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濤
摘要: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對備戰高考的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語文試卷中的文言文閱讀一直是一個大難題,是大多數高考考生的一個薄弱環節。為此,如何提升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是現階段教師們所深切關注的問題。本文對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可以對高中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
前言: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閱讀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部分內容。因其語言形式是最古老的語文形式,一些學生在學習時會面對較大的挑戰,加之文言文內容、涵義都比較深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難深入、全面領會,致使一些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熱情不夠濃厚,通常是被動去閱讀和學習。教師要應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指導方法,促使學生深入、主動去學習的探究,才會讓教學效率得以不斷提升。
一、創設故事情境,引發主動閱讀
通過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學生在高考時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閱讀、學習文言文的態度并不主動,教學過程也比較枯燥,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高效開展。為此,教師要轉變枯燥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和閱讀,才會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并對文言文深刻解讀。轉變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豐富、生動的情境來達成。不僅可以更好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以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充分的領悟和弘揚。
比如,蘇軾的文章《文氏外孫入村收麥》,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先導入敦煌壁畫中,古人田間勞作圖。然后,再導入蘇軾的晚年生活介紹:“歷經七年放逐的蘇轍,離開了廣南……,在麥子收割時,有兒孫輩來幫忙收割……。”。與此同時,讓學生想象當時熱烈的場面。就會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再布置閱讀任務:“文章中的對比手法都體現在哪里?哪些詞突出了農人收獲時的喜悅之情呢?”。就會使快速融入到文章的閱讀活動中,讓其感受到故事情節中的讓人喜悅的場面,提高閱讀熱情。
二、開展合作探究,強化深度學習
在高中階段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會讓其教學的引導下,更加快速理解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而快速提高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鍛煉空間,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才會讓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會強化學生的學習深度,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在開展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講解文言文中的主要知識點后,指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去合作探討和分析文章的具體內容。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會促使學生集合小組同學的智慧,更加高效領悟和消化其中的語文知識,及中心思想。而且,還會讓學生的精神緊張程度得到良好緩解,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芣苢/詩經》這篇文言文詩歌,是描寫婦女采摘芣苢這一簡單的事件,表現人民熱愛勞動的勤勞相素的品質。全篇并未出現一個表達主觀情感色彩的詞,但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歡樂的勞動節奏,氛圍是極為和諧的。而且文章的重章疊句是尤為重要的藝術手法。此種巧妙的復沓結構,也是重點要讓學生學習的。但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去深刻領悟到文章中的氛圍和情感,才可以更深層去學習這篇文章,并掌握其中的寫作手法。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芣苢這種植物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清楚這是一種名為“車前子”的植物,同時使學生了解這種植物的外觀和功效。然后,再對《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加介紹:“《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鋪陳直敘的賦,以物喻物的比……。”。此后,再讓學生思考:“此篇文章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和情感?為何主角會是婦女?體現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現狀?”。以此來指導學生深度探究。通過教師的啟發,會讓學生將詩經的表達手法,詩歌內容、情景、感受等綜合在一起,領悟到這是一首贊譽人民勤勞、社會安定和諧的詩歌。此后,教師再展開深度教學,就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三、組織角色扮演,增加閱讀動力
每一篇文言文,都有其獨特的背景,這些故事往往能深深吸引學生,進而讓學生更加主動去閱讀和體會文章中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角色扮演活動的方式,去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興趣。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融入到閱讀教學活動中,還會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心理變化有更深度的體會。對于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演繹文言文,此后,再展開指導和啟發。學生通過表演,會對文章有更多的理解,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就會更快速參透文章的內涵,并充分消化作者的觀念、思想或是寫作目的,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如,《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這篇文言文,是具有鋪敘記事性質的歌辭。文章內容生動、感人。同時,也十分有深意。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先播放一段與文章情景相仿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閱讀前,對文章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此后,再讓學生去閱讀整篇文章,并且結合教材中的注釋,對文章加以翻譯。之后,再讓學生以小組表演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繹文章的故事情節。通過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對文章的深意、情感有更深刻的體會。此時,教師再結合文章的背景、內容展開詳細的講解,就會讓學生快速的理解和接受。同時,還會使學生充分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深度體會到其中琵琶女和作者的情感,進而深化對文章的學習效果。而且,通過表演環節的導入,也會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好被調動,對于提升教學效率,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結: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指導學生合作探究,和組織角色表演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有效促使學生主動去閱讀,并深入去探討文言文的內容和涵義,還可以讓學生對文言文中,所蘊含的情感、觀點等,形成更深刻的體會,并且增加會增加學生閱讀、學習文言文的動力,讓教學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師斌.高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性閱讀的研究[J].新智慧,2020(16):123.
[2]屈燕.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