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颋煒

摘? ?要:物理課程是初中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習題教學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必備環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流程,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綜合素養。從初中物理習題教學課堂實踐出發,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的現狀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圍繞提高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的習題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便于學生將零碎的物理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在實踐練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綜合素養,達到學以致用鞏固新知的目的。在當前物理習題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習題教學的質量一直并不理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的參與意識,整體課堂學習效率相對較低。為此,為了提升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質量的提高,有必要對習題教學的策略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科學提升物理習題教學有效性。
1? 當前物理習題教學的現狀及其不足
隨著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推進,物理課堂的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從傳統單一知識教學逐步向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方向轉變,增加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課堂教學質量有了顯著的提升。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方式有了較顯著的變化,但部分教師在習題課教學中,仍舊存在著一些現實性問題,影響著習題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當前,影響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教學過程重講授,輕交流情況普遍存在。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物理習題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過程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預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練習的時間相對較少,“多講多練”的傳統教學觀念在教師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日常習題課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于教師拋出的問題沒有明確的思路和方向,許多教師都會選擇親自解答或者板書演示的形式為學生進行講解,并不注重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過程,缺乏與學生有效的溝通交流,只是單向地向學生傳輸物理知識和解題技巧。由此可見,在物理習題教學過程中,滿堂灌的課堂形式依舊存在[ 1 ],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并不多。而造成這種教學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仍舊以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缺乏對學生學習主動參與的關注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持續培訓和接受再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少造成的。除了例行每年中考復習研討會之外,其余時間很少進行專門針對習題教學的競賽以及觀摩課或者培訓等活動,教師接受相關專業理論培訓學習的機會較少也是造成這一問題發生的原因之一。
第二,教學過程重知識,輕能力情況普遍存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的實踐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觀點普遍認為習題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處理作業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更多情況下只是解題技巧的講解,并沒有對習題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習題對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和變式訓練的教師更是微乎其微,只有極少數的教師會在習題教學課上根據習題教學的實際要求,帶領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遷徙和應用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許多學生往往會出現教師講解的問題都會解答,一旦出現變化時就會感覺無從下手。由此可見,在習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這種就題講題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自主思考和知識遷徙能力的發展。
第三,教學過程重教師教學行為,輕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普遍存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學生對習題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充滿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習題教學的過程中去,進而提升物理課堂習題教學質量和其有效性。在以往的物理習題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時,更多情況下,只注重教學的講授過程,忽略了對學生主動參與興趣的培養。在實踐調查中發現,許多學生都會反映教師的習題課堂講授流程和教學內容設計過于單一和枯燥,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拓展課外學習資源。基于這樣的教學現狀,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積極地融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長期以往,課堂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會逐步的消磨殆盡[ 2 ],影響整體課程教學效率。
第四,教學過程重結論,輕解題過程普遍存在。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學習的策略,直接關系著課堂學習的效果,這也是影響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吸收、鞏固情況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課堂教學調查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傾向于根據教師的講解思路解題,很少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學習互動。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掌握教師講解的物理知識點,但是就學生長遠學習而言,這種學習方式往往會將知識的探究過程變成單一的固定模式,不利于從根本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互動溝通,沒有思維的碰撞,學生只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講解,機械地記憶教師講解的解題技巧,久而久之也會對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產生消極的影響。
2? 提升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 精心設計習題內容,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為了滿足現代化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習題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日常習題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習題教學的過程中去,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深入解讀物理知識點的基礎上,融合學生日常生活經驗,找到物理知識和學生生活實踐的切入點,利用生活化元素編制一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物理問題,從生活化角度解讀物理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和興趣。這樣的習題教學設計既可以使學生快速理解習題內容,同時又可以增加習題教學的真實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過“探究電路”這一單元的知識后,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習題問題,幫助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新知,發散學習思維:某工廠車間的電表額定電流是25 A,現在已經安裝了50盞40 w的電燈和20盞60 w的電燈,現在想要再裝一些電燈,最多可以再裝多少盞40 w的電燈?通過這樣的習題設計,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要運用課本所學知識進行計算,同時還要結合生活實踐的經驗,對計算的結果進行合理的取舍。在學生濃厚興趣的驅動下高效地完成習題課堂的教學過程,奠定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基礎。
2.2? 由淺入深進行習題設問,打開學生學習思維
在習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按照既定的習題設計進行教學之外,還應當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由淺入深地進行設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問題中去,進而發散學習思維主動地探究和思考[ 3 ]。在實踐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溝通的基礎與前提,直接關系著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思維活動的活躍度。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都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過程,從直觀的形象認知到抽象的理性認知。基于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時,應當對習題進行科學的設計,設置循序漸進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地深入探究,在完成知識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物理學習思維。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引導問題:“請同學們嘗試一下用自己身邊的物體發出聲音,然后自主思考一下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在教師提出問題以后,學生們都開始積極主動的參與,拿起自己手邊的物體。不用讓他們發出了聲音,成功地完成了教師提出問題的前半部分。然后教師接著提出深入問題:“通過觀察有沒有同學發現聲音產生的條件是什么呢?”由于學生剛接觸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對教師這一問題并不能夠很好地理解。為了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這一問題進行分解:①發出聲音的物體是什么?②它是怎樣發出聲音的?③在發出聲音時有什么特點?④要想停止發出聲音,你是怎么做的?⑤用一句話對這一過程進行概括。通過這樣層次性的問題設計,將一個問題變成若干個具有關聯,層層遞進的小問題,并且最終指向問題的根源所在。在教室的教學問題指引下,通過學生實踐、觀察、探究和交流,最終都能夠得出聲音產生的條件。由此可見,在習題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逐步深入探究,將教師教學過程逐步轉化為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學習過程。這種教學方式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同時也能夠發展學生物理學習思維,引導學生由基礎知識入手循序漸進的發展高階思維的能力。
2.3? 注重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物理信息教學過程中,一題多解主要指同一物理習題和物理知識,運用不同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究,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方式進行解決。這種解題方式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學會靈活應用物理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對物理問題進行思考,靈活地運用物理規律,發展學生物理知識的遷徙能力。而一題多變主要是指以典型物理習題為基礎,通過改變原來題目中的一些情境或者條件信息,使其變為多個與基礎題型相關的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求學生引入新的物理知識,以點帶面促進學生綜合學習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在實踐教學中一題多變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從“變”中找到不變的規律和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在實踐運用中能夠融會貫通物理知識,活化解題思維。例如,在學習過“質量”這一知識點后,可以設計如下習題:河北一鋼廠中,將3 kg重的鐵水凝固成一塊鐵板,那么該鐵板的質量為? ? ? ? kg;鐵板出廠運輸時不慎發生撞擊,外觀發生了變形,此時的質量為? ? ? ? ?kg;最終鐵板運到目的地上海,它在上海的質量是? ? ? ? kg。這一習題設計改變了原有對質量性質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促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本質,依托真實的問題情境進行思考的分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精神。
2.4? 引入實驗內容,再現物理知識過程
物理學科教學作為一門科學類學科,離不開實驗內容的輔助。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設計一些演示類型的實驗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的形象和具體。從而化解學生在解答問題時的難度,提升解題效率。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習題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了解整個物理過程。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自身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在面對文字問題時很難還原整個物理過程,在解題時難度相對較大。基于這一實際教學現狀,在物理習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或者模擬實驗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系統而具體的模型,展開場景應用想象,快速理解題意進行思考。除此之外,由于學生自身認知結構不夠完善,容易對習題中的一些結論充滿質疑。此時,教師也可以巧妙地運用實驗來驗證習題的結論,幫助學生鞏固和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促進學生逐步完善物理認知結構。
例如,圖1為“歐姆定律”中研究電流和電阻關系的實驗電路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為了達到研究的目的,在實驗過程中必須保持? ? ? ? ?不變。
(2)當開關閉合以后,電壓表的讀數為2 V,此時電流表為0.4 A。現在將5 Ω的電阻R換成10 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進行探究,下一步正確的操作應當是? ? ? ? ? ? ?。
在這道習題的設計中,通過實驗電路演示的方式展示了物理過程,當把5 Ω的電阻換成10 Ω的電阻以后,電壓表的示數變大。為了達到實驗探究的目的,根據控制變量法,此時應當調整電壓表的示數,使其保持一致的數值。通過直觀的物理現象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開啟思維的大門,提升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2.5? 建立學生學習共同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以往的習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但是就學生實際學習效果來說,課堂教學質量普遍較低,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薄弱,并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展。一個優秀的物理教師應該通過靈活設計課堂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享受到物理課程學習的樂趣,收獲課堂學習的成果[ 4 ]。為此,為了提高習題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積極地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從中學生學習特點入手,建立學生學習共同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實踐教學中,學習共同體主要是指為了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促進全體學生共同成長而組建的一個團體,這種基于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各學習成員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在學習團隊中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局面,共同分享學習成果,發揮個人所長促進共同學習質量的提升。
3? 總結
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從以往教學經驗出發,對課堂教學流程和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并根據初中生學習特點,多樣化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從學生生活化角度出發解讀物理習題,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提升習題教學的有效性,助力學生物理學科綜合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安磊.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J]. 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 2015(4):72.
[2] 馬瑾梅.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 教育界:基礎教育, 2019 (9):83-84.
[3] 楊晴.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引文版:教育科學, 2016(3):271.
[4] 曾長勇.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 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6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