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琛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作為小學藝術教育的形式之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班級合唱訓練是一種組織結構嚴密并且聲音豐富的集體性活動。音樂合唱形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創造能力。小學班級合唱應當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實現最優的效果也才能體現小學班級音樂合唱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聲部訓練
優秀富有美感的音樂作品能夠讓聽眾獲得心靈的凈化與精神的升華。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小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也在逐漸豐富與提高。音樂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合唱則是眾多音樂演唱形式中非常獨特的一種,是小學聲樂的高級形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構成。在小學合唱訓練中經常會運用到雙聲部歌唱法,因此加強雙聲部演唱法運用于合唱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1.現階段小學班級合唱聲部訓練教學出現的問題
1.1小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小學學校與家長都更加注重小學生的文化成績,對于小學生的藝術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關注程度普遍不高,這就導致小學生普遍音樂素養偏低的現象。還存在部分家長比較重視音樂素養的培育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音樂知識,希望小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這樣就出現了在班級音樂合唱訓練和學習過程中,學生呈現出音樂基礎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來說,識譜基礎和演唱技能同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有著重要的聯系,小學生們音樂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就會直接導致雙聲部合唱教學無法順利開展。
1.2盲目開展高難度合唱教學
在實際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小學音樂教師經常按照單元板塊來編排教學內容。由于教育方式缺乏循序漸進的學習與訓練,小學生在演唱基礎還不牢固的情況下就開始學習較難或較長的曲目了,這種音樂教學形式很容易直接小學生放棄音樂的學習和訓練,甚至喪失對雙聲部合唱的學習興趣。小學音樂課堂雙聲部合唱訓練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按照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訓練順序,讓小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順應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規律。
1.3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軟硬件設施不足
由于傳統教育影響大部分小學教師與家長只關注學生文化成績優劣,忽視了以小學音樂為代表的藝術課程的地位,甚至很多小學生在整個學期中都沒有上過一節音樂課,課時都被其他主科課程占用。雖然在國家的大力倡導和規范下這種情況近年來有所改善,但小學音樂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小學班級合唱中聲部訓練教學的策略
2.1選擇合適的合唱曲目
小學班級合唱中音樂曲目選擇恰當可以有效保證合唱的整體效果。小學音樂教師在選擇合唱曲目的時候應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對于參加校園或者其他合唱比賽的曲目還應當圍繞合唱比賽的主題進行篩選,這樣才能保證小學音樂合唱曲目挑選的精準性。小學音樂教師在選擇班級合唱曲目時應當始終牢記“以生為本”的原則。小學生具有好動活潑的天性,教師在選擇班級合唱曲目時也要結合個性特點來進行選擇。比如選擇《小螺號》、《大海呀故鄉》等生動活潑又富有感情的曲目。這些曲目音樂表現力和渲染力都相對較強,再運用雙聲部合唱法更加容易激發小學生的感情,進而獲得更好的音樂合唱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在合唱時加入適當的肢體動作,這樣能夠進一步增加合唱曲目的表現力,幫助小學生理解合唱歌曲的情感。
2.2生活尋找音樂規范合唱發音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關鍵時期,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雙聲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小學生在合唱發音過程中能夠養成合唱規范,用心聆聽生活中的“音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生活中的聲音留心聆聽。比如仔細聆聽各種小鳥的鳴叫、山間泉水的潺潺聲和大海的海浪聲,讓學生養成聆聽不同聲音的習慣,在多種多樣的音色中獲得豐富的音樂感受,幫助小學生逐漸養成學習音樂的習慣和意識。
2.3落實過渡訓練,深挖音樂才能
學生對單聲部歌曲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學生在進行多聲部歌曲的演唱時對演唱和聽覺都會存在相應的抵觸,所以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過渡訓練,同時要求學生在平時多聽多唱,使自己的合唱水平得到提高,最后鼓勵學生尋找多聲部合唱與單聲部音樂的相同點。教師在教授完單聲部與雙聲部教學后,可以為學生組織多聲部合唱訓練,促使學生對基本合唱要求有所了解,能夠使自身的合唱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合唱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輪唱,讓學生相互糾正錯誤,并且能夠模仿彼此的長處。最后,教師要使音樂教學富有趣味性,同時還要降低學生對多聲部合唱學習的抵觸情緒,促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關系,使多聲部合唱教學產生最大效果。
2.4設計音樂活動引導學習興趣
小學生練習雙聲部的合唱可以利用音樂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可以采用比較形象生動的形式,能讓小學生對音樂教學理論內容樂于接受并產生深刻的體會,進而提高小學生對音樂合唱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和追求更高層次音樂的心理。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節日活動讓小學生進行合唱訓練并組織合唱比賽,引導小學生在競賽和交流中提高音樂合唱水平。六一兒童節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音樂合唱比賽,讓小學生在節日氛圍中感受合唱音樂的魅力和樂趣,進一步提高小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
2.5開展多方面的合唱訓練
合唱訓練是促進小學生音樂合唱水平提升的有效形式,小學音樂教師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對小學生進行音樂合唱訓練,對小學生的音樂合唱姿勢發聲以及呼吸等各方面進行指導和練習。將與合唱相關的各個方面的技巧都進行良好的訓練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班級音樂合唱的過程中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聲音,進一步提升團隊的協調程度。小學班級合唱中姿勢的訓練同樣很重要,統一科學的合唱姿勢可以提升合唱效果也可以給觀眾留下良好的印象。
結束語: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是學生可以廣泛參與的一種音樂,具有鮮明的特點。需要科學的訓練與優秀的團隊默契才能順利完成。小學合唱音樂可以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以及團隊協作意識,最終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群.關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聲音訓練的有效性探究[J].學周刊,2020(12):166-167.
[2]董吉奕.小學合唱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8(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