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靈活引入,調動學生興趣”“重點解析,夯實學生基礎”“充分發散,完善學生素養”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深化學生素養,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探究;多元化
前言: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情懷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感知豐厚的人文情懷。語文課堂中充滿活靈活現的教學資源,如何充分運用這些教學資源,實現德育教學引導是當下教學的一大重點。在新課程改革之中明確提出:“要著重塑造學生知行合一的相關能力,培養具備全面素養的新時代學生。”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能夠運用多元化的角度進行啟發,讓學生能夠在實際課堂之中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加以引入,充分提升學生興趣,做好模范表率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掌握重點難點的過程之中實現深化學習,當然,適度發散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讓學生能夠走出去,體會語文之美。
一、靈活引入,調動學生興趣
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們沒有完善的學習基礎,對于趣味性的知識點更具本能興趣,想要全面深化學生素養,構建高效課堂則需要任課教師能基于學生學情狀況進行靈活引入,通過趣味化的知識點聯動教學重點,以此助力感知語文之美,愛上語文課堂。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教學為例,作為一則趣味故事,這其中實則融合科普小知識,蟋蟀紅頭不小心被吃盡了牛的肚子里,其間一系列的冒險故事直到逃脫正是牛反芻的整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之中,任課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趣味性的動畫片段,讓學生能夠對于蟋蟀整個冒險有個初步了解。當學生提起興趣之后,任課教師再進行教學深入,指導學生掌握重難點。最后,任課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共同參與進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青頭和紅頭一系列的動作、語言的句子(比如青頭的“蹦、爬、喊、跳、蹭”等動作),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他可以組合擺出牛的輪廓。在這樣的表演當中可以發展語言表達、提高學生們的想象力、趣味性十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點解析,夯實學生基礎
對于重難點的解析就如同對于課堂內容的深化整理,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實踐課堂之中應當做好專題解析,聯動同一類型的文章、詩詞學習要點,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思考,培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形成見解及創新能力的考查。以《夜書所見》一文教學為例,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靜夜感秋而作。在課堂教學中首先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們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比如:“蕭蕭:風聲、籬落:籬笆。”寒”“挑”傳神。“寒”字一語雙關,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的感覺,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的意思。讓學生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還會發現①②③④和下面的注釋是對應的,詩句里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就看到下邊的注釋,促織的意識是: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教會學生邊度詩句,邊看注釋。學生們快速理解并掌握這些字詞的意思,才能順暢地理解整首詩的含義。
三、充分發散,完善學生素養
生活實踐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延續,語文學科極具人文價值,想要充分深化學生素養則需要任課教師進行宏觀調控,既然指導學生將語文讀活,讓學生能夠充分反思。這能夠真正轉化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在實踐課堂之中活學活用,充分挖掘學生思路,讓學生可以運用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可以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陶罐和鐵罐》一文教學為例,故事通過對比實則暗示了人類的性格。鐵罐起初給人的按絕是傲慢無禮,動輒奚落陶罐認為自己堅不可摧。而陶罐則是謙虛忍耐,但是在歲月的發展之中,鐵罐逐漸腐蝕,陶罐卻成了珍寶。此時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系生活之中的人物,此時學生則能理解故事告訴我們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通過學完文章以后,任課教師可以培養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假設光潔、美觀的陶罐被放進了博物館,而在陶罐身邊又有一只銹跡斑斑的鐵罐。讓學生們發揮思維,會發生什么樣子的對話。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創作,可以培養更加豐富的想象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語文教學與德育課堂的有機融合探究是十分必要的,這無異于給予語文課堂以全新活力。當然,這離不開師生雙方緊密配合,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得到提升,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為推動小學學生素養保駕護航。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關注“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深化學生素養,以期為塑造學生良好語文基礎,深化學生素養略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麻建芬.?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創新,?2012(9):159-159.
[2]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