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學前教育在個人的整體教育中有重要作用。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前教育游戲化得到廣大幼兒教師和幼兒的青睞。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師游戲化教學的效果。幼兒教師應及時認識到當前的困境,找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發揮課程游戲化的教學價值。本文以淺析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面臨的困境與探討為課題,進行以下分析,希望為大家提供有關參考價值。
【關鍵詞】學前教育;游戲化教學;困境分析
學前教育的孩子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很喜歡生動有趣的游戲,這是幼兒的天性,將孩子的天性與教育結合起來,課程游戲化就顯得特別有吸引力。在如今的學前教育實踐中,課程游戲化已經成為幼兒教師關注的焦點,通過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但是,從整體上看,在課程游戲化教學中,還存在各樣的問題,幼兒教師要提高重視,既要認識到問題,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如此,才能更好的實施課程游戲化教學任務,幼兒的自主發展空間才更廣。
一、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困境分析
首先,部分幼兒教師對于課程游戲化的認知不夠深刻。在游戲中沒有衡量好二者之間的關系,而且,一些教師的游戲觀念比較片面,游戲能力有限,導致課程游戲化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其次,課程游戲化結構設置不合理。雖然幼兒園教師設計了合理的游戲教學活動,但是從實施情況來看,課程游戲化教學缺乏變通性和針對性,因為每位幼兒的關注點是不同的,幼兒不易受控制,為了維持秩序,教師會中止游戲或是重新開始,影響了整體進程。最后,課程游戲化并不是將課程與游戲分裂開來的,也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的,但仍有部分教師為了應用游戲化教學而開展游戲,雖然幼兒的興趣是滿足了,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破解課程游戲化困境的策略探討
(一)提升專業能力,靈活開展游戲化教學
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是進行課程游戲化教學的重要基礎。要破課程游戲化的困境,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全面理解課程游戲化的內涵和要求,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式。課程游戲化不是簡單的組織孩子們做游戲,其中涉及到的幼兒的心理、特點、游戲組織等等,都是教師應當學習并提升的內容。幼兒教師也不能光憑借自身以往的經驗去教學,應當利用多種渠道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比如園區教育培訓、網絡專業學習、教研交流等等,從多方面進行專業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幼兒教師應當在全面掌握課程游戲化內涵的基礎上,以此為基礎,靈活開展游戲化教學,如此,課程游戲化教學不會容易發生偏差,教師也能更高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并保證教學效果。
(二)立足教學內容,讓課程與游戲相融合
幼兒的學習內容豐富多樣,教師在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的時候,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課程,制定合適的游戲流程,將游戲與課程知識相融合,讓游戲既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又能讓教師獲得滿意的教學成效。例如,教師組織幼兒開展“跑步比賽”活動。教師先為幼兒講解跑步的一些要點,如運動前后的熱身、擺臂力度、落腳點等等,讓幼兒學會用正確的姿勢跑步,避免受到運動傷害。然后,教師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一起跑步,在小組內以接力的方式合作完成跑步全程。同時,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將課程與游戲結合起來,不僅能鍛煉幼兒良好的運動能力,而且能很好的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增強互動交流,提升游戲化教學效果
在課堂游戲中,由于幼兒的活潑愛動喜歡說話的天性,無法讓整體游戲流程做到絕對的有紀律,教師應尊重幼兒,充分包容幼兒,以合理的語言和行為與幼兒進行活動,在交流中,引導幼兒的言行舉行,并且滲透游戲精神,讓幼兒在身心愉悅、健康的環境下成長。例如,教師教學“紅綠燈”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跟幼兒交流,了解幼兒對紅綠燈的認識。在教學中,在幼兒對紅綠燈規則有基礎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進行行人、交警、司機等角色的扮演,讓幼兒在游戲中熟悉交通規則,逐步增強安全意識。教師要及時提醒幼兒錯誤的交通意識和行為,指正幼兒,或是讓幼兒相互交流,做出正確的行為。通過相互交流和正確引導,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看起來既有紀律,又有活力,孩子們能收獲滿滿,教師的課程游戲化教學也更高效。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中,課程游戲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喜歡游戲是幼年兒童的天性,在教育中的游戲,不是玩物喪志,而是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中提升認知,獲得更多的信息。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程游戲化的優勢,以及當前的種種困境,跟隨時代和教育的發展,不斷提高思想認知和專業能力,尋求更多的破解困境的路徑,不斷完善課程游戲化的缺點,讓課程游戲化發揮其更大的教育價值,讓幼兒能夠快樂、健康的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梁寧.學前教育課程與游戲整合的思考與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7):9.
[2]劉金干.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思考[J].家長,2019(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