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榮

【摘 要】本文論述以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設計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為例,提出在雙學徒制教學的實踐中,第一學年、第二學年圍繞現代學徒制提出的“四個對接”,校企合作在校內共同搭建移動應用開發的“眾創空間”和“導師工作室”,以職業技能教學項目為“圓心”,以綜合應用功能模塊要求具備的知識和職業技能為“半徑”,技能的“入門”“考證”“開發”為“三階”,完成學生全面培養和發展的教學;第三學年,實行師傅帶徒弟開展新型學徒制企業職業技能的培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 現代學徒制 企業新型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7-0123-03
2014年,教育部推出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現代學徒制是利用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育人的機制。它總結了以往訂單班、冠名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不足,采取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符合企業要求的課程標準、考核方案的模式,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聯合教學,共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技能,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校企合作。2015年8月,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印發《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方案指出,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的原則是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企業為主,各院校積極參與。企業新型學徒制在模式上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由技工和職業學校、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共同提供師資,使用工作、學習交替培養等模式培養學徒。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三年學制的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為例,探索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即雙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實踐。
一、以雙學徒制設計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對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理解
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在應用中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指導思想上,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都在積極探索創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機制,將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不同之處在于,現代學徒制試點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讓行業和企業全程參與,實現企業的職業標準和學校的課程內容、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學校的課程體系全面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新型學徒制試點則側重于校企雙導師帶徒,企業、學校雙方師資聯合培養學生,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有效銜接。
第二,在目標任務上,現代學徒制試點明確學生與學徒的雙重身份,在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重點發展“雙導師”制度,并且積極推進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優質的教學資源,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任務。新型學徒制試點的目標是深入校企合作,讓學生在接受教學的同時,能夠獲得進入企業實訓的機會,并根據企業崗位技能要求的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探索和建立全新的企業職工培訓模式,待到學生畢業時,能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有效對接。
第三,在工作原則上,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都緊密圍繞地方需求制定工作規劃,做到與本地區發展戰略、產業布局相融合。現代學徒制試點主張發揮政府的引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各行業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新型學徒制試點強調以企業為主導力量,提出政府發揮引導作用,以企業為主,院校參與。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現代學徒制試點和新型學徒制試點存在幾方面比較關鍵的共同之處。從試點內容上看,現代學徒制試點和新型學徒制試點的核心思想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并以此為開展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基礎;在教學任務的制定和招生方案的研制上,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實現學生入學時就具有“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在考核標準上,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學校教師教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企業師傅則對學生的職業崗位操作知識和崗位技能進行訓練,并由企業師傅完成對學生的最終考核,以此評價學生的能力是否滿足成為一名企業正式員工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設計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與廣西海文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藍軟件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等3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教學框架協議書,并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對三年學制高職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學生而言,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學期的課程是基于現代學徒制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任務,二年級下學期和三年級的課程是基于企業新型學徒制把學生的企業技能崗位能力培養作為終期目標。
為了避免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畢業后無法快速融入企業生產環境,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原有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由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與3家企業的業務骨干組成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小組,采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以雙主體育人機制為核心,讓學生的學習空間從學校走向企業,順利衍生、合理銜接。學校和企業共同進行教學組織和管理,建立基于崗位需求的考核評價標準,包括學習成績、專業技術、綜合技能水平評價,使用作業、理論考試、實操考試、網絡課程、全國技能大賽、技能考證等各種考核評價載體,實現多樣化考核,最終共同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共同評估人才培養效果,進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思路如下:第一學期,主要以基礎課為主,通過安排企業師傅到學校進行專業宣講,帶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實習等,增強學生對企業和本專業的了解,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第二學期至第四學期,進行專業骨干課和實訓課程的學習,專業課以學校教師為教學主體,教授專業課程知識;實訓課程以企業師傅為教學主體,學生按照企業規范和技能要求完成師傅布置的實訓內容,教師和師傅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嚴格考核,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第五學期,隨著專業骨干課的結束,3家企業為學生提供多個學徒崗位,主要分為4個專業方向,即移動應用UI設計、移動應用軟件測試、Android開發、Web全棧開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對企業的認同感,選擇一家企業的一個學徒崗位完成學徒制的課程。在企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身份變成學徒,學徒必須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崗位標準,按照師傅的要求完成學徒制的課程,從而使在學校學習的各種專業知識能夠在企業得以鞏固并加以實踐,并由師傅對學生完成最終的考核,以此評價學生的能力是否滿足成為一名企業正式員工的要求。
二、雙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
(一)校企共同協商完成頂層設計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從2015年開始與廣西海文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多門實訓課程的教學。在2018年獲批成為自治區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后,為了保證學徒制試點工作順利進行,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領導與廣西海文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藍軟件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3家公司進行了多次深入商討,于2019年5月共同簽訂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并完成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實踐的頂層設計。
基于項目的活頁式及工單式完成的移動應用開發專業課程資源開發,學院以職業技能教學項目為“圓心”,以綜合應用功能模塊要求具備的知識和職業技能為“半徑”,以技能的“入門”“考證”“開發”為“三階”,環形地設計教學內容。課程資源能實現面向IT崗位課證融通的“環形三階”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學院采用面向IT崗位課證融通的“環形三階”教學模式,圍繞現代學徒制提出的“四個對接”,即人才培養與IT行業需求的對接,課程與行業產品開發的運維員、網管員、程序員、測試員等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IT產品的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獲得程序員、測試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對接開展課程教學。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第二學年的專業課教學,首先,校企合作在校內共同搭建移動應用開發的“眾創空間”和“導師工作室”;其次,建立“眾創空間”和“導師工作室”學徒的學習、工作制度;最后,企業6名教學師傅與學院6名專職教師采用面向IT崗位課證融通的“環形三階”教學模式,運用活頁式及工單式教學資源,開展現代學徒制過程教學。
(二)構建教學質量考核體系
為了保障雙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效果,加強日常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建設,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和企業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原有的學生學業考核體系中,加入學生崗位工作考核和師徒質量考核。以“學生、企業、社會”三方滿意為教學考核核心指標:其一,對學生的考核采取學校評價(統一考試、技能考查)、行業評價(“1+X”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企業評價(綜合實踐報告、實習報告)、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問卷調查);其二,對教師和師傅考核采取年度考核(師德師風考核、業務能力考核)、學生及家長評價(學生評教、問卷座談)、教師和企業師傅互評;其三,對專業和學校考核采用社會反映(媒體報道)、企業評價(調查問卷)、學生和家長評價(滿意度調查)。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變革以往學校自主考評為主的單一考核的方式,實施多元考核方式,建立緊貼企業用人標準、以崗位能力為核心、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新型考核模式,在學徒制課程結束后,按照學徒制培養目標和計劃,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評價考核。
(三)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運行與實施
為了保障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學院出臺了多項制度和管理辦法,在學生/學徒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學徒制實習管理制度》《學徒制實訓考核制度》《學徒制退出制度》《學徒制安全管理處理辦法》《學徒制教學管理實施辦法》《學徒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保障學徒權益,合理安排學徒崗位、工作任務。在“雙導師”隊伍建設方面,建立《雙導師聘任管理制度》《雙導師教學管理制度》《學院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等制度,確保校企共同師資隊伍的選拔、培養。制度體系的建設為學徒制試點工作長效運行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
同時,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了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和實踐過程的多個記錄和考核表格。比如綜合實踐環節學習評價表、頂崗實習學習評價表、學徒制實習手冊、企業師傅綜合評價表、學徒崗位技能評價表、教師對企業師傅評價表等,作為教師、企業師傅和學生考核的重要依據。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實施“2+1”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校學習2年,進入企業進行1年的學徒制學習。在1年的學徒制學習中,學生需明確企業具體情況、企業師傅的能力、崗位技能要求、學習內容以及企業紀律要求。學生需了解《學徒制管理辦法》等各項制度的內容、權利和義務,按照《學徒制教學管理實施辦法》和《學徒制實訓考核制度》所規定的內容進行學徒制教學活動和考核評價。學生、教師和企業師傅在學徒制教學過程中都必須記錄教學過程和評價內容:其一,學生需記錄企業師傅教學內容信息表、校外實訓基地生活情況評價表、綜合實踐報告手冊、學徒制綜合評價表。其二,教師需記錄學徒綜合實踐評價表、企業師傅綜合評價表、校外基地評價表。其三,企業師傅需記錄學徒崗位技能評價表、學習紀律評價表、綜合實踐環節學習評價表,并在學徒的綜合實踐報告手冊上給出企業師傅的綜合評價。通過以上各評價表格的收集,詳細記錄學徒1年學習的全過程,確保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正常運行和實施。
三、雙學徒制設計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成效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和3家企業合作共同制定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選拔、考核管理辦法,并由每個企業選定2名業務骨干或者資深人士共6名教學師傅,與學院6名專職教師一起完成移動應用開發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任務,同時借助教師和師傅結對教學的形式,搭建青年教師學習成長的平臺,每個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頂崗掛職鍛煉,向企業師傅學習專業技能,參與企業項目開發并轉化為教學資源。通過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的共同合作,完成“柳州創新創業平臺”“斷相保護器測試臺管理軟件”等橫向課題,獲得“智能交通信號燈控制軟件”“智能交通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系統”等多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培養和鍛煉了教師的專業動手能力,提升了業務水平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培養更多的骨干“雙師型”教師。
通過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試點,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創新意識均比試點前有了大幅提升。2017級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學生于2020年畢業,經過3年雙學徒制的打造,不僅取得全國技能大賽移動應用開發賽項廣西第一、國家二等獎的優異成績,還幫助學校開發了“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仿真控制教學系統”(該項目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設計智能交通仿真沙盤)。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仿真控制教學系統”的“產教融合”平臺通過了第三方企業(柳州市潤澄科技有限公司)的測試。企業認可度的提高,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就業能力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初次就業率達到98.2%;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數據庫應用中級證書考試,通過率達到98%,企業對學生滿意度提升到95%以上,有多名學生在學徒頂崗期間即被企業定為重點培養對象,進一步深入企業的生產工作,并參與企業的重點項目開發。
實踐證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利雙贏。相信今后在國家政策強有力的支持下,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試點工作將會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2]劉秀芬.依托大學資源優化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英語教學[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0).
[3]陳嵩,韓保磊.關于“現代學徒制”與“新型學徒制”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5(11).
注:2016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大招標課題“職業學校技能大賽改革與制度建設研究”之子課題“信息類技能大賽與校企合作建設研究與實踐 ”(GXZJ2016ZD0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狄 榮(1981— ),男,漢族,江蘇溧陽人,工學學士,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