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嘯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科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雖然當前階段廣大教師已經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結合實際教學可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目標不明確和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為了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筆者提出了營造優良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增強學生閱讀體驗;細讀文本,體會與感悟情感等方面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是比較重要的一環,教師應在教學中以學生學習情況為基礎,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制定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優化閱讀教學方法,最大程度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小學語文教學情況,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單一
小學階段開設語文閱讀活動旨在增加學生學習漢語詞匯的量,強化學生對該詞語概念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逐步提升自身語言水平。但是教師在教學中選擇的教學內容較少,僅是照本宣科,并不注重學生是否可以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導致學生機械式地接受,并沒有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產生不利影響。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制定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為教師開展后續教學活動無疑提供了良好的方向。但當前階段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教學目標對閱讀過程的重要性,如此一來無法發揮教學目標在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作用。與此同時,小學生年齡較小,教師應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導致學生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對學生學習自信產生影響。
(三)教學方法落后
語文閱讀活動中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自然而然影響學生學習水平。若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則能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容易導致學生受到心理影響,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并不利于提升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
上文筆者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接下來筆者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營造優良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課程改革深化推進背景下教師身份明顯發生轉變,即從原來的課堂教學主體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此,筆者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始終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加之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調動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以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為例,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筆者提前搜集了與課文有關的信息資料,并在閱讀時給學生展示相應的情境,比如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時筆者展示了鯉魚的圖片,遇到烏龜時展示了烏龜的圖片,遇到媽媽時展示了青蛙的圖片。通這一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讓其思考“小蝌蚪最后長成了什么樣,它們在做什么?”借助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讓學生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先是長出了兩條后腿,其次長出了兩條前腿,之后尾巴變短,最后變成了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上述環節中學生在優良的閱讀情境中產生了主動閱讀課文的欲望,對閱讀產生較高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學習,增強學生閱讀體驗
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高度重視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內容,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良好的閱讀體驗。以教學《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為例,筆者讓同學們反復閱讀這篇文章并自主探究:青蛙和小鳥就這樣爭論起來,誰說得對?為什么小鳥知道天邊是無邊無際的?請用課文的一句話說一說為什么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別人告訴他時他有沒有聽,為什么?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道理?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閱讀中逐一攻破上述問題:小鳥說的是對的,因為它在天邊自由自在地飛翔。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就是井口那么大,主要以為它坐在井里,見識少且目光短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別人告訴它外面的世界很大時它不聽反而笑,由此可以看出青蛙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也不聽從別人勸告。學習這篇文章后同學們逐步體會到不應該做一只井底蛙,而是要跳出井口,虛心學習,成為一個知識淵博之人。如此,學生在自主探究環節中自主分析并解決問題,自身閱讀能力也相應地提高。
(三)細讀文本,體會與感悟情感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重視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這也是增強學生體會與感悟情感的關鍵[5]。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加強讓學生細讀文本,讓其體會和感悟文本表達的情感。以教學《難忘的潑水節》這篇文章為例,筆者重點讓學生分析幾個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細讀這一句時重點從“四面八方”和“趕”兩個詞語切入,從而深刻體會傣族人們迎接周總理的那種急切心情。(2)“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賞析這一句時筆者讓學生們結合生活回憶在什么地方才能看到“鮮紅的地壇”,體會傣族人們不一樣的迎客方法以及潑水節當天喜慶的氣氛。同時,從“一條條”“一串串”等詞語體會潑水節的喜慶和熱鬧。上述環節中學生通過細度文章內容體會并感悟了文章情感,取得了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想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必須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為此,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了優良的閱讀情境,之后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并引導學生細度文本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如此,學生在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閱讀水平,也收獲了更多的知識,自身閱讀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芳, 宋遠航. 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8, 17(6): 193-194.
[2]王青. 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提升策略[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 2020(4).
[3]范芳. 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0(2):228.
[4]郭小明.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 2019(4).
[5]鄧敏. 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方法[J]. 魅力中國, 2017(46):175.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