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慧萍
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中職階段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進而教師們就要意識到德育內容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最終促使學生們更加完美地度過中職的學習生涯。對此,本文從“教師以身作則,強化德育日常滲透”“開展德育活動,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建立評價機制,提高德育管理效果”三個基本點出發,對如何加強德育管理在中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中職;德育管理;以身作則;德育活動;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030
新時期以來,立德樹人逐漸成為了中職教育的根本任務,對此教師們也就要真正發揮出自身教書育人的作用,進而不僅有效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同時更要能夠加強學生們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等等,最終更好地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中職的學生距離社會要更近一步,因此通過良好的德育管理而幫助學生們及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極其必要的,而這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們進入社會后去弘揚正能量,最終早日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除此之外,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德育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受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中職學生常常被人們定義為一群“不思進取”的學生,而這對于正處于心理成型關鍵時期的中職生來說是影響巨大的,進而如果幫助中職生正確認知到自己的價值也是中職德育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總之,中職教師們要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等諸多方面,要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和落實德育管理策略,進而切實加強中職教育和管理的實際效果。
一、教師以身作則,強化德育日常滲透
教師作為班級學生的引導者,其日常的言行也會受到學生們的重點關注,對此教師們也就要能夠意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強化德育管理在日常的滲透。在學生們的心中,教師是“萬能”的,同時教師也是值得自己追隨的榜樣,所以教師們就要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不斷向學生們傳遞德育的理念,從而在班級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德育環境,最終促使學生們可以時時刻刻都受到德育的熏陶。
例如,當學生在打掃教室衛生的時候,教師不要一直要求和強調學生應該打掃的多么多么干凈,而是應該去親身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進而使學生可以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便會同樣主動認真、負責的打掃教室的衛生。還比如當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中不許交頭接耳時,教師就可以首先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提前到達教室,并且可以認真的讀一本書或者進行備課等活動,而不是玩手機,進而逐漸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影響,進而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
二、開展德育活動,豐富學生業余生活
主題豐富的德育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們的道德修養,也可以使得學生們的業余生活更加多彩,進而使得學生們對中職教育和管理有著更加深入的認知。對此,空談不如實干,教師就要能夠帶領學生們去在實際行動中落實道德行為,去讓學生們真正感受講道德的好處,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們體驗踐行道德后而獲取的感謝和贊賞時的自豪,最終大大增強學生們的生活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德育活動,比如可以開展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班會,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此話題進行演講或者辯論,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人物事跡等等,進而使學生對此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八人九足等多種比賽,從而使得學生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充分的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不斷的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
三、建立評價機制,提高德育管理效果
完善的評價機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對此,教師們就要科學、合理地建立起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既要幫助學生們去認識到自己在踐行德育過程中的不足,也要幫助學生們去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進而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再有教師也要堅持鼓勵性原則,讓學生們感受到道德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這樣一來德育管理也才能夠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例如,當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在考試中有作弊現象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首先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么的無知,然后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使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引導學生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評價,從而加強評價機制的效果。
綜合上述,在新時期中職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要有著新發展,對此教師們就要能夠將德育切實融合到日常的工作中,進而切實加強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幫助學生們做好職業規劃等等,最終為學生們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們也要引導學生們養成踐行道德理念的習慣,要幫助學生們去逐漸規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最終為中職學生謀劃一份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曾凱杰. "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應用[J]. 讀天下(綜合), 2019, 000(019):1-1.
[2]分析德育工作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 數碼設計(上), 2019, 000(00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