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艷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就成為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并引導學生正確開展語文閱讀,從而讓學生愛上閱讀,并提升整體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養成策略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還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有著一定的阻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并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將從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培養學生良好語文閱讀習慣的策略以及應當培養的習慣三方面入手,闡述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策略,希望能夠對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方式是非常單一的,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產生的,其教學方式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考試當中獲取較高的分數,并沒有將學生的能力發展納入教學的范疇當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都是一定的阻礙。深入剖析這一教學方式就可以發現,其教學的模式是固定的,教學的方法是呈模板化的,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會出現任何的驚喜,學生的學習氛圍也是較差的,對于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學內容呈現固定化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呈現固定化的特點。例如,在教學詩詞的時候,-般會先帶領學生朗讀詩詞,幫助學生將詩詞當中的生詞生字掃清,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介紹詩歌的背景和作者,最后將詩歌進行解釋、歸納主旨,就算完成了一首詩詞的教學。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內容是固定化的,學生在這種固定化的課堂中是被動接受語文知識的,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有很大阻礙的,教師應當盡可能地減少這種固定化的教學模式,選擇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形式,這對于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巨大的作用。
(三)學生對于閱讀沒有足夠的興趣
在當今時代,社會中有很多東西是充滿誘惑的,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例如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等等,這些內容已經占據了學生很多的時間,這就導致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沒有足夠的興趣,使得很多學生形不成良好的閱讀能力,進而無法讓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
二、引導學生正確展開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單一的,一般是讓學生通讀全文 ,然后再對文章進行分層和講解,這種固定化的教學方式是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無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語文的閱讀學習當中。因此,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語文閱讀學習的狀態之中。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推薦使用問題引導法和小組學習法。問題引導法就是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思考問題的結果。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夠將所閱讀文章當中的情節梳理清楚,對每個人的人物性格進行深入分析,對于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很好地掌握,而這-切都是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結果,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通過小組的形式來完成對于閱讀的學習。當一個小組在對一篇文章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導學案來輔助學生完成對于文章的思考。在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會對文章有不同的見解,當學生之間的見解發生爭議時,他們都會闡述自己的思考過程,這能夠有效幫助其他學生完善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而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這兩種教學方法都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閱讀習慣,從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候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養成交流心得的習慣
學生進行閱讀的行為不應當只是個人的行為,教師應當給學生創造閱讀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與同學交流,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讓學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閱讀交流,同時也盡可能地在各種場合下給學生創造閱讀交流的機會。在進行課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當學生自主完成了對于課內文章的學習,教師不要直接對文章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交流, 無論是學生發言,其他學生聆聽進而全班交流,還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交流,都讓學生對其他學生講解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以及對情節的思考,以便能夠幫助學生去發散思維,促進他們的閱讀熱情。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重視課外閱讀,通過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名著等書籍進行閱讀,并且將閱讀體驗在閱讀交流會上進行講解。童話和名著是這個階段學生非常喜歡的閱讀題材,因此當這項作業布置下去之后,學生會有非常高的積極性來進行課外閱讀,因為是需要在讀書交流會上進行閱讀分享,所以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很多的讀書筆記,而這些讀書筆記就成為學生在讀書交流會上主要分享的內容。在分享交流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將閱讀過的童話和名著的主要情節進行講解,然后再對書中的人物進行分析,這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定要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取更加新穎的教學形式,要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去養成邊讀書邊記筆記、邊讀書邊進行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參考文獻:
[1]孟暢.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21(3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