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倚芬
摘 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學習新知充滿興趣,樂于探索,但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且注意力多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通過實踐,筆者發(fā)現,在小學低年級書法課堂上,將情境化教學融入書法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營造游戲情境、激勵評價情境等方式,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寫字熱情,促進寫字水平,逐漸讓學生步入自覺努力練好書法的快車道。
關鍵詞:情境化 低年級 書法教學
一、傳統(tǒng)書法教學模式顯弊端
書法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課程,隨著國家一次次修訂、頒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意見文件,書法教學也愈加受到重視,尤其在小學階段,書法教學已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學好書法,寫得一手好字,熟練掌握書寫技能,需要學生長期反復集中注意力靜心學習,持之以恒。傳統(tǒng)的書法教學以學生反復多次“觀察范字——練習書寫——比較觀察——再次書寫”為基本方法,在一節(jié)長達40分鐘的書法課上,長時間多次反復的臨寫容易產生疲倦感。因小學低年級學生缺乏耐心和毅力,自覺性較差,缺乏一貫性,對書法筆畫變化、位置擺放等解讀能力差,對新鮮事物保持興趣時間短,有意注意持續(xù)不久,枯燥乏味的書法練習,對于低年級學生確實是一種挑戰(zhàn)。另外,一星期只開設一節(jié)的書法課,與語數等課程相比,仍然處于劣勢學科,書法教師往往不是班主任老師,學生在心理上重視程度欠佳,種種原因,導致課堂書寫效果不盡理想,學生只是為了練字而練字,甚至是為了完成書法作業(yè)而胡亂應付,比較容易半途而廢或放棄。所以越來越多的學生寫不好字,更談不上將寫好字內化成自己的主觀需求。
經過筆者實踐發(fā)現,在書法課堂教學中,引入情境化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書寫質量,從而引導學生慢慢達到寫得一手好字的目的。
二、情境化教學手段贏青睞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往往很不穩(wěn)定,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展開,學習活動本身是否有趣常常成為學習的主要動機。筆者采用的情境化教學,即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采用低年級學生樂于接受的形象生動、具體鮮明的直觀教學方式,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的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形式能結合課程特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fā)現和認識過程。在書法教學中,筆者嘗試采用以下幾種情境化教學,穩(wěn)定學生學習情緒,延伸學生有意注意時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介紹漢字起源,深度解析漢字意義
從甲骨文時代遺留下來的墨跡或者更早的彩陶遺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藝術的變化,在這期間書法在不斷的改變,讓甲骨文的書寫變得很有趣味。在這之間由于書寫的改變帶來了形狀的改變,并且促進了書法的演變。由此文字的書寫把象形圖符的外部輪廓改變,并不斷地加以提煉,讓文字的空間內在純粹,讓中國的書法在內在的意象上與理法上自然相溝通,同時融入了人的觀念理想。
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第一課《豎提和豎彎》時,字體變變變中引入了“西”的五體演變,我一個個分別出示,請學生們猜一猜這都是什么字,介紹了字體的含義,并且嘗試學著比劃比劃,孩子們興趣盎然。
孩子們通過查漢字的起源,模仿漢字的五體寫法,通過畫面直觀地展現出來,讓孩子在畫一畫的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漢字的由來和演變,也更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對漢字的理解,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漢字的書寫,可謂一舉多得。
2.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講故事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模式,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可以借故事為契機,更好地開展教學。在上課伊始,采用故事形式導入教學,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對書法學習的熱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如在學習《王字旁和提土旁》一課時,采用以故事形式導入。有一天,王字小朋友、土字小朋友、不字小朋友、見字小朋友一起去公園里玩,它們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玩得可開心了??蓻]過多久下起了大雨,它們看到不遠處有兩個田字格亭子可以避雨,于是朝亭子跑去,王字小朋友和見字小朋友躲進了同一個亭子,土字小朋友和不字小朋友躲進了同一個亭子,因為亭子太小了,不能同時容下兩個人,該怎么辦呢?
低年級的學生憑興趣認識事物,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就愿意學習,故事教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更投入地討論解決辦法,很快就得出作為偏旁的王字小朋友和土字小朋友可以將自己的身子縮一縮,將字形變窄長,將末橫化提。原本枯燥乏味的穿插避讓變得生動形象,而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3.營造游戲情境,延續(xù)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而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游戲能寓教于樂,它不僅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而且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探索、內化新知識,促使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在一次外出學習中,李老師在執(zhí)教《獨體字(二)——間距勻稱》時,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更好地理解“間距勻稱”這個概念,采用了“切蛋糕”的游戲教學。李老師拿出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蛋糕,請學生上來切一切,邊切邊理解“勻稱”的概念,在幾位同學的演示后,學生能直觀地了解這一概念,為書寫勻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經研究發(fā)現,由于一年級學生每節(jié)課的有效注意時間僅為15—20分鐘,教師通過游戲的教學方式,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保持在所學事物上。在本節(jié)課上,李老師采用切蛋糕的小游戲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躍躍欲試,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明白間距勻稱,通過親自看一看、切一切、嘗一嘗,對勻稱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書寫練習時,教師仍以游戲為主線,請學生比一比誰能將字寫得像切蛋糕一樣勻稱,通過游戲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符合了低年級學生樂于表現自我、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李老師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延續(xù)了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其學習效率。
4.鼓勵評價情境,內化學生學習效果
俗話說“教是為了不教”。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能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忽視自己的缺點。在書法課上,引入教學評價情境能引導學生學會左眼看自己的缺點,右眼看別人的優(yōu)點。所謂教學評價是引導學生在掌握了每節(jié)課的書寫要領后,更應指引學生學會欣賞、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在評價中掌握同一類字的書寫規(guī)律,在評價中促進書寫水平,在評價中查找差距,見賢思齊,逐漸讓寫好字成為自己的主觀意愿。
在學習《月字旁和舟字旁》一課時,學生在書寫規(guī)律的指導下,寫好了這兩個偏旁后,我先請學生結合書寫要領采用自評的形式進行評價及修改,緊接著請同桌和四人小組互評,推薦組內優(yōu)秀人員參與班內評比,表彰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教室內供全班同學欣賞。此外,與其他學科的老師相互配合,跟蹤學生寫有月字旁和舟字旁這類字的書寫情況,與學生自己前后書寫情況和全班學生總體書寫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不斷跟進,讓評價體系更加完整和健全。
通過建立和健全評價情境,在評價中形成比、學、追、超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更好地讀帖、臨帖、背帖,將帖中的字內化成自己的字,將寫好字成為自己的主觀追求和愿望,如此長期以往,就會營造出良好的寫字環(huán)境,形成書寫的良性循環(huán)。
三、書法情境化教學遇困惑
經過一學年的情境化教學實踐,發(fā)現這樣的教學形式更適應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助于低年級學生由無意注意轉變成有意注意,能夠順應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學習熱情。課堂上隨時會出現學習研討高潮,學生更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上,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班級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多學生在書法課后仍能與同學之間比較、討論書寫要點,并能學習模仿張貼在班級內的優(yōu)秀作品,書法學習氣氛相當濃厚。
當然,在書法情境化探索道路上,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產生了一些困惑。
比如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候有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學生被教學拖著走;有時候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點蜻蜓點水式,過于簡單、膚淺,結果對書法教學的幫助和意義不大;有時候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的不夠明確,無法起到幫助突破重難點的作用;有時候學生相比書寫練習對創(chuàng)設的情境更感興趣,出現該進行書寫練習時,學生的注意點還在情境中,不利于學生學習書寫等。
因而在小學低年級書法課堂上引入情境化教學,筆者仍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學習,為引導低年級學生能進行更貼合實際、更高效的學習而不斷努力。
(奉化區(qū)新城實驗小學 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