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燕
摘要:美術課為義務教育中必備的課程之一,也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最重要途徑之一。立足于美術教學實踐,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怎樣運用美術教育調動學生的主觀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情感,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啟發學生智力,養成優秀的品質、意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是美術教育中應該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教育;探究
引言
美育是以美的對象、美的存在形態等為內容而展開的教學過程,是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并訓練學生體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才能的教學。所以在小學的美育教育中,必須將審美教學當作一項主要方面,以逐步培養與訓練學生優秀的審美素養,即逐步訓練學生對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美術美的感知。逐步訓練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審美才能,并由此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一、開展美育教育的意義
審美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主要強調得是對于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是現代化學校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通過在學校美術課堂進行美育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不斷塑造和樹立小學生的正確三觀,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美育教育構建共性與個性審美意識
每一位學生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面對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念,受社會環境、心理發展時期、教育程度、社會階級層次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所以每一位學生對"美"的認識都不同,并由此產生獨特個性的審美意識。由于不同的學生同時生活于中一個社會環境、發展時期、教育層次上,因此他們所接收到的教育以及他們的精力都是千篇一律的,自然在審美方面的相似度較高。因此,在美術課堂上對于小學生進行美育的教學能夠讓小學生的個性更加凸顯,會逐漸形成不拘一格的個性化審美方式,同時也能夠掌握共性的求同存異理念。
(二)美育教育豐富文化內涵完善人格
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學能夠通過學生對于優秀美術作品的鑒賞和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美術文化素質,從而充實學生的美術文化內涵。學生通過對于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鑒賞,從中領悟不同的美學思維方式,讓學生可以具有一個發現美的眼光,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發掘美、創造美。學生通過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逐步形成全面、系統的美術知識體系,進一步培養學生審美素質,從而塑造學生良好的美術性格。
(三)美育教育增強審美感受
鑒賞優秀的美術作品是美育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內容,經過學生對于優秀美術作品的鑒賞,學生既可以在不同的文化美術作品中得到不同的審美感受,也可以正視各種美術作品間的區別,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端正個人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體驗。
(四)美育教育提高想象力
美術教育活動只是小學的基礎教育形式,而學生透過多個角度觀看教學作品,欣賞美術作品,了解創作內容,并不斷收集各方面的創作材料,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緊密圍繞教育主題,繪制各具特色的美術作品。
二、小學美術課開展美育教育的對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愛好是一個學習者不斷發散自己思維的重要精神驅動力,具有一定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有時還可能使學生沉迷其中,欲罷不能。游戲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安排游戲,就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非常喜歡各種形式的豐富多樣的游戲,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游戲來培養孩子學生對各種多方面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課堂繪畫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很多時候都是忙于作畫,畫得多,看得少,這時有的老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步驟,分類和層次有序地仔細認真觀察繪畫對象,要準確說出與其所繪畫面相對角的整體構圖、色彩、明暗度的關系和空間規律性的各種繪畫影響因素,通過重復的繪畫練習以達到培養學生敏銳的視覺感受和對事物的感覺能力,并且充分發揮兒童豐富的美術想象力,用畫筆表達兒童真實的內心世界。盡管每人最終獲得的藝術創作成果各不相同,其創作風格、表現手法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是能遵循美術創作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應當對其予引導和肯定,充分調動學生所有的審美注意力,是有效鍛煉孩子良好審美心理品質的一種有效教育手段。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審美教育
人類社會、自然界是人生最偉大的舞臺,絢麗多彩,它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內容最豐富的課堂。人際、鄉野市井、山野、花木、藍天白云、河流湖泊、禽獸等,都有著令人驚異的美,和無窮的美好。引導學生進入繽紛的美術世界中, 讓學生充分享受美,發掘美,描繪美,是學校實施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開展美育的最佳途徑。學習者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在老師的點撥指導之下,無論是大自然,或是社會,對學習者在造成巨大視覺沖擊的同時,必將形成內心的強烈震動,產生審美情愫,從而形成審美情感。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每位老師義不容辭的工作,小學美術課堂中訓練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目標。
(四)教師引領,促進學生成長
在學校審美教育中對美術的欣賞,而不是以對美術欣賞的途徑來教育美術知識技能,并不是讓學生了解美術的背景,也不是要學生熟記欣賞的藝術,而是通過學生對美術的鑒賞,培養學生的藝術趣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對美術能有更深刻的感知與認識,從而得到對美術審美的快樂感受,實現了審美教育的目的。在限定的課堂教學時段里為了使學生學會審美、掌握并欣賞美的能力,老師可以從經典入手,因為經典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最大成果,在經受歷史的考驗之后愈發表現出其有特殊的美學魅力。
三、結語
教學方法向來都不是固定的,只要是對學生有利的,能夠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的,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之中為了讓學生在美術教育之中讓學生能夠多多欣賞、多多評論,并且潛移默化地進行創作,幫助學生樹立審美理念,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研究[J].劉榮.情感讀本.2020(06)
[2]讓欣賞的觸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延伸[J].韓雪霞.新課程(小學).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