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的發展來看,許多高校當中,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的適應課程教育領域的迅猛發展,進而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便開始紛紛針對課程教學內容予以改革,及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式、手法。在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同樣也需要積極的去適應其未來的發展形式,有效的使之滿足發展中的不同需求,推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許多教育者開始將目光投向遠程教育。在針對漢語言文學的遠程教育教學當中,符合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需求,也進一步促進了教育者對傳統課程教學理念的轉變,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程學習當中的主體,教師成為一種課程學習的輔助者和引導者。由此,本文以“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分析”作為重要的研究視角,結合就業導向以及專業化的知識內容為核心,實現對課程教育教學手法的現代化的轉變,并且有效的促進教育教學技術的的融入,適應于現代化的遠程課程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良好的幫助。
【關鍵詞】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現代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6-142-03
【本文著錄格式】阿孜古麗·艾山.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6):142-144.
引言
伴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和普及,許多人逐漸融入到遠程開放教育這一行列當中,遠程教育作為一種使用非常廣泛的教育形式,生源也極為寬泛。對現代化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生源來看,學生的年齡階段大多從18歲到70歲。除此之外,學生整體的學習基礎以及自學的能力表現也非常的弱,許多學生由于受到傳統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帶來的影響,自我學習大多靠別人來約束,而且對教育者的依賴心理非常的強,許多課程教學如果脫離了教師的話,學生很難對知識理念進行學習,并且將這些內容與漢語言文學專業內容相比較更加的難以理解,并且在短時間當中難以出現非常明顯的學習效果。這些多方面的原因就會導致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難度更大。在此發展背景之下,也就更加難以滿足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后期的學習需求,并且難以凸顯遠程教育教學的特點。
一、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優勢與特點
(一)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優勢
在漢語言文學課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遠程的教育教學方法應當要比傳統的課程教育具有更大的優勢。遠程教育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對整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其所表現出來自由度、拓展性、開放性等優點,則能夠更有效的整理并且歸納各種不同的學習資源,進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不同的需求內容。遠程課程教育在發展過程當中也進一步實現了對傳統課程教育教學的轉變,進而不但能夠在課程之上進行學習,在課程之下同樣也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獲取不同知識的需求。通過借助遠程教育,學生能夠突破時間的限制、區域的限制,在任何時間段、任何地點都能夠展開自主性的學習,同時擁有更為便利性的學習和研究知識的空間,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獲得相應的滿足。在后期的漢語言文學課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有效結合遠程課程教育的運用,幫助學生對更多的文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探討,并且通過學習實現自我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實現自我未來的發展。
(二)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遠程教育形式的誕生也促使原本受到時間、空間的約束性被徹底打破,促使學習和教育成為一種突破局限性而向便捷性、隨時性的趨勢演變。遠程教育和中國文學當中的實踐要求更加的強烈,而且也促使整個培養目標更加的鮮明。作為一名課程的教育者來說,非常有必要去探究課程設置和相關實踐相聯系,這些內容更能夠與遠程教育相結合,促使其培養的專業人才具備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具備較高的文化品位,具備綜合化的業務素質水平等。進而能夠在后期的就業過程當中,更好的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相適應,并且滿足我國現當代的社會發展需求。除此之外,還需要充分結合現當代的遠程教育技術手段,加強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還可以將一些名校的名師引入到遠程課程教學中,形成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料,促使整個遠程教育教學變得更加的直觀、生動。提升實踐課程教學,將實踐課程教學充分融入到遠程教育的整個過程。除此之外,不能夠固守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大膽的創新,實現更加良好的課程教育教學效果。
二、研究性學習對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意義
(一)能夠不斷激發學生自身的創新性精神
在教育過程中,人所展現出來的主體性更加的重要,這就需要在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秉承尊重師生相互性的能動性、創造能力和創造意識相互融合。教育者所表現出來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兩個不同的作用對象:首先,是教育教學的內容,包括教材以及相應的教學資料等;其次,是教育的對象,也就是學生。對學生來說,其是整個課程教學中的接受者,也是教師主體性作用的重要對象,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客體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有的文化背景、性格特點、生活閱歷、個性化的興趣愛好等。需要不斷去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也需要不斷去優化自我、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更為重要的則是,學生對自己所存在的價值要有所體會,對自己作為一個主體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并且能夠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而提升自我。
在遠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接受教育的對象大部分都是一些成人,這一群體自身的學習充滿了主動性,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就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加全面的主動性特點,并且能夠方便他們靈活的運用自己的時間來展開相應的學習。除此之外,漢語言文學作為特殊的人文社會學科,在課程教學中,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行為也能夠凸顯其語文人性化學習的重要性。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學生針對漢語言文學進行學習的時候也能夠展現出對這一門學科性質、學科地位的一種不相對稱的冷漠之情,探索其中的原因可以看出,最主要的還是由于教育者在后期的課程教學當中已經壓抑了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主體性特點,進而忽視了后期學習過程當中去主動的探索其原有的一些心理上的需求,并且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強制性的傳授、機械化訓練。而在這過程當中,研究性的學習還需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需求,更有效的去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需求的尊重與滿足,有效的激發學生后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興趣,進而不斷調動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以及學習經驗,發揮其極具創造性的學習潛能。
(二)研究性的學習能夠不斷開發成人自身的成功智力
研究性的學習主要是在學習者針對特定的學習活動進行認識,并且在這一基礎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之下,不斷形成極具現代化的學習理念。其也是通過構建全新的認知學習理論基礎之上所表現出來的建構主義內容作為全新的理論發展基礎,主要是從原本的學習個體發展需求以及認知規律進行發展,注重與日常生活以及現當代的社會現實發展相連接,注重學生主體性學習上所獲得的相關體驗,注重不同學生之間對知識的討論課學習,進而提出極具創新性的一種全新的學習表現形式。
由此,研究性學習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側重成功智力。在教育部相關的文件當中也有非常明確的一些學習目標,其主要的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能夠獲得親身的參與與不斷探索的全新體驗;(2)進一步培養其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3)進一步培養搜集、分析與利用信息的能力;(4)學會分享和合作;(5)進一步培養科學的道德以及科學的態度;(6)進一步培養社會的使命感以及社會的責任心。
研究性的學習在成人教育過程當中,同樣需要去追求并且實現上述的一些目標,并且針對相應的生活、勞動能力、工作,依據其所獨有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過程當中所展現出來的不同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其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完善其人格。研究性的學習目標當中還包括分析性智力內容以及創造性的智力基礎,學生則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有效的提升實踐性的智力。這三種不同智力的有效整合就能夠促使成功智力得到更有效的發展。
三、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策略
(一)對相關的選題進行確定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當中,選題可以說是其后期開展過程當中的第一步,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極具包容性的特殊課程,學生能夠在教育者的引導之下,首先依據個人所感興趣的一些方向或者是研究特長進行相應的分組,然后通過教材作為原點,確定其中的選題內容。例如“莎士比亞戲劇研究”“湘西文化當中的沈從文”等。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科學的協助學習者做好相應的選題,教育者可以通過運用更加便捷的計算機網絡展開不同的小組討論或者是以群討論的形式展開,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素材,并且做好相應的學習和探討工作,方便在學習的過程中方便解答疑惑。
(二)制定出科學、合適的方案
在選題結束之后,需要進一步依托選題的主要方向,制定出更加具體的實施策略。在這一方案當中,主要包括對時間的安排、展開的流程、具體的工作安排、計劃和部署。同時也包括對相關資料進行更加系統、詳細的整理,在這當中還包括:需要閱讀哪些書籍?運用多長的時間對網絡當中的一些素材和資料進行搜集?在搜集之后如何去進行整理,怎么樣去進行篩選?整理和篩選的時間需要多久?如何對這些資料進行后期的保存?如何進行市場調研并且搜索相關的數據內容?等,這些方案在后期的制定過程當中,往往都需要借助于網絡的形式來進行探討、分析進而制定出來,在這過程當中,大家的分工相對比較明確,小組的討論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工作的整體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集思廣益,促使整體方案變得更加的完善。
(三)實施研究
針對相關方案制定完之后,就需要進一步依據制定出來的方案進行實施。在發展過程當中,通過遠程教育的學習者大多分散性比較大,由此,在針對小組研究的過程當中,所總結出來的成果就必須更加及時的進行總結,并且進行科學、有效的分享,進而方便后期進一步的予以工作。教育教學者也可以通過查看小組總結出來的相關成果,進一步的對相關的工作予以知道,并且提出相關的改進方案和意見。例如:在針對“唐詩和人生”這一主題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則需要依托一種語淺情深、言進旨遠、意境優美、聲韻和諧的唐詩,并且通過唐詩所表現出來的鑒賞性以及感知性予以了解,真正實現今人和古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效果,真正實現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心靈之上的相互交融,通過以“情”達到“感人”的效果,通過“美”來達到教育人的目的,通過“情”來達到相互感染的目的等,進而促使教育達到最優化的表現效果。
(四)對相關的成果予以發布、交流和評價
針對研究性的學習過程當中,最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針對整個過程的研究進行總結并且予以反思。撰寫相關的總結報告,并且能夠通過網絡進行發布,而且還能夠促使其相互進行交流、相互評價。總結報告不僅應當包括針對相關的課題進行全面的研究,而且還需要通過研究過程予以記錄。除此之外,在這過程當中還應當包括在后期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獲得全新的身心體驗,并且在這一發展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不僅需要關注學生,讓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當中主動的進行探索,在探索過程當中去發現問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更需要關注學生在后期的研究過程當中展現出的非常良好的合作精神、科學的態度、主動性以及能動性的表現方面,促使學生能夠在研究性的學習過程當中進行全面的反思,進一步引導學生產生更加全新的思考,為其后期的發展打下基礎。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研究性的學習內容具備一定的實踐性、開放性與自主性的特點,在本文中,通過融入其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特色,不僅更有效的為漢語言文學課程的發展提供創新性的教學策略,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為實現遠程教育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梁栩菡.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索[J].才智,2019(8).
[2]易蕾.遠程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指導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8).
[3]喬仲良.談遠程職業教學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性學習——以國家開放大學景泰工作站為例[J].職業,2016(20).
[4]楊昌俊.漢語言文學專業遠程教育個性化教學初探[J].天津電大學報,2011(1).
[5]周妍.新時代網絡語言環境下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優化策略[J].傳媒論壇,2020(5).
[6]張春蘭.信息技術在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9).
[7]郭軼卿.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2).
[8]孫洪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優化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
作者簡介:阿孜古麗·艾山(1986-),女,柯爾克孜族,新疆烏魯木齊,中級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