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園
摘要:在整個市場經濟環境中,中小型國有企業占比較大,目前的市場環境是比較好的,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型國有企業整體發展情況卻有所減緩,而私營企業卻因經營模式的多樣化以及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融入,發展情況明顯好于中小型國有企業,甚至出現超越的現象。再加上大型國有企業掌握了絕大部分優勢資源,使得中小型國有企業在夾縫中生存,內憂外患。如何扭轉這一形勢,是目前中小型國有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形勢;中小型國有企業;管理模式
較之大型國有企業,中小型國有企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也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但正是因為中小型企業沒有及時發現市場經濟發展走向,以及在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的影響中,很難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導致中小型企業市場競爭力日漸下滑,甚至出現退出企業舞臺的現象。因此,各中小型企業必須弄清市場現狀,從自身實際經營與管理現狀出發,制定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一、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背景
(一)全球化經濟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我國的經濟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狀態中,這樣的張對我國實現經濟騰飛有一定的難度,但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全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在既有難度,又存在發展機遇的形勢下,使全球經濟發展走向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因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顯得非常重要。而這一形勢的扭轉,需要的是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對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革新,加強改革力度。
(二)我國企業發展趨勢
與全球經濟情況相比,我國國有企業發展,還存在較大的潛力尚待激發,這就需要將國有企業發展與社會化大生產相結合起來,探討國有企業發展方向。無論大中小型國有企業,都是我國相關經濟政策落實下去的第一環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明確了國家政策的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調整和規劃[1]。因此,國有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不僅關系著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也關系著是否能為其他類型企業的管理模式改革給予借鑒或者是指導性意見。
二、中小型國有企業管理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
(一) 現狀分析
現階段中小型國有企業管理現狀主要表現在:第一,直線型管理模式。這種傳統管理方式,能使中小型國有企業中垂直式的領導關系完全展現出來,但是又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在這種關系下的管理功能劃分作用、職能結構劃分作用。除此之外,直線型管理模式其屬性上具備一定權力集中特征,也就是說企業每一階段的發展目標、方向都由領導決策制定,職工的意見和想法一概不考慮,這種情況下,企業無法實現民主化管理,各階層職工對于企業發展容易失去信心,進而致使企業內部出現管理分歧,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第二,生產流程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模式的制定,其管理對象主要是企業生產工藝以及流水線操作。優勢在于不是一成不變的管理手段,而是隨著工藝特征及時做到微調,以此作為提供企業生產力、技術水平的途徑。劣勢在于各流程間銜接性很強,一旦其中某一流程出現問題或產生誤差,將直接影響其他流程的正常運用。 中小型企業現狀的改善,需要不斷結合市場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模式,并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更新管理思想,才能在出現發展機遇時,一把抓住,幫助企業以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挑戰與困難。
(二) 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 管理制度問題。部分中小型國有企業因領導者自身缺乏管理理論知識以及對企業管理的錯誤認識,導致到管理過程中,進行權力劃分、職責劃分時無任何依據,隨意進行,導致企業內部中,管理工作難以開展,或者出現問題時無法追責、相互推卸等問題發生,使得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停滯不前,阻礙企業發展。第二, 管理機制問題。國有企業在本質上一種服務單位,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因此,健全和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對于企業持續發揮其公益作用影響深遠。實際情況中,部分中小型國有企業不但不具備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甚至沒有達到國家提出的標準規范化,導致在工作開展中,時常發生職權交叉等問題[2]。第三, 用工制度問題。目前,大部分中小國有企業其用工制度的制定,仍是以傳統方式為依據展開,導致企業中論資排輩現象嚴重,人力資源結構高不成低不就,在合同工與在編職工并存的情況下,增強企業管理難度。
三、新形勢下中小型國有企業管理模式改善策略
(一)轉變戰略管理思想,更新管理理念
改革開放至今,國有企業在我國整個經濟發展歷程中始終位于第一位,促進并推動著我國經濟健康發展。但是,各國有企業內部,特別是中小型國有企業嚴重緊缺專業型戰略管理人才,導致在一些短期目標制定上輕而易舉,中長期目標制定卻舉步維艱,長時間實施短期目標對中小型企業發展弊大于利,容易導致全體職員缺乏戰略意識,使企業優質項目缺乏動力支撐。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中小型國有企業被推入到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這一情況下,中小國有企業必須做好戰略管理計劃,抓住國有外資源,科學配置,去利用市場環境提供的優勢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助力。總而言之,中小型國有企業領導者,在制定企業階段性、長期性的戰略管理目標時,要多優秀企業戰略管理目標制定方法進行借鑒,并在基于自身實際管理情況的基礎上,認識到自身所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轉變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并將其逐步運用到戰略預防、戰略改革中。 中小型國有企業中,轉變管理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一成過程中,通過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分析和整理,國家發展要求的下達和執行,制定貼合企業發展現狀的管理戰略計劃,能大幅度提升中小型國有企業預見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二)建立科學的戰略管理制度,勇于改革
中小型國有企業,因其本身自帶的特殊性,需要在戰略管理制度制定上體現科學性。具有科學性、可實行性的戰略管理制度,非企業領導者在自身優秀能力的支持下能完成的,非聽取企業整體員工意見和想法,靠民主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領導者與全體員工共同商討制定的[3]。中小型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必須認清企業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挑戰,精準定位,同時,針對市場經濟情況展開問卷調查,在對反饋信息、數據的分析后,以及與同行業企業標桿和競爭對手的對比下,總結出自身處于該行業的長處與短處、機遇與挑戰,由此確定最終戰略管理制度。簡而言之,中小型國有企業戰略管理目標的制定是企業管理者、全體員工共同的智慧結果,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摒棄劣勢,把控外界機遇,從容面對挑戰的全面進行下,實現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涵式發展。另外,鑒于中小型國有企業本身體制問題,導致企業戰略改革缺乏足夠的原動力支撐,在一定程度上基于的是自覺性。再加上所處立場的不同,改革在部分國有企業中認為無實際作用。
(三)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創新戰略管理
處于激烈市場環境,以及經濟全球化到來的前提下,中小型國有企業要想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崛起,就必須充分利用并利用好國內外市場資源,參考和運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同時學會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管理模式的制定上,首先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其次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市場經濟環境,在這一基礎上制定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在中小型國有企業中的順利開展,需要管理者先做到以人為本,通過對員工的分析和調查,針對不同員工情況采取不管的管理模式,使管理的作用落到實處,實現管理力度的和管理質量的提升,進而發揮戰略管理模式的實效。針對一些以建筑為主的中小型國有企業,多元化管理模式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顯。
目前,中小型國有企業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如何確保自身在內憂外患的雙重環境中實現經濟突破,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中小型國有企業在認清現狀的基礎上,從企業內部出發,摒棄傳統管理模式和經營手段,大膽革新、制定并創新企業戰略管理制度,在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綜合下,提供自身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地位,通過更好的服務于市場經濟,幫助企業渡過危機,為國家實現經濟騰飛的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毛文波.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19):104.
[2]董立.新形勢下中小型國有企業管理模式的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9(12):43.
[3]羅凌云.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分析[J].商展經濟,2020(14):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