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森
摘要:依法治國是上個世紀末的治國策略,經過了二十多年,怎樣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依然是目前教育領域較為關切的一個點。2016年教育部制定了適合小學、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和課程,這是開展相關教育的依據,更是融合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途徑,已經轉變為中國基礎教育中一門正式的課程。文章總結“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不同內容的統計,揭示目前“道德與法治”不同版本與部編版教材中法治教育內容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生;法治教育
前言
雖然法治教育在國內的發展并不是最近才開始的,不過就以目前的中國來看,法治教育一直從建國就存留到了現在,并體現了在小學生的內外課程中,法治這兩個字出現在義務教育階段是經過頒布的《小學教學用書的相關事宜》中對此進行了明確規定的,把義務階段的小學與初中的《品德與生活》和《思想品德》統稱為《道德與法治》,從這個時期開始法治教育正式被歸入了小學課程中,根據法治教育在小學階段的要求,進而推進法治教育的進程。
一、《道德與法治》教材存在的問題
1.法治教育內容頻次較低
經過對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制內容的頻率進行統計,了解到道德內容在《品德與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高達三十多次,法治內容也出現了二十多次;新頒布的《道德與法治》與《品德與生活》教材相比其法治內容出現的頻率更低,盡管人教版的《品德與生活》中法治教育出現的頻率相對較高,可整體出現的頻率低。
2.編排內容占比失衡
經過統計人教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發現,在人教材版本中出現法治教育的規則意識占據了整體的一半,在教材中新添加的法治教育內容更都是規則意識的內容,這就體現了人教版很看重規則意識的培養,只是忽略了公民意識、安全意識以及生態意識等部分。通過對《道德與法治》進行細化,教材中缺乏添加與家庭關系在法律方面的認識、突出人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安全知識等不同的部分,進而培養小學生的安全意識,特別是編寫交通規則時要注重普及安全意識。
3.教材的法治性較低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大綱中在新課標中添加的內容與法治有關,明確法治教育在小學高年級中普及德育教學的原則,這也在低年級適用,就根據目前人教版教材中內容的編排發現了,一、二年級在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添加的“品生”課程中需要遵守規則意義的內容,像教材中并未添加與家庭相關的法律知識、安全意識與公共服務。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看到其他的教材版本與人教版相比難度較低,缺乏層次感,盡管小學生能快速吸收,但是學習的知識都過于表面。例如:編寫生態意識方面的內容只涉及到了四季中的冬天、自然資源中的風能、人么吃穿住行的方便等,缺乏與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等方面的內容。站在道德與法治方面來看生態意識,道德行為包含熱愛自然、法治行為包含保護自然,假如人們不及時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資源,很難在法治上體現出生態意識。
4.編寫順序不合心理發展規律
通過馬洛斯理論進而突出小學生的成長需求,結合馬洛斯需求理論,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需要符合其生理與心理需求,考慮小學生的年齡與基礎,進而實現小學生在社交、尊重與自我需求上的滿足,避免對基礎內容的學習。就以法治教育教材來說,法治教育內容的編寫是低年級在國家象征、安全意識在內容、形式與覆蓋率等方面的需求過渡到高年級的補充,培養小學生的公民意識、規則意識等在小學低年級少內容、重基礎的層次轉向高年級的多內容與多形式等不同角度的重視,在生態意識上注重保護動植物,不僅可以為人們節省自然資源,還能促進人們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展現自我的一個過程,把以上內容落實在義務教育階段。
二、完善《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建議
1.適當調整占比
分析小學三年級與四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對法治教育出現的頻率進行統計,還有對其他版本《道德與法制》的觀察,發現人教版的《品德與生活》中出現的法治內容較多,不過以整體來說呈現的數量較低。在教育大綱中提出法治教育在小學高年級的德育教學中是不能低于30%的,小學低年級法治教育的要求低一些,盡管法治教育與傳統的德育教育一樣,但是不能在統一的教學活動中開展,這樣會影響學生對法治教育的記憶與吸收,影響學生過度集中學習進而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法治教育的順利實施。
2.強調規則意識外的法治教育
在教育大綱中明確了小學低年級的法治教育還沒有涉及到任何與法律人人平等相關的內容,這也是規則意識的一部分,可以想象的是人教版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與之相關的教育內容,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法治教育中出現的規則意識會逐步上升,可能教材中傾向的重點不同,小學低年級對規則意識與法治教育的重視度不高,尤其是安全意識與生態意識,需要培養小學生把握這方面的內容。在《道德與法治》中注重培養公民意識教育、安全意識教育以及生態意識教育等等。
3.加深教材的法治性
就以部編版的教材與其他教材相比,其教材的難度低、層次淺薄,采用這樣的方式便于小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其中涉及到的法治性內容少,大多是道德性的內容,在法治教育提倡的現代社會中,在德育課程中編寫與德育相關的內容不同,處于現代新媒體的信息時代中,小學生對網絡媒體的興趣已經遠遠超越了其他的時代,如果不普及法治教育,在之后會給教育迎來更大的難題,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注重法治教育輸出是很重要的。
4.適當調整編排順序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應該注重普及誠信、遵守紀律等方面的教育,而小學高年級應該進行更深入的教育。保護動植物、節約資源是人們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也是對自我展現的一種方式,需要在義務教育階段進行分散教育。
參考文獻:
[1]梁志紅.淺析如何活用教材開展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J].考試周刊,2021(33):109-110.
[2]郭筱凱. 基于現行《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的小學生法治教育探究[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