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玉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作能力的提高,積極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有效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展開教學。本文探討了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的重要意義,分析了在教學過程中凸顯的教學問題,提出了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寫作教學? 知識可視? 教學策略
知識可視化是一種用來構建、傳達、表示復雜知識的手段,以圖像、圖形作為傳達媒介,在傳達知識的同時,利用信息幫助他人正確構建、記憶、應用知識。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是借用不同工具,通過視覺表征形式傳播語文知識,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知識可視化原理的應用方法與學生的語文知識認知、相關的圖形設計都有密切關系,所以教師要秉承創新的教學理念,優化課堂寫作教學。
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的重要意義
可視化原理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創作思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學生的潛在學習內能,真正開放自我思想,積極主動地投入創作。同時,在寫作教學中運用可視化原理,還可以拓展學生創作視角,基于不同的創作題材或主題選擇合理的素材,運用思維導圖這一知識可視化方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提煉水平,拓展創作視角。同時,知識可視化原理能夠升華創作境界,通過敏銳感知時代的變遷與學習整合,不斷開辟新的創作思路,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
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凸顯的問題
1.學生對寫作興趣不高
寫作,即撰寫文章,指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后,組織恰當的語言,以文字的形式表達主題意義。傳統教育模式主張學生頻繁練習背記固定句式,導致學生的創作熱情逐漸被消磨,產生了抵觸心理,更有甚者會在課堂上走神,嚴重影響了寫作教學與練習的質量,導致學生寫作興趣不高。長此以往,學生非但不會主動學習理論知識,還會失去創作信心,影響未來學習發展。
2.教師的寫作教學理念需要與時俱進
除了講解寫作知識外,部分教師還會用大量時間講解課文的主旨思想、賞析方法、文眼字詞等,以至于分析寫作手法、構思技巧等方面的教學工作不到位,重要的寫作知識內容講解較少,也很少與學生分享優秀的范文,沒有讓學生領悟創作的真諦,不利于學生理解優秀范文的閃光點。長此以往,沒有打通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通道”,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存在很多缺點,沒有和經典的范文對接。由此看來,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范文中汲取寫作營養,讓寫作教學有章可循。
3.寫作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是教師規定好題目和立意,如關于描寫環保的文章,教師強行為學生規定題目,讓學生以“我的環保措施”為題撰寫等,限制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教師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優秀的寫作習慣,導致學生無法在寫作創作時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與觀點,無法幫助學生養成構思與羅列提綱的習慣,導致學生寫作思路斷流現象出現,時常會在創作過程中無從下筆,創作出的文章也缺乏靈魂。
4.作文評價方式“老化”
一個班級內學生的數量眾多,由于教師的精力與水平有限,經常無法顧及所有人,在文章評價和作文修改方面經常會敷衍了事,草草應對,以“優、良、及格”等較為常見的評語評價學生作文。然而,過于單一的評價方式會讓學生無法了解自身的能力水平,很難找到提高的方法。長此以往,教師過于寬泛的評價會挫傷學生創作的積極性與熱情,導致應付寫作的現象出現,抄襲現象泛濫。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優化評價,不為任何學生的投機取巧創造可乘之機。
三、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1.運用可視化原理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發揮聯想和想象”教學為例,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聯想,知道什么是想象,并掌握聯想的方法,在寫作中靈活應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天上的街市》節選片段,讓學生探討由明星聯想到哪些事物,學生會給出不同答案,如月球、恒星、流星、衛星、宇航員、空間站等。然后,教師可以出示經典詞句,探討其中的聯想方法。經過探討,學生可以掌握相似、因果、相反、相關聯想的區別,明白了聯想要自然恰切,想象要合情合理并富有新意。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要基于學生的視角出發,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切實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2.運用可視化原理讓學生在寫作中模仿創新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學寫傳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程開甲傳》《鄧稼先傳》《福布斯傳》等圖書內容,并講解傳記的定義,讓學生明白傳記具有真實性與文學性的特點,促使學生從肖像、語言、活動環境、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不同方法,感受人物描寫方法的精髓,刻畫出人物的靈魂。同時,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進行模仿寫作,重視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與構思技巧的領悟,并在模仿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創作一篇傳記文章,選出范文,分析文中的閃光點,在班級范圍內展示,讓全體學生學習。另外,教師要秉持先進的教學理念,革除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切實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提高教學質量。
3.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教學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論證要合理”教師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加強對各個創作環節的認知能力,提高作文的文采與可閱讀性;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素材積累、結構搭建、初步修改這三個環節,鼓勵學生養成素材積累的習慣,并設計思維導圖,歸類整理不同的素材,以方便查找,提高素材利用率;最后,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完成結構搭建,將文章分成多層,在導圖中體現提綱,細分文章內容框架,使學生能夠根據邏輯性極強的思維導圖展開創作,從而提高議論文論證的合理性,并根據思維導圖掌握例證法、因果法、引證法、對比法、比喻法等創作方法,解決作文“跑題”問題。
4.運用可視化原理完善作文寫作評價體系
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完善作文評價體系,加強批改力度,保持學生的創造熱情。在作文批改環節,教師要用專業眼光審視、度量作文,認真審查并寫出建議和意見,客觀闡述觀點,使學生明白自身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教師還要重視批改用詞,避免以“優、良、及格”等較為常見的評語評價學生作文。教師可以選用簡單明了的詞語直接表揚或鼓勵,如“此篇文章需要再潤色”“文章立意鮮明,值得閱讀”等。
學生需要教師最真實的批改意見,為他們明確指導方向,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圈點法,圈注作文的優秀語句、段落,標記作文中的不足或語句不通順之處,讓學生直觀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迅速調整學習方案與計劃,以免出現作文抄襲的現象,影響學習進步。教師通過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可以完善作文評價體系,切實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熱情,滿足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贊揚的心理,激發其潛在的語文學習內能。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具有開闊創作思維、拓展創作視角、升華創作境界等重要意義。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也凸顯出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運用知識可視化原理進行教學,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革新傳統落后教學理念,運用思維導圖強化教育,完善作文寫作評價體系等,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穩固基礎,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羊瑞琴.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漢字文化,2019(22).
[2]劉紅葉.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9(31).
[3]朱雨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
[4]陳艷.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
[5]陳思.成長檔案記錄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2).
※本文系2019年宜興市學科微課題 “知識可視化視角下語文結構學習的實踐探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代碼:YW-x/2019/037。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