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鑫
摘要: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進行,一方面,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改進當前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新興教育模式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學習先進教學經驗,從而使得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進行。另一方面,需要學校對地理教學給予一定重視,從而有效提高當前地理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構建策略
一、引言
目前,關于“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概念學界尚無統一的界定。一般而言,“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程中教師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挖掘與學科知識相關的生活內涵,在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對課本知識進行適當處理,讓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貼近生活實際。而“地理生活化教學”就是旨在就是教師通過仔細研讀教材,充分發掘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現階段,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日益凸顯,也來越多的地理老師也會有意識地進行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教學的長期影響,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作為知識講授的權威,而學生往往都是被動地接受,從而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另外,由于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大多以課本內容作為講解重點,從而使得學生無法對地理知識形成較為系統的認識,不利于學生長期記憶的形成。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學校對地理教學缺乏重視,導致教師的教學時間不足,教學方案設計不夠嚴謹。同時,由于部分學校地理教學器材破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地理教具,不利于學生圖像觀念的形成,導致學生的地圖意識較為淡薄,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應用生活常識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點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都與生活常識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生活常識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熟悉身邊的地理事物,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入掌握。例如,在教學季風氣候這個知識點時,先讓學生熟讀教材中有關季風氣候的理論知識,并讓學生根據教材中季風帶的劃分,找出自己的
家鄉屬于哪個季風帶。然后,讓學生對身邊的氣候變化進行回憶與總結,并與學到的相關知識進行對比。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季風氣候的特點。在讓學生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提出了疑問,或者不知道怎樣去總結和歸納,可先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然后引導學生說出常見的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而讓學生明白總結和歸納的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身邊的地理現象,進而通過對地理現象的認識深入理解地理知識,可以借助微課開展教學活動。微課是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了解地理知識,了解地理現象,提高學習地理的效率。教師通過應用微課強化了學生對生活常識的認識,提高了結合生活常識學習地理知識的效率。
(2)聯系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生活進行聯系,進而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以人教版《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分別對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進行解釋,并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身邊常見的地理知識進行認知,從而可以使學生從生活角度對地理知識內容進行內化吸收。師:所說的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所形成的關乎于物質以及不關乎于物質的文化。而對地域文化進行感知,首先,可以從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入手。下面請同學說明,我們生活的地域內都包含哪些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生甲:深山老林里較少受到人類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景觀,都是自然景觀,比如瀑布、流水等。生乙:阡陌小路、亭臺樓閣、雕塑建筑等都是人文景觀。師:回答得很好,這是人類文明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印記,人類建筑,各類人文景觀也是為了滿足基本生存需要,以及對審美情懷的滿足。我們可以繼續通過城鄉景觀對地域文化進行了解。首先,聚落的整體以及整體內部的道路、建筑等這些城鄉景觀由于在長期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下,造就出各具特色的景觀,而這些也是極具內涵的人類文化遺產。而且,在不同的地域,人們的審美情趣具有較強的差異性,一所民居會涵蓋一定的文化意蘊,而一座城市整體和局部的布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城市的追求。這種與生活內容進行結合的教學模式,便于學生對抽象化的地理知識加以理解。
(3)在教學設計中加強生活化元素的應用
為了在教學設計中促進對學生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應將生活要素有機地與地理知識點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如果研究地球運動的知識點,只要簡單地介紹一下,學生往往會在理解過程中更加抽象,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中必須考慮到這一方面,并將生活要素融入教學設計中,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教授知識分之前,教師可以引導你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為什么夏天的白天長、冬天的白天短等問題,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經常懷疑這些問題。有了老師的建議和知識學習,可以通過地球自轉和公轉更好地了解地球,這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更多的學生學習。如今,隨著環境保護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天氣災害迫使人們思考自己的行為。
比如,當傳授氣象災害知識時,應該讓學生對臺風、洪水、干旱、暴雨、寒潮等氣象災害的概念和類型有基本的了解,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這些氣象災害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更好地加強氣象災害的預防,需要學習相關的經驗教訓。在整個過程中,地理元素和生物元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這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它們的掌握和理解。比如臺風,一種氣象災害,它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與臺風結構和危害相關的防御知識,從而更好地將生活要素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
結束語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單純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地理教材,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方式使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廷婷.高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4):58-59.
[2]潘鑫美.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9(12):60+62.
[3]尚亮.談高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教學開展[J].考試周刊,2018(7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