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云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以生為本”成為小學數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分層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來,并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帶動學生整體提升以及發展學生數學素養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作用,而這也為小學數學高年級作業設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啟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有必要圍繞“以生為本”理念,來設計層次化的作業內容,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和策略進行了詳細探討,旨在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些借鑒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練習作為重要一環,是鞏固學生數學認知、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抓手。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大多是以“一刀切”的方式來展開的,這也造成了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吃不了”等情況,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對此,我們有必要秉承新課標強調的“尊重學生差異,兼顧全體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分層化的作業設計,打造層次化的數學作業練習新常態,從而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一、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所在
首先,作業分層設計一方面能夠推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實現“優者更優”的目標,讓優秀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其次,結合教學實踐來看,以往數學教學的作業設計大多圍繞大量的習題來展開,且存在“一刀切”的情況,這也使得一些學生感覺太簡單或者太難,進而作業練習熱情不高。而在作業分層設計的引領下,每個學層的學生都能獲得針對性的作業練習契機,這也有效地提高了作業練習的質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通過作業練習來鞏固認知能力,激發數學潛力。再者,作業分層設計是一種建立在“因材施教”思想上的作業設計思路,它能夠在真正意義上讓學生走到教學諸位之上,消除以往作業練習的強迫性,減輕學生的作業練習負擔,這不管是對于他們學習效果的提升來說,還是對于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來說,都將大有裨益。
二、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圍繞學生能力,有效分層主體
做好主體分層工作,是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必要前提。對此,在教學實踐中,為了進一步保證作業分層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們有必要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能力來做好動態化的層次劃分工作。具體來說,首先,我們可以結合課堂設問、單元測試以及日常觀察等方法來把握學生的數學能力、思維素養等情況。其次,我們可結合所掌握的信息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例如,我們可分出A、B、C三個學層。A層針對的是那些數學能力較好的優秀生;B層針對的是那些數學能力一般的普通生;C層針對的是那些數學能力較差的學困生,以此來為作業分層設計的落實奠基。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定期性的結合學生的當下實際數學能力和作業練習表現來對學層進行重新劃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自我提升意識,實現整體能力提升的教育目標。
(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分層作業
以“分數乘法”的作業設計為例,在對該部分內容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我們有必要結合A、B、C三個層次來設計不同的作業。首先,對于C層學生來說,我們設計的分數乘法作業應主要圍繞基礎鍛煉為主,可設計一些概念填空題、選擇題等等,通過此舉來消減他們對于作業練習的抵觸心理,達到既減負、又提升的雙向作業設計目標。其次,對于B層學生來說,我們設計的分數乘法作業應當減少一些重復性的分數乘法習題,適當引入一些轉換類題目,讓他們能夠在“踮一踮腳就能夠收獲更多”。再者,對于A層學生來說,我們設計的分數乘法作業應當在減少數量的同時,圍繞質量拓展而展開,達到鍛煉他們知識整合能力和知識遷移思維的目的。
(三)把握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評價
眾所周知,在小學數學作業練習當中,評價作為重要一環有著深化學生認知、鞏固練習效果的重要意義。面對小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差異化的現實情況,我們有必要將分層教育理念引入作業評價環節,積極開辟層次化的評價模式。例如,對于C層的學生,我們要本著多鼓勵和少批評思路,積極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對于他們的錯誤也要多一些耐心,告訴他們正確的思路與方向,在此基礎上,要通過針對性的輔導來幫助他們一點一點地進步。對于B層學生,我們要在肯定其努力成果的同時,指出他們的不足,然后可以讓他們結合自主思考和學習來找到改進之路,進而推動其學習能力的提升。對于A層學生來說,我們要在肯定他們成果的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引發他們深層的數學思考,進一步激起他們的自我提升意識和數學探究欲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推進作業分層設計有著諸多現實意義。對此,我們有必要正視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所在,積極通過主體分層、作業分層以及評價分層等方式來達到因材施教和整體提升的教育目的,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獲得好的數學作業練習體驗,為他們數學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宇.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3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