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華 楊詠梅 楊俏文
摘要:我國高校“課程思政”研究隨著其實踐的深化逐步趨于成熟,自2017年以來,關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不斷豐富,廣州商學院會計學院和廣州華商學院會計學院在“思政元素”嵌入會計學專業課程進行了多次研討,本文以“資本市場運作”導論一章為例,探索如何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嵌入“思政元素”。
關鍵詞:資本運營;課程思政;思政元素;嵌入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見,爭創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廣州商學院會計學院和廣州華商學院會計學院,在專業課程《資本市場運作》導論一章中,如何將“思政元素”嵌入專業課程的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資本市場運作”課程概述
“資本市場運作”是會計學院專業課。要求學生掌握課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并通過資本運營國內外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資本經營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資本的籌集與資本運動與增值過程,具體包括資本市場基本理論、企業上市、債券融資、股份回購、信托、投資基金、并購決策、跨國資本運營等重點章節,達到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求;熟悉資本擴張及資本收縮的各種方式及運用前提;理解資本重組、企業托管經營、資產剝離、企業分立等含義、特征及運用前提。旨在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最終可以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分析資本運營案例,撰寫相關論文。
該課程的思想道德目標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掌握資本市場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運用專業知識對企業資本運營問題進行系統思考。
二、“思政元素”在課程導論中的嵌入
(一)導論的知識目標與思政目標
資本運營是企業實現資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通過本章教學至少應該實現下列目標:(1)使學生掌握資本的含義和特點、掌握資本運營的含義、內容與模式;(2)熟悉資本運營的目標與特點、熟悉資本運作的類別等知識目標;(3)了解資本運營的動因;(4)能通過案例分析資本運營的風險及管理等能力目標;(5)使學生了解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歷程及中國特色,具備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等思政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資本市場運作》導論這一章中,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嵌入“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課前的嵌入
為了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提前將課前導入案例植入網絡或者通過微信、QQ群等多種形式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閱讀。通過課前給學生提供案例,上導論這一章時共同談論該案例,悄無聲息的將“思政元素”嵌入課題,具體內容如下。
案例背景簡況:2018年6月22日,美團點評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9月20日,美團點評登陸港交所。2020年1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美團點評以市值5500億元位列第6位。
思考問題:“洋務運動”曾嘗試資本市場運作但以失敗告終,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取得巨大成就,請總結其原因。
(三)“思政元素”課中的嵌入
該章的核心知識要點為資本運營的概念、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橫向型資本擴張、收縮型資本運作模式,在講述理論知識的同時,精心設計案例,每個案例之中都隱含了“思政元素”,具體內容如下。
1.資本運營概念“思政元素”的嵌入
案例背景簡況:海爾集團借力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史蒂格勒說: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公司、大企業,沒有哪一家是單純依靠企業自身利潤的積累發展起來的,都是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方式通過資本運營發展起來的。海爾集團抓住有利時機,實現了低成本的資本擴張。海爾集團發展如此迅猛,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有效的資本運營模式。
思考問題:海爾集團從一家集體企業成長為跨國企業的簡況?有哪些資本運營的方式?
在該案例中穿插我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背景,巧妙的與資本運營概念銜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經濟改革的發展歷程。
2.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思政元素”的嵌入
系統講述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股份制改革試點;(2)證券流通市場和交易所的出現;(3)債券、期貨的上市;(4)逐漸走向規范的市場;(5)中外資本市場法制監管的比較五個階段。
講述完后引導學生思考: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何特點?
通過理論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嵌入“思政元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融入思政教育。
3.橫向型資本擴張“思政元素”的嵌入
案例背景簡況:幾年來,青啤集團依靠自身的品牌資本優勢,先后斥資6.6億元,收購資產12.3億元,兼并收購了省內外14家啤酒企業。不僅擴大了市場規模,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壯大了青啤集團的實力,而且帶動了一批國企脫困,初步實現了做“大”做“強”的目標。
思考問題:國有企業青啤集團改革的歷程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該案例是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的典范,讓學生了解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收縮型資本運作模式“思政元素”的嵌入
案例背景:2009年2月27日,魯潤股份資產剝離計劃在其200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順利通過。公告顯示,此次出售的資產包括公司直接持有的泰安魯潤水泥制造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間接持有的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100%股權,雙方于2009年2月11日簽署了“資產轉讓協議”。通過資產出售,魯潤股份將收回10638.20萬元的現金,減少了21902.87萬元的負債。
思考問題:我國如何引導傳統型企業產業升級改造?
該案例與理論知識緊密相連,讓學生了解我國當前改革的趨勢,產業升級和國際環境,以及中國企業如何參與國際競爭。
(四)“思政元素”課后的嵌入
講完該章后一方面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總結,另一方面精心選擇案例,通過課后鞏固專業知識,融入“思政元素”。該章課后案例分析選擇目前的熱點“滴滴出行高管團隊及資本運作”,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思考問題:(1)滴滴出行如何開展資本運作的?(2)我國網絡安全存在哪些風險?如何防范?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提高了思想素質。
三、結論
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的制度建設研究相對碎片化,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加強高校“課程思政”的制度建設研究,形成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
“課程思政”并不是思政課的改頭換面,而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中,要將“課程思政”與具體專業或具體課程結合起來。 將“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課堂, 實現價值引領、文化傳承及教育感化的育人目的。
“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在課程內容中,找準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建立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的“延伸性”關系,要求教師對授課內容進行重新設計。
“課程思政”旨在為高等院校專業課程找到嵌入思政教育的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的案例教學,潛移默化的將思政元素滲透到道德教育之中,以滴水穿石、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實現“課程思政”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37.
[2]彭文華.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課程設計研究[J].法制博覽.2020(13):231-232
[3]張正光.“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邏輯理路[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4):16-19+5
[4]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 (15):11-14.
基金項目:廣州商學院2020年度課程思政“四個一”試點項目“資本市場運作”(編號:KCSZSDXM202036);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會計學)(教高廳函〔2021〕7號);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財務管理)(教高廳函〔2021〕7號);廣州華商學院2021年校級一流課程“資本市場運作”(華商教〔2021〕47號)。
作者簡介:
彭文華(1964-),男,廣東廣州,高級經濟師,副教授,廣州商學院會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資產證券化。
楊詠梅(1973-),女,廣東廣州,高級財務管理師,廣州華商學院實踐教學管理中心主任,講師,研究方向:互聯網+會計、財政稅收。
楊俏文(1984-),女,廣東湛江人,高級財務管理師,廣州華商學院財務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財務、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