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

摘要: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知名教育專家李政濤說:“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最需要具備的教學能力是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新冠肺炎疫情將人類推向“雙線教學時代”,即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混融共生的“雙線混融教學”新時代。本文依托課題小組在教學實驗和教育實踐中對“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進行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較為成熟的可復制推廣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以改造傳統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新育人觀念,對傳統課堂教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線上線下?有效教學?分層作業?靶向式
早在2007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和使用,讓人們開始真正意識到線上教育的巨大價值和潛力。2012年以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為代表的線上教學思潮席卷全球。線上教學在國內外已實踐多年,我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相關研究在疫情的影響下發展迅速。隨著信息化時代、5G時代的到來,未來線上教學將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學校為單位構建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的新教學模式,尚需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鑒于此,課題“高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教學模式實踐研究”應運而生。截至2021年3月,課題實施已進入第二階段,“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已見雛形(如圖1)。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是指通過互聯網將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面授進行深度融合的一種教學流程。課前,學生根據教師推送的課程資源,自主完成課程自學、網絡資料學習及自學任務單等任務;課中,教師依據自學任務單完成情況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強調,并組織同學討論、匯報、總結;課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診斷和強化,實現補差培優。這種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利用線上慕課+線下課堂多層次混合式的教學,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無縫銜接,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一、課前——借助于網絡平臺,開啟“互動式”備課與預習
教學活動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一些必要的課前預習都是打造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存在,如何讓教師與學生的課前準備充足而有效呢?借助于網絡是最為直接的途徑。在2020年新冠疫情停課期間,由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在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推出的“線上教育教學”專欄以及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等都有很多優質的備課資源供教師們選擇,足不出戶就能觀看名師大家之課。課前,教師可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部級優課、“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線上課程進行觀課,借助于合肥教育云平臺、知網、學科網等網站資源進行集體備課,再錄制微課、制作導學案等,通過校園網“校本資源庫”等平臺將相關課程資源(含微課、課件、導學案、自學任務單等)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課前預習目標。學生通過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完成自學任務單并進行問題反饋,對于不清楚的問題也可通過微課導學單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自學任務單完成情況及學生反饋情況做進一步調整,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為線下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二、課中——依托導學反饋,開展“探究式”課堂有效教學
要想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師生之間進行有效教學才是關鍵。什么樣的教學才能算有效教學呢?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有效教學關注全人發展,有效教學旨在促進學習,有效教學喚醒效益意識,有效教學需要反思與創新。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堂教學形式要更加生動、活潑、富有創造性。那么,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課前自學任務單反饋情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學習主體,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探究式”課堂有效教學活動。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互動中,充分實現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任務分配、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和達標測評等。依托預習任務單深入開展“探究式”有效教學,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
三、課后——搭配分層作業,進行“靶向式”跟進輔導
雖在新時代的育人模式中最忌“靶向式育人”,但是知識教學卻需要“靶向式”跟進。在當下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中,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即使布置分層作業,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依舊會出現吃力現象。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中,教師課后可通過作業及問題反饋等,對疑難知識點在線上進行再講解。教師將課堂實錄分享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線上鞏固學習;對學生難以掌握的疑難知識點錄制成微視頻分享給學生,實現補缺培優;對于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向他們推送更深入的學習材料,在提升他們的同時,更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此外,教師可依托海量的網絡資源,通過家校群平臺布置分層作業,實現分層教學。“90后”中科大特任教授陳杲之父陳錢林曾在“人民教育”公眾號分享他家的家教秘訣——自律、自學、自立,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是陳錢林成功的育兒經驗之一。同時,在終身學習型社會中,自學能力更是一個人走向優秀的必備能力之一,該項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家庭教育的力量,更需要學校教育的指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靶向式”的課后跟進,可以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緊扣不同類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布置分層作業,進行線上輔導。
當然,在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綠色高效的線上學習環境。學生在家進行線上學習時如何做到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監管?誰來監管?這種線上學習會不會滋生學生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或以此為由明目張膽地使用電子產品。如何打造綠色上網大環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開展線上課程的學習,意味著需要學生長時間面對電子產品,如何保護好學生視力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現在國家對中小學生每天用眼時間有著明確要求,如何來保障學生的用眼時間?三是傳統教學模式已在家長心中根深蒂固,新型教學模式能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有待檢驗,如何贏得家長支持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也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線上線下”新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時空上的局限性,極大地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應該代表著未來教育發展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崔允潮,王少非.有效教學的理念與框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2).
[2]蔣紅斌.新時代教師育人能力的重構[J].中國德育,2021(2).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