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消化性潰瘍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價值。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治療的慢性消化性潰瘍患者7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37,常規護理)和觀察組(n=37,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結果:護理后,觀察組GAD-7評分和PHQ-9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可有效改善慢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遵醫行為,價值較高。
【關鍵詞】慢性消化性潰瘍;心理狀態;以家庭為中心;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473.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51
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消化性潰瘍存在疾病反復發作以及病程長的特點,加之人們對于該病不夠重視以及錯誤生活習慣等原因的影響演變成慢性消化性潰瘍。此類患者常常表現為長時間的腹痛,是因為胃酸腐蝕消化道黏膜。持續的疼痛導致患者出現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緒,影響遵醫行為以及生活質量,對工作和家庭生活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對患者實施一定的干預較重要[1]。所以,本研究對該類患者實施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效果較滿意,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74例我院收治的慢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35~76歲,平均(49.58±6.20)歲;觀察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37~78歲,平均(50.03±5.69)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包含:(1)加強健康教育。通過評估健康教育效果,了解其掌握疾病程度,實施健康教育。同患者面對面交流,對護理計劃和治療方案進行介紹。(2)實施護理措施。A心理指導。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面對面交流等對患者心理狀態了解,找到出現不良情緒的原因并進行及時疏導,講解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教會其如何將不良情緒釋放,讓其具有健康心態對待疾病。并讓家屬鼓勵、關心患者,利用家庭的關愛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緒。B作息指導。教會患者養成正確作息,保證睡眠充足并合理鍛煉,講解不良習慣的負面影響;告訴家屬監督患者日常生活,讓其養成好的作息;C飲食指導。該類患者主要是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時多餐少食,禁煙酒以及刺激食物,并講解合理飲食的重要作用。D用藥指導。告訴患者定時定量用藥,講解藥物作用、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若患者用藥后發生黑便、嘔血需馬上停藥并就醫[2]。
1.3 統計學處理
SPSS22.0分析數據,心理狀態以及遵醫行為均用(x±s)和t檢驗,計數用(%)和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比較
利用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和9項患者健康問卷(PHQ-9)評估。觀察組GAD-7評分和PHQ-9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遵醫行為比較
應用醫院自制遵醫量表,每項滿分5分。觀察組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3 討論
在醫學技術持續發展的今天,醫學模式也是發生巨大改變,護理中心從以病為中心成為了以患者為中心。家庭護理將傳統護理的不足之處有效彌補,讓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和社區,利用復診指導、家庭隨訪指導使患者隨時得到有效護理,同時也方便醫護人員對患者心理狀態和康復情況及時了解并掌握,監督其將不良習慣糾正,對治療措施隨時調整;同時在護理期間利用家庭對患者監督和關愛,防止可能導致過激心理的因素,讓其具有好的習慣,繼而提升患者遵醫行為,改善不良情緒,促進疾病康復[3-4]。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心理狀態和遵醫行為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證實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慢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通過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便于其負面情緒的改善,提高遵醫行為,利于疾病康復,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崔順娟,王瑜.系統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20):3322-3323.
[2]劉薇.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70+77.
[3]曹帆.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慢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影響[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2):88-90.
[4]孫紅,丁艷.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在慢性消化性潰瘍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