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創新創業能力成為一個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成為學生的主要教育需求。而高校是培養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的主要陣地, 作為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創新創業教育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開展項目驅動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就此展開論述,可供參考。
關鍵詞:項目驅動;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創新創業能力成為各類高校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面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用心高校應發揮專業優勢和辦學特色,以項目驅動開展創新性人才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為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發展打下基礎。
一、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教育的意義
(一)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社會人才需求轉型的推動下,高校素質教育,尤其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代高等教育的必要部分。以往我國高校普遍采用注重基礎理論的教育模式,在學生創新精神培養上存在空白,因此高校要及時轉變教育模式,只有將創新教育融入傳統高等教育中,才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個人競爭力。
(二)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改善學生就業現狀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針對這一情況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推動學生自主創業的就業政策。高校通過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是對國家就業政策的響應,同時還能有效改善學生就業形勢,并為社會創造更多工作崗位,對改善我國就業問題也有一定貢獻。高校應響應時代號召,加大創新創業培養力度,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二、項目驅動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型人才要有較強的執行力和實踐能力,要能夠將創新融入實踐,并為實際問題服務。所以高校要積極結合項目實踐,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創新。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應圍繞具體項目,通過項目實踐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參與到項目中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結合專業具體情況進行更多的教育實踐,構建本專業的特色創新創業培養模式。作為創新創業主體參與者,學生要轉變自身觀念,認識當代社會的人才需求,理解高等教育的素質和能力教育內涵,發散思維、積極創新,以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增加個人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三、項目驅動下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實踐項目的開展存在問題
隨著項目驅動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內的不斷發展,各高校引入的實踐項目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具體實施中,項目的開展依然存在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高校在實踐項目上的保障不足,未能給學生構建出適合項目開展的環境,學生在開展創新創業項目時容易受到場地或經濟條件的制約,嚴重影響了項目實踐效果。部分高校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問題,沒有有效利用企業資源,往往只是表面合作,使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在項目實踐下驅動,反而還因為項目實施的問題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二)多數項目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
創新創業教育應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在未來的項目實施中,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都是由學生自主進行。但在部分高校中,學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無法獨立或在學生小組中共同完成項目實施,多數都會選擇有教師指導的項目。在此類項目中,學生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項目創新、組織等都是指導教師進行安排,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宗旨相悖。在少數情況下,甚至由教師直接負責項目實施,學生在團隊中則只是掛名,完全失去了項目驅動的意義。
四、如何開展項目推動的創新創業教育
(一)從興趣入手,推動學生開展創新創業
在高等專業教育的影響下,部分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沒能跳出思維定式,忽視了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主動性,對創新能力培養造成了一定阻礙。為更好地開展項目驅動的創新創業教育,高校可以考慮從學生興趣入手,以創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主動進行創新和實踐,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參與度的同時激發學生潛力,有效提高項目實施質量。
(二)重視能力培養,保證項目實施
高校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保障學生項目實施的外部條件。首先,能力培養,為使學生能夠在項目實踐中有足夠的創新和規劃能力,教師可以在初期教學中給學生布置較為簡單的任務,由學生獨自或組隊完成,在理論教學的同時為學生未來的實踐打下基礎。其次,構建項目實施的外部條件,要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投入,適當增加這一部分在教育資金的比重,同時加強和企業的合作,為學生項目實施構造所需的經濟條件;要在校內搭建創業平臺,統合校內資源,為學生提供項目支持和保障。
(三)促進團隊合作,共同實現目標
促進團隊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大重點。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做好團隊分工和組織,使每個成員在團隊中發揮的作用都能盡可能地放到最大。學生所要學習的不僅是能力的取長補短,還需要學會如何維持團隊中的關系,保證團隊整體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應積極順應時代變革,開展創新性人才培養,以項目驅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為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剛,劉樹偉,石晶,等.項目驅動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6):94-96.
[2]盧興光.項目驅動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94-97.
[3]霍凱.項目驅動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式分析及闡述[J].智庫時代,2017(6):131-132.
基金資助:2021年度山東省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創新創業專項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構建研究”,編號YJY2021011;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編號:201902319048
山東協和學院 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