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超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筆者結合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語文教師在合理使用教材時,還要靈活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巨大的存儲能力,用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文字、圖像、聲音等教學資源來激活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興趣;自主;創新
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通過你的課堂改革而煥發出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一、語文課堂為什么要實行改革
1、學生層面:因為課堂不快樂
從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上來看,現在總感覺不到學生讀書的快樂,也體會不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幸福。課堂由無數個40或45分鐘組成,組成這么多年,在這些年里,有多少孩子感到快樂了呢?就連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厭學,每當上學的時候就哭哭啼啼,把課堂當成負擔。如果不是家長督促,老師勸勉,如果讓學生自由選擇去留,試想,有多少學生心甘情愿留在教室里呢?
曾有課改專家談到了這樣二件事:爺爺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說像你這么大我是沒有學上的,孫子問那是個什么時代呢?爺爺說那是萬惡的舊社會,孫子說,爺爺我也想回到那萬惡的舊社會,可見學生對上學是何等的厭倦。曾今在2008年我去汶川大地震采訪,我詢問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八歲孩子,我不忍心觸動他內心的痛苦,就引導他回憶別的事來,除去地震外還有沒有非痛苦的記憶呢?孩子想了想,告訴我說“有”,孩子說:“我不用上學了。”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難道今天的課堂就這么可怕?
我多次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因為我們傳統的課堂一味進行灌輸式教育,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哪有思考的空間,哪來創造?課堂你給了學生多少發言機會?學生與你有多少交流的機會?所以,我認為傳統的教學課堂帶來了學生厭學,自然就使學生恨學、逃學,甚至輟學,因此,為了學生幸福奠基,我們要堅持課改。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因此,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應該由學生主宰,還給學生一個自由而廣闊的空間吧。
2、教師層面:感受職業不幸福
傳統的教育讓教師成了受害者,真的說來,我們現在大多數教師沒有找到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沒有感覺到課堂的快樂。因此,部分老師抱著這樣一個心態:我們有了一個“崗”,就有了一份職業,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混”下去了。上課就去,有檢查就應付,就這樣按部就班工作一輩子就結束了。但是,也有老師就找到了職業幸福感,把工作當事業,而且干得轟轟烈烈。因為他們就是從課堂教學改革中脫穎而出,成為課改的先鋒與典范,從職業中找到了幸福感。
二、怎樣進行語文課堂改革
1、增加語文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學習激情
怎樣點燃激情,就是把課堂“放生”,形成開放式的語文課堂。有這樣一個案例:學生為什么愛進網吧,因為網吧里想玩什么,想學什么都可以,不用老師安排,不聽命于任何人,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任其學。如果我們也用課堂的形式要求學生上網,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坐姿端正,玩規定的游戲,寫“玩后感”,學生還會對進“網吧”感興趣嗎?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要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
2、形成開放式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學而不亂
在課堂上,關鍵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只要讓他干事做事,就有收獲。其實開放的課堂也是有規可循可守的,要形成自我約束自我學習的習慣。舉個例子:課堂就像麻將館一樣,乍一進去感覺很亂,都在說笑鬧,其實細看都在各干其事,有張有馳,他們每個人既在想著自己又在關注對方,他是按規矩在做事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也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任務。如在教學《春》一文時,為了課堂上人人都動起來,在講授新課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風景圖,讓學生觀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圖,每個學習小組成員都要口頭簡要描述畫面,并背出表現春天的詩句,讓學生在有如親臨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花草樹木競相爭榮的景象和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從而達到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從而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還課堂給學生
傳統的課堂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統治”和“替代”。用我們的授課方式和思維來統治學生,教師的講和寫完全替代了學生。就好比給小孩喂奶一樣。不管你孩子餓不餓,只要是喂奶的時間到了就給娃娃灌。現在,我們的課堂改革就是必須要讓老師圍繞學生轉,學生需要什么我就講什么,學生不懂什么我就講什么。要讓學生在課堂做到三動:身動、心動、神動。做到三學:肯學、想學、會學。在課堂中,要讓學生融入到課堂,親自去體驗。好比體育老師要教學生投籃一樣,你以身示范,理論豐富,如果不讓學生親自去嘗試,一節鐘下來學生還是不會投籃的。比如我們在執教《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表現官員、老大臣、皇帝看新裝的幾處細節變化,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果在此基礎上,我們再進行分角色朗讀,分角色進行課本劇的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一回,一定會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4、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語文課堂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立以學生主體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重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思維方式,重視學生情感、意志、動機、信念等人格因素的價值,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如在執教《龜兔賽跑》一文中,老師和學生可以一起走出教室,模擬龜兔賽跑過程,從而產生不同結局,再讓同學們繼續大膽想象,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局?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不同的結果,這時,同學們思維更積極,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尾,將會在學生腦子里誕生。同時,這樣的語文課堂,師生之間平等交往、相互切磋、建立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就會讓課堂教學生命力煥發。
由此可見,現代教學媒體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它不僅能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時代教育》《人民教育》
[2]《教育科學論壇》
[3]《教育的美好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