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習作單元,本文旨在更進一步地認識習作單元。在此基礎上,探討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單元 ? 教學策略
一、特殊單元,特別之處
部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編排專門的習作單元,強化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豐富了語文教材單元組元的形式,是教科書編撰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
部編版教材中習作內容的編排程序列化,旨在使學生的習作能力螺旋上升。就第二學段“記事”來說,在三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編排了“學習寫日記”,這為四年級“記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生積累了一些寫作素材。習作本來就是孩子與身邊的人、事、物、景等之間的對話過程,重視在生活中去積累素材,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時更有效地從生活素材中提取與習作要求相匹配的內容。就第二學段“寫清楚”而言,從三年級開始出現,一開始是寫“植物朋友”,然后寫“圖畫”,接著寫“實驗過程”,到了四年級就是“寫一件事”,可以看出,四年級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選材,習作內容更廣泛。
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六個組成部分都是圍繞“把一件事寫清楚”這個內核組元的。這個內核使四個形式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種內心力,呈現出一種整體、系統(tǒng)的教學功能。
二、特殊單元,特別對待
習作單元的個組成部分銜接緊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成一個以習作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序列。從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練習,實際上就是學生通過練習形成習作能力的過程。
(一) 單元導語:明確目標
導語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朗朗上口的俗語“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提示學生用手中的筆記錄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接下來是單元學習的兩個語文要素: 1.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2.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這兩條,一條指向閱讀,讀文章時要體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事情一步一步寫清楚的;一條是指向習作表達的,告訴我們本單元的習作內容就是把一件事情寫清楚。讀寫之間的聯(lián)結點很明顯,就是學習寫清楚一件事的方法,來寫一件事。
(二) 精讀課文: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方法
這一單元安排了2篇精讀課文,分別是《麻雀》和《爬天都峰》。
閱讀教學實際是以課后的思考練習題為軸心和目標的教學。 ?兩課練習都以指向引導學生了解并學習怎樣按順序把一件事情寫清楚為重點,且各有側重。《麻雀》的思考練習一了解作者是怎樣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的;《爬天都峰》的思考練習二則重在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按照先后順序把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三) 交流平臺:歸納梳理,提煉方法
習作單元的“交流平臺”與普通單元不同,重在對本單元的習作方法、要求進行梳理和歸納。本單元的“交流平臺”以“學習小伙伴”的形式回顧了兩篇精讀課文中作者將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寫一件事情,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清楚;寫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能活靈活現地展現情形。同時提出了新的方法:時間、地點、人物要交待明白,這個新方法在習作例文中可以讓學生借鑒。
(四) 初試身手:初步嘗試運用方法
在進入“初試身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前三項內容:單元導語、精讀課文和“交流平臺”,此時需要來一次小型的實踐性練習,讓學生對前期所學的習作知識、習作方法有一個診斷和嘗試。本單元的“初試身手”提供了靜態(tài)的圖畫和動態(tài)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練習說話和寫話。看圖說話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通過說說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讓靜態(tài)的圖畫“活”起來,把畫面說清楚,說生動。觀察家人勞動,旨在讓學生聚焦動作,用一段話把場景寫清楚。
(五) 習作:形成學習成果
習作單元的第六部分,要求“寫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這是習作單元的重頭戲,是學生習作成果的呈現與檢閱。本次習作需要突破的重難點有兩方面:一是選材,生活是萬花筒,從中選取一件印象深的事情作為習作素材,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二是寫清楚,選好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這件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至此,我們以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進一步了解了統(tǒng)編教材習作單元的組元結構,看到了它是怎樣基于習作能力序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編排單元學習內容,充分展開學習過程,從而讓學生習得習作方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學時,我們要把握好單元整體與各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具體解讀各個部分的教學價值,使之切合于整體功能,有效地發(fā)揮習作單元的教學功能。
三、特殊單元,特別設計
(一)單元整體設計
走進四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先帶著學生閱讀本單元的單元導讀部分。一副插圖上三個小朋友騎在鉛筆上,飛向不同的地方,旁邊配有文字“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這里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們本單元我們要用自己手中的筆寫五彩的生活。接下來是學習本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
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②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
在學生初步完成本單元習作,我通過批閱學生習作,發(fā)現學生習作中呈現的問題。我會更加明確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習作例文教什么、怎么教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本單元的習作目標。
(二)“習作例文”之“怎么用”
學生對習作例文的學習, 不強求統(tǒng)一, 無固定模式。那么,作例文到底該如何使用呢?
1.學習例文, 感悟寫法。
由于在學習例文之前, 學生已經學過了同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 學生對單元語文要素有了初步的了解與感悟。
2.作前指導, 范文引路。
習作課上, 學生確定文題之后, 可根據自己確定的題目, 選擇與之相似的一篇習作例文進行閱讀, 利用例文所提供的寫作范式, 引導學生模仿寫作。
3.作中借鑒, 邊寫邊讀。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 一般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學生可以回讀例文, 找到可模仿借鑒的地方, 自主地 “學習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 。
4.作后修改, 支架遷移。
在作后修改階段, 教師可針對習作中存在的典型的共性問題, 進行二次習作指導。 這時, 教師可選擇習作例文或例文中的某些段落作為支架, 引導學生重點閱讀, 并與學生自己的習作進行對比, 找出存在問題, 然后仿照例文進行針對性修改。
參考文獻:
[1] 溫儒敏 . 語文教學要“立足根本,返璞歸真”——溫儒敏教授對語文教育的幾點看法 [J]. 小學語文,2017(12).
[2] 計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與培養(yǎng)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8(17):40-41.
[3] 陳金銘 . 培養(yǎng)小學生編寫課文提綱的能力 [J]. 考試周刊,2017(A1).
作者簡介:廖芳(1990-09-),性別:女,民族:土家,籍貫:湖北恩施。職務/職稱:二級教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