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未央
摘要:音樂可以讓學生陶冶情操,舒緩身心,豐富情感,喚醒學生的真善美。合唱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意義匪淺。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進行合唱的教學,每一個小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熱情,促進學生集體主義和合作互助意識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小學教學;音樂課堂;合唱教育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音樂學科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音樂課程教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因此,廣大音樂教師需要重視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轉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茁壯發展。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主要探究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合唱教學。
一、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意義
(一)合唱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團隊合作意識是當下小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勢在必行。合唱教學中,小學生不僅要呈現出自己最佳的狀態,還要默契地配合同學的表演,讓合唱達到最優的效果。合唱的訓練可以加強學生互動,使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二)合唱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將教學目標放到培養小學生的個人整體素質上。合唱練習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和不足,進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完善自己。音樂合唱學習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與情操,進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正確地樹立“三觀”。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式
合唱作品中蘊含著充沛的情感,采用自然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情緒和演唱氛圍,促使學生將情感通過歌聲完整呈現出來。傳統的合唱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缺乏表達意愿。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需要依據學情和教學目標,調整創新教學方案,創建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方式,打造靈動自然的教學環境。
(二)從技巧入手,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合唱教學并不是督促學生反復練習就能夠提升質量的教學,以往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毫無技巧可言,只一味地讓學生進行練唱,不僅無法有效提高合唱質量,也逐漸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為了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還要從合唱技巧入手,利用靈活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進一步提高合唱質量。例如,在正式開展音樂作品合唱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運用呼吸技巧,在合唱中,呼吸的節奏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合唱效果,教師可以向學生示范呼吸節奏,并帶領學生進行呼吸節奏的練習,讓學生能夠掌握呼吸技巧,在合唱過程中也會更加輕松。
(三)遵循訓練規律,提高合唱技巧指導
小學階段的學生聲帶發育并不成熟,屬于童聲階段,聲音音色十分較弱。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需要對以下三個原則格外注意,首先,需要運用頭聲,其次需要將重點放在對音質美的追求上,再者,是盡量選擇使用直聲長發。同時,需要對以下幾方面問題格外注意,首先,在使用輕聲唱法時需要保持正確的發聲狀態,這種發生的狀態需要人體發生器官之間相互協調,采用輕聲唱法進行訓練,可以對演唱過程中聲帶的緊張、僵硬等狀態有效克服。其次,對氣息支持進行訓練,保持氣聲結合狀態進行歌唱。在發聲、歌唱中,呼吸具有著重要的作用,較為科學的方式是胸腹式聯合呼吸狀態,借助胸腹的舒展和擴張保持一定的吸氣規律,在發聲過程中借助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動氣息,這個過程中采用了氣聲結合的方式,可以產生穩定、靈活且具有流動感的聲音。
(四)樂器演奏,增加樂趣
反復的練習是實現以此成功合唱的關鍵,但是小學生在這種重復的練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為了讓學生歌曲保持一定新鮮感,音樂教師可以將一些樂器演奏加入到合唱教學中,從而吸引學生不斷投入到歌曲的合唱練習中去。從另一個層面進行分析,在加入樂器演奏以后,樂器演奏旋律需要小學生在合唱過程中進行配合,從而對合唱的音色、節奏等予以改變,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訓練小學生的合唱能力,可以促進小學生合唱專業水平的有效提升。長久堅持下去小學生的合唱水平會顯著提升,并且逐漸具備更強的自信。同時,合唱屬于一項集體活動,通過樂器演奏的增加,也可以實現對團隊凝聚力的增強,在合唱中加入樂器以后,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分析在合唱過程中更好的配合樂器演奏,從而表現出更加和諧的合唱表現效果。這一過程可以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培養,為了集體共同的目標學生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促進合唱學習目標的完成。
比如在教學《我愛中華》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合唱中加入鋼琴演奏,在這種后節奏強烈的歌曲中,鋼琴的演奏可以表現出更強的沖擊力,學生的合唱水平也會在明快的節奏中快速提升。或者,在教學《撐著歌聲的翅膀》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豎笛演奏加入到合唱教學中,這首歌曲具有簡單的節奏,可以采用分聲部自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對歌曲旋律進行學習。在教學初期可以讓學生模仿音樂節奏進行哼唱,在分組指導過程中學生會有跑掉的現象,之后可以讓幾名學生使用豎笛演奏簡單的旋律,其余學生跟著旋律一起唱,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識讀樂譜、熟悉旋律過程中,可以借助器樂來固定音高,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得益于音樂的學習。音樂學習可以讓學生釋放學習壓力,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小學音樂合唱可以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效互動,進而接受老師的教導。
參考文獻:
[1]姜黎.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1(22):73.
[2]范曉路.淺析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1(16):127-128.
[3]吉文艷.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4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