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嬡娟
【摘要】學生在完成課堂語文學習后,常常會因為課外作業,而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努力,這對于幫助學生減輕學業的壓力是不利的。而在雙減背景下,為了積極地相應國家的號召,教師可以嘗試將語文作業同語文課堂進行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完成相應的作業,促使學生能夠減輕自己的學業壓力,幫助他們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本文圍繞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作業有機整合的策略展開論述,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業;有機整合
前言:
在雙減背景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減輕自己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的語文作業同語文課堂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鞥能個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對于知識的鞏固,促使學生能夠減輕作業負擔,這對于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有一定的幫助。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對課堂教學形式做出調整:將課堂提問與作業進行結合、予以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呈現自己的想法,促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減輕自己的學業壓力。
一、將課堂提問與作業進行結合
學生在作答課后作業時,常常會發現部分問題在上課時,已經對其進行解決,因而再次作答的方式,無異于多做了無用功。在雙減的背景下,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業的壓力,促使學生能夠增強自己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將課堂提問的形式同作業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在課后擁有更多的時間,對自己的個性化問題進行解決,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時,學生需要了解“秋天的雨”的特點,并且能夠從中感受自然界的美麗。因此,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先對對秋天的特點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在把握季節特點的基礎上,為后續的學習做好相應的準備。然后,教師可以展開本文的教學,根據對于語文作業的設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作者在描繪秋天時,為何要對‘雨’進行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搜查相應的答案,讓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學生還可以在作答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對于相應內容的把握,因而學生自然能夠達到作業的目的,減輕自己的作業負擔。然后,教師可以以“雨”作為關鍵詞,促使學生深入分析“雨”的特點,以此來理解“秋”。因此,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于文本內容的分析,增強自己對于相應內容的把握,促使學生從“美麗大自然”的角度,嘗試對該詞進行解讀。同時,他們還可以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對于主題的把握,這對于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有一定的幫助。最后,教師可以以“雨的特點”的角度出發,促使學生通過再次閱讀文本的方式,實現對于知識的把握。因此,學生能夠在嘗試對其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于相應內容的把握。同時,他們也并不需要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對相應的問題進行再次回答,這將減小學生的作業負擔,促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教學活動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由此可見,將提問的方式與作業內容進行有效結合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對于學習內容的把握,也能夠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予以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
學生在作答語文作業時,常常會需要完成一些開放性問題的回答,而這些任務是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時,可以在恰當的時間,予以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實現對于問題的解決,幫助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課堂學習效果,并且能夠減小自己的課堂學習負擔,這對于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課堂學習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時,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后,鼓勵學生結合著自己對于課本內容的把握,對“牛肚子里旅行”的全過程進行想象。因此,學生能夠利用課堂學習的時間,對相應的問題進行思考,并且能夠間接性地完成課外作業,減小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同時,在學生完成了對于相關內容想象任務后,教師可以予以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通過分享自己想象成果的方式,幫助他們能夠在交流的氛圍中,學習其他學生的想法,促使他們能夠以更多維的角度,看待同一個開放性問題,這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語文學習成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和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有一定的幫助。
三、鼓勵學生以書面的形式體現想法
當然,對于學生來說,課外作業的主要形式還是以書面的形式進行體現,因而教師可以對課堂時間進行應用,讓學生能夠以書面的形式,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呈現,讓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教學氛圍中,增強自己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花的學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于文字的閱讀,想象“花的學校”的情境,并且應用自己的文筆,對自己想象的成果進行體現。因此,學生能夠以書面的形式,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呈現,并且能夠實現對于所學內容的鞏固,這對于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課堂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幫助。在學生完成了任務后,他們可以將自己完成的作品交由教師,而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批改,予以每一位學生一定的建議,幫助他們能夠對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學生也并不需要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再次完成該題目的回答,而是需要根據教師予以的建議,對自己完成的作品進行稍加修改,促使他們能夠減輕學業壓力,提高學習效果。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將課堂提問與作業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回答問題時,實現對于知識的回顧,輔助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增強自己對于知識的把握;可以予以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促使學生能夠利用這一段時間,增強自己對于課堂內容把握,并且加深對于主要內容的印象;可以鼓勵學生以書面的形式,體現自己的想法,促使他們能夠在表達的過程中,鞏固自己的課堂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韓悅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與課堂教學和諧統一的方法[J].新課程,2021(35):215.
[2]劉紅霞.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的實踐探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