。而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有關部門與相關文件對于現階段數學課程教育體系的要求,更符合學生的根本成長需求。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與“建設校園文化”的主題活動時,可以借助“辦黑板報”這一環節,結合“分米和毫米”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開展數學實驗。首先,教師在黑板上劃出不同的版塊,讓學生分別填充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后讓學生用尺子測量每一個版塊的長和寬,在得到數據之后,讓學生結合先前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將這些數據分別換算成分米和毫米,從而完成實驗;也可以結合“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讓學生使用量角器測量黑板的四個角分別是什么角。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將自己曾經學過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有效的推動了知行合一。
三、完善數學實驗過程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數學實驗教學中,有部分教師走進了一個誤區,即只重視學生是否參與到數學實驗活動當中,并未真切的關注學生是否通過數學實驗獲取或鞏固了數學知識,也沒有關注學生在參與數學實驗活動時中對于實驗活動過程的反饋,這就導致數學實驗活動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往往較為表面,系統性比較強,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偏多,而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師通過過程有邏輯、有條理的數學實驗輔助學生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在數學實驗過程投入更多關注,才能更好的推動知行合一。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認識方向”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設計實驗過程:首先讓學生走到校園中,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空間想象力,將校園的平面圖畫出來;然后由教師選擇一副比較準確的地圖,在其上標注出方向;接下來,讓學生說一說建筑物之間的位置關系,或者畫出從某點到另一點的路線,并描述方向。通過這一數學實驗,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直觀能力受到了理論知識的指導,推動了知行合一。
總而言之,落實小學數學實驗,是推動學生執行合一的關鍵所在,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而言,有極為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曉新.實驗讓數學課堂呈現精彩:小學數學實驗教學的應用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18):12-13.
[2]魏良田.探究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