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沛珍
【摘要】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體驗式學習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通過體驗學習,引領學生政治認同,培育學生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引導學生公共參與。
【關鍵詞】初中;體驗學習;《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法治意識核心素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導向。《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體驗性學習,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個人的感悟和經驗,完成知識建構、形成認知和情感、改善行為,是培養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筆者以九年級上冊《凝聚法治共識》一課為例,說明如何通過體驗性學習,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本課主要目標是引導全體社會成員形成法治意識,踐行法治準則。內容寬泛,學生了解較少,如何用學生樂于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體驗政府、企業、公民等厲行法治的行為,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突破口。為此,筆者創設了幾個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個人的感悟和經驗,完成知識建構、形成認知和情感。
體驗活動一:“我為政府點贊”
請實地參觀當地政府,說說你所了解的政府的事,列舉佛山市政府、南海區政府值得點贊的事情。(學生小組課前收集資料,課堂展示)
1.設計意圖
初中學生對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等了解甚少。通過參觀、訪問,讓學生感觀認識“陌生”的政府實體;通過社會現實的思考和體驗,感受政府與我們生活的密切相關,讓學生真正體會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愛國愛社會愛家的情感并為生活在這樣的國家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從而引領政治認同,信服政府,認同政治體制和政治制度。
2.教學過程
第一小組分享:《濡溪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范》
水口公園曾是一片“爛泥地”,散落著幾家無人居住的危房。西樵政府按照“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服務優”的標準,啟動了美麗文明村居建設,投入超過280萬元,讓這片荒地變成村心公園。(學生展示圖片)
第二小組分享:《南海戰疫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樵基層干部深入村居積極宣傳、入戶排查、防控,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發展,保護了群眾的生命健康權。我們向這些“舍小家,為大家”的基層干部致敬。(學生自覺地敬禮)
第三小組分享:《南海、佛山億元消費券》
2020年4月,南海區“促消費、惠民生”活動,向全體市民發放1億元消費券,激發大眾消費活力,提振市場消費信心,促進消費服務業快速回暖,推動消費持續增長。我媽媽抽了三張100元,1張50元消費券。
總結:
師:你們為何給政府點贊?
生:政府做得好!政府為老百姓干實事!
師:政府管理人們的社會生活。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
體驗活動二:天價口罩的背后“推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口罩一夜之間變成了生活必備的保命裝備。口罩被賣出天價,高價買回的口罩卻是“不合格”的。學生分組搜集新聞并討論:天價口罩背后的“推手”有哪些?如何讓口罩價格回歸正常?
1.設計意圖
時政熱點案例激發學生探究、思考的熱情以及對社會的關注。案例教學,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增加學生們對全體社會成員厲行法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
2.教學過程
第一小組分享:2020年1月,康佰馨公司被檢查發現,該公司將進價為10元/袋的PM2.5納米防護口罩,以26元/袋的價格對外銷售,進銷差價率達到160%。其行為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為此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做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分析原因:康佰馨公司作為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漠視法律,違反了相關的法律規定。
對策:1.經營者要合法經營;2.行政機關要嚴格執法;3.法院要公正司法;4.其他公民要積極行使監督權。
第二小組分享:2020年2月3日,食藥環分局跟進群眾投訴信息,快偵收網,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陳某某、王某,在其家中查獲假冒偽劣“飄安”一次性口罩53300只,假冒偽劣N95(帶閥)口罩540余只,假冒3M口罩166只,假冒橡膠手套2650只。
對策:
1.公安等部門加大市場巡查力度,對地下黑工廠、黑作坊和非法制售、倒買倒賣、哄抬物價等非法行為從重從快嚴厲打擊;2.建立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產品舉報機制,鼓勵群眾參與監督;3.各鄉鎮、相關部門加大打擊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專項行動工作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整治氛圍。
第三小組分享:由于沒有統一的兒童口罩標準,市面上的兒童口罩大多是參照成人口罩標準和企業標準來生產,良莠不齊。5月6日正式發布施行的《兒童口罩技術規范》,兒童口罩的安全性、防護性、舒適性等方面,有了明確的標準。
分析:有法可依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國家立法機關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
師:從代表們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厲行法治是對誰的要求?(引出: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體驗活動三:獻計教育局
教育局是與我們密切相關的行政機關,我們要依法辦學、依法辦教育,你會向教育局提出什么建議?
1.設計意圖
法治意識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學生要學會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處理事情。聯系學生的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創設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學以致用、活學活用中提升學生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2.教學過程
學生討論,寫議案,課堂展示……
體驗活動四:“我思我辯”
正方: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法律發揮的作用更大。
反方: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道德發揮的作用更大。
1.設計意圖
通過對法律與道德作用的比較、討論、辯論,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培養獨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能力。
2.教學反思
(1)創設情感體驗,引領學生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社會成員對政治系統及其運用的同向性的情感、態度與行為。其注重的不是知識,而是精神、立場、態度。一次真實的體驗好過百次空洞的說教。因此,創設有說服力的真實素材,使學生心靈上產生激蕩和共鳴,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更能讓學生信服政府。
(2)創設思辨體驗,培育學生理性精神
討論會、辯論會,主題演講等,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和運用知識。讓講與演、講與行、講與思等以多種方式融合,凸顯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更有利于從分散中找出集中的理論點,進一步形成理論性更強、更能體現理性思維的解答方式。
(3)創設探究體驗,培養學生法治意識
案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深度學習、思維分析的過程。選取社會上的真實法律顧問案例,引導學生查找課本依據、查看法律條文或尋求幫助等方式,解決復雜問題,從而提高法律思維,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
(4)創設實踐體驗,引導學生公共參與
課堂實踐體驗活動,是課堂知識與課外生活,是學生理論水平與生活經驗最合理的結合方式。教師通過創造實際或模擬情境,為學生提供親身經歷和參與的機會,讓課堂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達到知行統一,培養公共參與。
體驗是學習和發展的源泉。體驗學習是在辯證對立方式中解決沖突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知識的過程,是一個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創設體驗學習,讓核心素養真正成為立德樹人的靈魂。
參考文獻:
[1]張忠華.當代教育理論新探[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肖川.造就自主發展的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學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