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麗
摘 要:旅游扶貧是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手段。鄉村旅游,為落后地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貧困人口致富創造了新機遇。針對欠發達地區的山東省聊城市,采用旅游業對區域經濟增長測度的方法,核算旅游收入依存度和旅游業貢獻率,分析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和精準扶貧的貢獻。研究結果表明,旅游業是聊城市經濟增長特別是精準扶貧的突出貢獻力量,是欠發達地區脫貧、實現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
關鍵詞:旅游業;經濟增長;精準扶貧;旅游業貢獻率;聊城市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7-0127-03
由于旅游業具有較強的輻射效應和乘數效應,可產生外匯收入、吸引國際投資、增加稅收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因此成為刺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旅游扶貧是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手段。鄉村旅游發展,為落后地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貧困人口致富創造了新機遇。目前,我國扶貧開發方式進入到新階段,旅游業能否成為助力貧困地區脫貧的最佳方式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旅游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測度
(一)研究區概況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處,在承接跨省旅游客源市場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但相較于山東省其他地市,聊城市還是一個欠發達的地區。2015年底,聊城市有省扶貧工作重點村46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2萬戶,24.9萬人,是山東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6年,聊城市64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
近年來,聊城旅游業以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目標,從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區入手,以促進運河的保護和發展為主線,積極推進旅游業改革、鄉村旅游開發等工作,使聊城市旅游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聊城市現有景區69個,其中3A景區7個,4A景區4個,5A景區2個,特色小鎮6個,美麗鄉村16個。2018年接待游客2 4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13億元。以鄉村旅游大發展帶動扶貧工作,推進30個示范項目建設,完成投資7.08億元。近年來,聊城不斷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抓住聊城劃入“一區一圈一帶”戰略機遇,加強與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中原經濟區城市合作。旅游業已成為聊城市發展勢頭最強的支柱產業。
(二)指標選取與計算方法
通過選取旅游收入依存度和旅游業貢獻率兩個指標來計算2008—2018年聊城市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依存度和貢獻率。選取旅游業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研究指標。數據來源于2008—2018 年《山東省統計年鑒》《山東旅游年鑒》和《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描述性指標計算
(1)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收入依存度是衡量一個地域旅游業總收入占本區域GDP的比重,反映區域經濟對旅游產業的依賴程度。
其中,TIDn為區域旅游收入依存度,TRn為區域當年旅游業總收入,GDPn為區域當年國內生產總值。
(2)旅游業貢獻率。旅游業貢獻率是測量旅游產業收入增加值對GDP的貢獻比例,用來衡量區域旅游消費增長對區域GDP 增長所作的貢獻。
其中,TCRn為區域旅游業貢獻率,TRn-1為區域上一年旅游業總收入,GDPn-1為區域上一年國內生產總值。
(3)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按照上述模型方法進行計算,聊城市2008—2018年旅游收入依存度和旅游業貢獻率的計算結果見表3。
2.結果分析
(1)旅游收入依存度結果分析。表1數據顯示,2008—2018年聊城市旅游收入依存度由2.71%逐漸增加到6.76%,旅游業的依賴程度逐年增加,旅游業在聊城市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2011 年之前,聊城市旅游收入依存度低于4%,在此期間聊城市旅游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所占比重稍低;2012 年以后旅游收入依存度明顯上升,2018年更是高達6.76%。2008—2018年間聊城市的旅游總收入從33.9億元增長至213.33億元,GDP 從1 252.67億元增長至3 152.15億元,在聊城市經濟發展中,旅游業所占比重有了顯著提高。
(2)旅游業貢獻率結果分析。由表1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2013年聊城市的旅游業貢獻率略有下降,均值為10.02%。結果表明,旅游業對聊城市GDP增長的貢獻逐漸增大,旅游業對聊城市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旅游業優勢效應分析
(一)旅游業是經濟增長特別是精準扶貧的突出貢獻力量
根據上頁表2可知,聊城市旅游收入依存度均值為4.46%,略低于全國均值4.52%;聊城市旅游業貢獻率均值為10.02%,高于全國均值7.8%。從2008—2018年聊城市及全國旅游收入依存度趨勢與旅游貢獻率趨勢可以看出,聊城市旅游收入依存度與旅游業貢獻率隨著時間的發展有著逐年遞增的趨勢。
2012年聊城舉辦了首屆中國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水文化”節。將“好客山東休閑匯”、“好客山東賀年會”與“水文化節”進行有機結合,推進了旅游大產業融合,提升了水滸、阿膠、溫泉、運河、民俗等文化影響力,打造體育旅游、商貿旅游、農業旅游等新的旅游業態,實現了互促共贏。2012年聊城市旅游總收入達87億元,同比增長35.6%;接待入境游客5.5萬人次,增長22.8%;國內旅游收入85.3億元,增長35.7%,增幅列全省前三名,接待國內游客人數較去年提升一個位次。
2015年以來,聊城市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業對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