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傳統數學課堂一貫采用敘述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活潑開朗、思維跳躍的小學生來說呆板無趣,因此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積極引進了趣味性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挖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為主,一改傳統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借助多種手段,使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趣味性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用最簡潔易懂的語言教授給學生知識,需要在備課、授課及課程總結中都融入趣味化內容:備課階段,將所講授內容依據本班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授課階段,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課程總結階段,依據課堂的反饋情況和學生的興趣走向來調整下節課教學內容,真正實現“以興趣為導向”,進而促進學生學習。
一、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優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趣味性教學逐漸走進我們的課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趣味性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突出學生個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趣味性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充分發揮趣味性教學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采取“換位”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交流。在實際課堂中,教師應注重開展趣味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師應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趣味性教學促使學生進步的主觀因素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小學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采用趣味性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課堂中設置有效興趣追問
興趣追問是一種有技巧、發揮引導性作用的提問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性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數學課堂中的興趣追問對教師有一定的要求,問題的提出不僅要體現教師對整體內容的把握,還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層次感和可探究性。在課堂上,教師要掌握好節奏,根據不同學生、不同類型的問題進行機智的追問,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1.由淺入深很多時候,小學生容易受課本知識的局限,對數學知識和一些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沒有進行更深入地思考。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更高層次的追問,讓學生慢慢去探索,一步一步發散思維。2.及時糾正問題提出后,學生不一定能夠及時得出正確答案,也有可能得出錯誤答案。這時,教師要根據這些錯誤,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使學生的思考更有價值。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其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不如以“錯”為營,用這些錯誤進行有效追問,引導學生自主糾錯,以使其達到自省的目的。自我反思永遠比別人指正更有效,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精髓。通過興趣追問,學生能夠在錯誤中找到正確的出口,樹立糾錯意識。
三、生活案例導入,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由于認知的局限性,導致對于部分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從而出現學習興致缺失、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引起重視,及時調整教學手段。大量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借助真實且形象的生活案例導入新課,能夠拉近學生的距離感,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生活現象背后的數學原理,為開展后續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如,小學階段會涉及許多幾何圖形認知的學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形狀的事物,在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教師在新課開始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形狀的事物,學生很快便可以回答出來。然而,在學習“扇形”時,由于學生平時接觸較少,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扇形”。鑒于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案例,啟發學生思考:紅紅家里停電了,當下正值酷暑時節,請你幫忙思考,紅紅還可以怎樣解暑呢?學生通過思考很快便會發現“西瓜”“折扇”等都是扇形。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扇形”概念的距離感,還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能力。
四、小組合作動手實驗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僅對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提出了高要求,還對學生自主探究與實踐過程中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眼、手、腦結合的實踐中,調動自身情感體悟,激發更多的潛能。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時,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知識,接著,再讓學生分組探索長方體與正方體展開后的圖片。學生在制作展開的過程中,對于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棱角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培養了學生自身不怕困難,反復嘗試的探索精神。
結束語:
學生的興趣轉化工作是素質教育中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趣味化教學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教學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對此,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將教育重心放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上,不斷推新,持續改革,進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其以后更深層次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玉強.運用學生微視頻增添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16):36-38.
[2]廉錦濤.試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145-146.
[3]汪燕.淺談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1):148-149.
[4]張佩菊.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師,2018,(S2):153.
[5]郭榮法.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教學[J].學周刊,2017,(2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