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成績才會自然提高。因此,對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講解理論知識的內容,還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高中化學是一門思維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站在高中化學教學發展的最前沿,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成績與時代的發展,配合教材改革,努力探索新課程改革的實質,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一、培養高中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加之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去真正的理解化學中的某些元素,而是在處理化學問題的過程中,使用老一套的思考方法,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不利于學生真正的理解其化學知識的內涵。化學課程是一種以實踐行動為導向的學科,特別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把化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中,而不是需要教師紙上談兵。反之學生不知如何進行操作,這嚴重違背了課程改革的要求。為此,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培養高中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策略
1.改變教學思想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現代社會所獲得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育的任務不是把知識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而是教他們打開知識之門。由于過去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師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和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其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優化的條件。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蘋果,課堂上現場切開,待會兒蘋果的切面會變色,讓學生進行思考變色的原因,通過日常生活聯系讓學生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其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自主、協作、探索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在剛才的教學導入中學生已知什么是氧化和還原反應,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者動畫形式播放Cuo+C的化學反應,隨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討Cuo和C分別發生了什么反應,在經過教師的指導,進而讓學生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建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發展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造情景來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通過向學生講授化學公式和原理,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直觀地感知抽象知識,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可以切近生活創傷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問題情境可以發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大限度的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為什么在世博會開幕式上水與火能交相輝映?蘋果切開為什么會發黃?交警使用酒精測試儀為什么會測試出酒駕?等等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化學故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理,眾多的化學故事可以把學生的思維聚集到一起,引發思考。如在高中化學課本的“科學史話”板塊就呈現出了一些關于化學史的故事,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將教材中的這些小故事利用自己生動的語言或者視頻資料展現出來,使學生運用感官了解,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和想象力。
3.強化實驗操作,在實踐中發展學生思維
化學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離不開化學實驗操作的,化學實驗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的特點是追求對立面、靈活性、獨創性和啟發性,需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對立的三個方面進行思考,解決更多差異,部署發散思想,突破思維束縛。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驗示范時,教師讓學生解決問題時需要逐步進行,由淺入深,通過解決實踐論證和經驗問題不斷深化現地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細枝末節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焰色試驗”教學中,在實驗中發現,燃燒著各種顏色的火焰,而在學生面前卻是明亮的,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探索意識。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營造學習氛圍,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為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正歡.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初探[J].求知導刊,2021(27):34-35.
[2]趙宗芳.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化學教學,2021(07):23-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