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瓊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低,老師怕上作文課,學生怕寫作文,他們常常不知道怎么寫,該寫些什么。然而生活就是素材,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會挖掘到很多素材。在動筆之前進行觀察與思考,搜集到素材后就不怕沒得寫。搜集資料也不外乎中醫里的望、聞、問,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組合就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關鍵詞:作文教學、認真觀察、搜集信息、組合信息
一提起寫作文小學生們就叫苦連天,寫作難,難于上青天。小學生初寫作文,常感到無從下筆,他們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從什么寫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閱讀量小,知識面窄,語言匱乏,在學校學的語言很難在生活中運用。學生絞盡腦汁地寫,老師苦口婆心地教,但作文教學很難見成效。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對我們的眼睛而言,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其實只要認真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可以挖掘到很多豐富的寫作素材,例如:身邊的人和事、山水草木、花鳥魚群、各種建筑、天氣變化……在觀察時加以思考和豐富的想象,生活就可以變成優美的語言。作為教師該怎樣引導學生寫好觀察作文呢?我想這不外乎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平時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望”得全面
望就是用眼睛看,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層面的。多角度的看,這樣看到的事物才夠全面。
1.從觀察角度來看
主要是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也可以說是從遠到近的觀察。觀察要有條不紊地進行,先觀察整體,讓學生對這個事物有個整體感知后再走近看它的每一部分。在觀察部分時要按順序觀察,可以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里等。引導學生觀察時,還要引導他們學會比較觀察對象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等。
2.從觀察層面來看
可以觀察物體的顏色、形狀、高矮、長短、胖瘦、寬窄、神態、動作、材質、功能等。
結合望的角度和層面舉例教學,在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的亭子時,先帶領他們站在遠處看亭子的位置和整體:和諧亭位于校門左側,它坐落在花園的的中央。亭子的頂部是一個凸起的蓋,用琉璃瓦鑲嵌,這個蓋有6個角,每個角都向上翹著,遠看像一只即將騰飛的大鳥。然后再走近觀察:亭子由六根柱子支撐著,柱子是朱紅色,亭內是六邊形,每邊都有圍欄。夏天,同學們都跑到亭子里乘涼、溫習功課。
二、“聞”得盡情
聞在中醫診斷里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這就決定了觀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讓這個過程活起來文章才會生機勃勃。很多事物,除了用眼睛觀察外表,還可以用我們的耳朵去聽聽它的聲音,用鼻子聞聞他的氣味,甚至用舌頭嘗嘗味道,用手觸摸等。在觀察動物時除了觀察外形,還可以引導學生去聽聽這種動物的叫聲,它什么時候會叫,怎樣叫,聲音像什么。花草樹木會叫嗎?當然會的,一陣風吹過,竹林里,樹林里都會發出美妙動聽的聲音。花草除了會發出聲音,它們還有自己特殊的味道,我們可以走近去聞聞,或者伸出舌頭嘗一嘗,伸出手摸一摸感受一下。盡情地聽、聞、嘗、摸會讓學生的感官受到觸動,豐富了情感之后,語言自然滾滾而來。
三、勤學好“問”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孩子們的大腦就是個小宇宙,當他們在觀察一種事物時,腦子里自然會產生許多疑問。然而小學生很多知識要靠老師傳授,也就是說他們的知識多來自于別人的告之。可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把一切知識講出來,也不可能講的全面。這就要培養學生們勤學好問的習慣了。這里的問除了問家長、老師等,也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去查閱資料。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會發現,多數孩子不愛問問題或者他們的問題太膚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的知識面窄;二是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不夠濃厚。不愛問問題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興趣不夠濃厚,課本上的知識他們都感到厭煩,更不會去想其他問題。在這里就需要老師來培養學生們問問題的習慣了。鼓勵他們多看課外書并進行交流,主動告訴學生一些生活中的奧秘,讓他們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日積月累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也讓他們對身邊的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他們在思考時大腦就會進行精細加工,所問的問題也就更全面、更深刻,語言也會隨之變得豐富多彩。在這里要說明的是這種做法對學生的要求不能整齊劃一,要因材施教。
四、“切”合主題
望、聞、問是一個收集信息的過程,但是我們收集到的資料通常比較凌亂,如果不加以整理就組合在一起,文章就會前后顛倒,內容混亂,沒有條理性,讓讀者讀不懂。其次,多數學生為了湊字數,在組織材料的過程中“茄子葫蘆一起煮”,把什么信息都加以運用,這樣文章就顯得沒有主次,重點也不突出,所以要教學生切合主題、抓住重點,選擇貼近自己文章主題的信息。這就要求在審題時引導學生明確寫作主題、突出文章重點及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文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單一的教學。小學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受到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教給學生寫作方法,讓他們不要再聽到寫作就叫苦連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探索,一定能使作文教學在自己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吳立剛.小學作文教學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銘.談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11.
3.王樂之.小學中年級作文兒童化觀察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1,9.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