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賢
摘 要:自我國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數學綜合素質教育越來越被教育實踐者所重視,小學數學也試圖解決以往教育實踐中與綜合素養教育相脫節的問題。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部分老師沒有對綜合素質理念形成正確的理解,導致數學學科綜合素質的教學實踐工作沒有落實到位,無法有效落實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與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銜接,致使數學綜合素質教育實踐陷入了誤區。因此文章主要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如何切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先論述綜合素質的基本含義,然后分析當前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探析小學數學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素質教學;策略分析;路徑探析
一、 引言
作為小學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學科——小學數學,其教學實踐的任務和目標不能局限在數學內容與知識的講解和呈現上,而是應該促進學生自由且全面的發展,培養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數學綜合素養。自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一度出現了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數學本真的問題,這引起了學術界的討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0年版)》讓數學科目的教學實踐有了參考和風向標,這份文件的主要要求就是讓教學實踐回歸教學的本質。另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指出,現階段的教育需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因此運用什么樣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才能既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又能實現綜合素質教育、啟迪學生數學思維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實踐工作,在綜合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將小學數學教學和綜合素質教育緊密結合。
二、 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特征
(一)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綜合素質教育指的是在學科的實踐工作中,能夠通過課本知識和內容,啟迪和引導學生向著復合性、綜合性的方向發展,幫助學生形成長遠發展的內在穩定價值系統,構建出真實有效的自我效能感。其主要是通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實踐感的生成,來提升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綜合能力,因此綜合素質教育具體包括探索問題、獨立思考、分析應用、掌握理解、實踐應用、邏輯演繹、觀念意識等基本素養,綜合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內在的品性對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和提升學生有著關鍵的作用。綜合素質教育不僅是一種教學上的方法論,而且也是教學上的哲學基礎。因而,在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將綜合素質教育相關理論和方法引入到課堂之中,從而助力學生更有效、更積極地去學習數學。
(二)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綜合素質教育是連接教育理念、培養目標以及具體教學實踐方式的主線。這就決定了綜合素質教育具備基本的特征和實踐原則,目前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 具有文化方面的屬性
文化是人類長期的實踐經驗智慧的凝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指示燈,可以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支持,因此文化是綜合素養教育的內核,是指導綜合素質教育實踐的基礎。綜合素質教育凝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實現了追求內在價值和外在目標的統一。因此綜合素質教育的文化屬性主要表現為:第一,人文精神和價值。主要是在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構建學生對學科學習的內在長效化機制;第二,科學精神和價值。科學精神和價值主要表現為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慢慢形成具有獨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批判之思維、理性之認知、探究之品格等方面的素養,讓學生做到綜合性的學習和整體性的提升。
2. 具有綜合、復合的屬性
綜合素質教育本身就涵蓋了綜合性、復合性的特征,是對學科內容和知識的多維度的學習和掌握,而不是單向度的習得和提升。因此,在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將各個方面的知識與內容充分的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多維度、全方位、多層次地去探索,從而對課程的全貌進行整體的掌握。綜合素質教育的綜合性、復合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學會學習。這具體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總結課程的內容規律,形成課程學習的模式和機制,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學樂思、善于思考的基本品格和素養。第二,穩定、健康的心態。這是指學生在各個課程的學習中,能夠擁有穩定、健康的心態,穩定、健康的心態是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特別是現階段大多數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問題較多,這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征、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自我發展特點、自我能力素養、自我身心特征等,從而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3. 具有社會屬性
每個行為有機體都是生活在社會大單元之中的,社會參與作為公民基本的行動目標,是實現人與人有效鏈接和溝通的關鍵,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基礎和支持。綜合素質教育的社會功能屬性具體表現為兩方面:第一,角色認知與處理,這就要求學生在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家庭關系、社會責任中逐漸培養穩定的價值,學生既要從自身出發思考問題,也要從社會出發思考問題,深度實現“家國同構”的含義。第二,實踐創新應用能力。數學的學習本質在于承前繼后、繼往開來,能夠在已有的知識內容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升華,突破未解決的問題,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從學生的小學時期抓起,幫助學生形成敢于質疑、敢于突破、敢于挑戰、敢于創新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打破禁錮,實現長遠的發展。
三、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失綜合素質教育目標
這里所說的目標缺失指的是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沒有形成相關的數學思維,數學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加強學生對知識與內容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的基礎上,準確地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這三個方面的維度目標實現到位,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親近數學、了解數學、走進數學,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數學方面的知識與內容。但是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是考試方面的巨人,學以致用方面的小矮人,這種教育問題的出現,還是因為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實踐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培養。在這樣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綜合素質教育目標缺失,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失去了內在的效能感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