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在改變人們物質生活需求同時,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變化,教育教學行業也不例外,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理念也發生很大改變,尤其是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探究審辯式思維的培養,要想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就需要積極進行教學創新,將審辯式思維有效應用于具體教學活動中,為學生進步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培養審辯式思維的重要性,分析審辯式思維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具體實踐,主要包含集中多元意見、觸發批判性思維和實驗獲取事實證據等,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借鑒和幫助,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探究;審辯式;思維;初中;科學教學;實踐
前言:初中階段,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人才,離不開審辯式思維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特別是在科學這一門課程當中。作為一種重要技能,審辯式思維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精神的塑造。新時代背景下,培養新型社會主義人才,教師有著不可替代作用,要及時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生審辯式思維的發展。
1.培養審辯式思維的重要性
所謂審辯式思維,主要是指對相關命題進行判斷,判斷其是否為真或者部分為真的一種方式,它是學習和掌握以及對特定技能進行運用的一個過程。在進行思考過程中,能夠從理性推斷出合理的結論,是在實踐與常識基礎上的一種熱情與創造。總的來說,審辯式思維可以概括為“不怕質疑,包容異見”。
培養審辯式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雙向質疑能力,如果學生擁有審辯式思維,不僅僅可以對他人進行質疑,而且還能實現雙向質疑,主要表現為不但能夠質疑他人,而且還可以質疑自己,在他的心中,他人會出現錯誤,自己可能也會[1]。
培養審辯式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行動力,讓學生勇于承擔責任。審辯式思維這類人,拒絕紙上談兵和坐而論道,主張理性擔責,有著很強的行動力,如果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一些艱難抉擇,他們會勇敢作出選擇,并實現行動,能夠大方面對結果,并且積極承擔責任。
審辯式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不怕質疑的能力[2]。具有審辯式思維的學生,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相信老師、家長或者權威的說法,他們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對自身經驗、情感以及理性作出判斷。并不是一味否定他人意見,而是經過獨立思考之后的判斷。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辯式思維對學生個人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
2.審辯式思維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踐
為了確保審辯式思維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能夠發揮其最大作用,我們通過“質量守恒定律”這一內容來進行教學實踐,通過不同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2.1集中多元意見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集中多元意見,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共同探討,學生可以根據實際生活經驗可以提出很多假設,包括:第一,氫氧化鈉與鹽酸混合之后,質量沒有產生變化,因此,生成物與反應物的總質量相等[3]。第二,由于鐵生銹了,其反應物與生成物總質量就會出現不同,主要表現為反應物總質量小于生成物。第三,紙片燃燒后就會消失,使得反應物總質量大于生成物。通過學生們的這些假設,教師可以為其提供相關的實驗用品,主要有電子天平和滴灌、燒杯和稀鹽酸、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以及鐵棒等。
要想將學生的疑惑進行消除,在科學教學中,懷疑主義的存在固然重要,但是部分懷疑需要證據和理由,如果懷疑某些問題,那么就應該及時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4]。由于學生具有差異性,不同學生在對問題考慮過程中,認知、角度和立場有所不同,就會使得答案不同,這一過程就會造成多元意見的產生。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在每個小組中間集中多元意見,促成本組實驗具體方案,然后通過每個小組交流和展示,最終進行小組評價。比如,在對生成物和反應物的總質量進行測量過程中,有的小組選擇的方式就是對每種物質進行稱量,最后將所有物質加起來計算總質量。然而,有的同學就認為,這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以“硫酸銅溶液與鐵的反應”為主,反應之后,鐵棒上會附著一定的銅,很難對其進行測量,還有某些生成物已經溶解在溶液中,會給測量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還有的同學覺得,沒有必要對每種物質進行測量,最終我們對比的是反應前與反應后的總體質量,在探究中,全班同學都是參與者,這樣就可以將課堂作為一個完整的探究共同體,學生間相互合作學習,對提出的假設進行推斷。作為教師,不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匯集多元意見,讓學生通過假設、判斷和推理等不同環節,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最后對比和分析出最佳的試驗方案。在驗證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和反應后的質量變化時,可以給燒杯中倒入適量硫酸銅溶液,之后將鐵釘一起放于天平左盤,然后進行稱重,得出總質量,最后直接將鐵釘放于硫酸銅溶液中進行稱量。通過此種形式,將學生多元意見集中起來,實現共同探究,從而為學生審辯式思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2觸發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主要表現就是懷疑、困惑和躊躇,其對立面就是武斷和盲從[5]。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習質量守恒定律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定科學的課堂導入,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以“聰明的紀曉嵐”為話題,引入一段懸疑情境,風和日麗的一天,紀曉嵐坐在院子里美滋滋抽著自己的煙桿,這是走進來一個人,就是和珅,他問道,“世人都說你聰明,那你知道自己吐出來煙的質量么?”紀曉嵐淡定地說道“把我抽煙前煙桿和煙絲總質量加起來,然后減去抽完后剩余煙灰與煙桿總質量,不就對了么?”通過這一案例,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他的辦法正確么?對于紀曉嵐的回答,到底正確還是不正確,就會觸發學生的批判思維,讓學生感到困惑和懷疑。所謂懷疑,也不能過于盲目,因為盲目懷疑往往會出現問題,因此,就應該延緩判斷,仔細考慮一下,為什么會有這種判斷。如果想要將一種生成物質量求出來,通過利用反應物減去其它生成物,這兩中物質質量是否會存在某種關聯。這樣,通過懷疑的方式,引發學生批判性思維,以此為切入點,來激發學生探索欲。將教師主動教學轉變到學生自主探究上,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探索,帶著求知欲和懷疑去探究和學習,以此來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觸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2.3實驗獲取事實證據
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可以獲取事實證據[6]。比如,通過實驗探究學生發現,鐵釘與硫酸銅溶液進行反應之后,前后的總質量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進行反應之后,前后總質量也不會出現變化。稀鹽酸和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和反應后的總質量出現減少現象,教師組織學生完成這幾個試驗之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第三組實驗結果有所不同,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質量會出現減少呢?”學生在實驗中得出,在實際反應過程中,產生了一部分氣體,因為容器是敞口的,使得氣體進入空氣當中,造成質量減少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思考,如何將此類問題進行避免,怎樣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變才能不會導致氣體進入空氣中而影響總體質量。學生就會想出相應的辦法,因為容器是敞口的才導致氣體擴散,如果我們使用密閉容器進行試驗,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為了證明這一事實,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氣球和試管、滴管和燒杯、雙孔和單孔橡膠塞以及錐形瓶,為學生實驗提供器材。學生通過將實驗裝置改進之后,再次對第三組反應進行實驗,發現實驗結果與之前不同,得出稀鹽酸和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和反應后的總質量沒有改變。通過這一結果,就可以總結出,如果反應中存在氣體參與,就應該在密閉的容器中開展實驗活動。利用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驗種獲取事實證據,從而培養學生的審辯式思維。
結語: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促進審辯式思維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就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和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將審辯式思維滲入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合作探究和自主鉆研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學會用批判的思維看待問題,從而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依據,實現教育最終目標,促進教育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智賢.審辯式思維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踐——以"質量守恒定律"教學為例[J].啟迪,2020(2):41-43.
[2]鄭瑤蓮.審辯式思維在初中科學深度學習中的實踐研究——以"濕布粘蝦"熱學復習(一)為例[J].讀天下(綜合),2020,(006):1-2.
[3]袁婷.課題研究共同體建設實踐探索與研究——以"基于審辯式思維的名著閱讀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組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B刊,2020,(003):86-88.
[4]高敏,彭慧.運用審辯式思維指導學生解答高考英語新題型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48-49.
[5]李曉云.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審辯式思維的培養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03):80-81.
[6]冰楊.初中數學:以建模為載體的審辯式思維課堂——探索審辯式思維"有理數的乘法"課堂片段[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0,3(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