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深入,中職學校的育人模式應得到進一步優化,教師要積極引入新的教學理念、授課方式,以此更好地引發中職生興趣,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提升育人質量。鑒于此,本文將針對中職學校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中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策略探究
一、建設實訓基地,提升專業能力
為了更好地落實現代學徒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職學校要注重實踐基地建設,可與企業聯合,在校內設置相應的實訓基地,并引入先進的實訓設備,為中職生創設良好的實訓環境。同時,中職學校也可聘請企業員工為中職生做專業指導,使中職生掌握更多的實踐技能。在此過程中,學校還可搭建校企合交流平臺,鼓勵教師與企業專家進行深度交流,在此基礎上創設項目技能化、項目師徒制模式。在此過程中,企業專家也要對現階段教師授課方式以及授課內容進行客觀評價,同時還要與教師共同協商新的授課計劃,開發校本課程。此外,學校還可引入企業案例,使中職生以該項目為基礎進行訓練,逐步提高其創新思維,促進其專業能力提升。
二、關注跟崗實習,強化學習體驗
跟崗實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授課過程中,中職學校要完善相關環節建設,關注校企一體的實訓中心建設,對接對應企業急需崗位的校內實訓基地。另外,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可以為每個校內實訓基地選擇兩名教師指導(一位為企業教師,一位為學校教師),促進校企資源雙向流通。目前來看,中職生跟崗實習一般在第五學期,在此過程中可以以現代學徒制為導向,幫助中職生明確實習方向。其次,中職學校還要改變中職生跟崗實習模式,可依托兩個路徑實現,一個是校內實訓基地選拔(學校隨機推選教師),一個是中職生自選(中職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帶隊教師)。再次,教師要明確授課責任,多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了解各個專業發展現狀,進一步更新授課內容。在課程設置方面,中職學校教師還要與企業教師聯系,鼓勵企業教師共同參與課程設置工作中。對于企業和學校共同創建的校內實訓基地,運營所得的資金可根據國家、省市《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由學校、教師個人、企業技師、中職生參與分紅。此外,中職學校還要拓寬跟崗實習路徑,引入多個實習項目。
三、優化頂崗實習,實現專崗銜接
頂崗實習是提高中職生人才培養的關鍵一步。中職學校不妨將中職生分批次送入企業實習,使其在特定的環境熏陶下掌握更多的實習技巧。為了幫助中職生選擇更好的實習場所,學校可建立校企合作交流會,鼓勵負責企業招聘的工作者來校招聘,促進企業人員與中職生雙向交流,也使更多中職生有面試的經驗。其次,學校還可利用就業平臺發布合作企業的基本信息,中職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實際能力選擇合適的企業。其次,教師還要對頂崗實習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其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情緒,如就業焦慮、迷茫等,為其今后的發展點亮指路明燈。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中職生不懂就問,虛心向企業帶隊師傅請教,同時還要記錄每天的實訓內容,認真填寫實習報告手冊。中職生頂崗實習后,企業帶隊師傅還要在實習報告上簽字,并對中職生實習情況進行評價,可從中職生是否按時到崗、是否認真參加培訓工作、工作能力、小組合作參與情況等,促進中職生多方面學習能力提升。
四、完善考評制度,鞏固實訓成果
現代學徒制下,中職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專業考評制度,針對中職生某個階段的學習成績進行客觀評價,制定階段性的評價計劃。從以往的評價方式來看,部分教師僅以中職生的課業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且考核內容過于標準化,不利于中職生潛能的激發。現代學徒制模式下,中職學校要優化傳統考評制度,人才培養要向小班化模式轉化,根據專業特征細化考核內容,以小班為單位統計考核內容,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此外,學校還要注重五個問題,第一,注重中職生雙向發展,明確中職生與企業的關系,兩者不是“雇傭”關系,而是雙向選擇的。在此過程中,中職生要根據崗位實際需求客觀評價自身的能力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第二,細化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要視專業而定,一般情況下一個專業選擇相同的人才培養方式。第三,企業要在帶隊師傅選擇過程中要秉持負責的態度,選擇工作能力比較強且業務水平優的人為師傅,保障實踐授課效果。第四,注重教師與企業對待師傅的聯系,了解中職生在企實習狀況。最后,由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完善中職生的考評測試,使中職生更加客觀判斷自身的學習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升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可從建設實訓基地,提升專業能力;關注跟崗實習,強化學習體驗;優化頂崗實習,實現專崗銜接;完善考評制度,鞏固實訓成果等層面入手,以此在無形中促使中職學校育人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鄭濤.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崔鈺婷,楊斌.我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綜述及反思[J].當代職業教育,2018(0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