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藝術創作與過去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圖像的表達產生了新的互動,觀眾的體驗和互動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新媒體的整合將帶來新的語言,并使傳統藝術進一步發展。但同時也導致了藝術家交互平臺產生了一些問題,因此通過對新媒體時代下藝術家交互平臺的現狀進行分析,了解其特點和局限性,探討新媒體時代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從而探索新的創作方式,促進藝術家交互平臺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藝術家;交互平臺
注: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時尚藝術研究中心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下藝術家交互平臺品牌建設”(IFA-2020-04)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互動發展,影像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對新媒體產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新媒體最重要的表現手段和特征。在信息時代,藝術繪畫的差異性和可控制性越來越明顯,虛擬現實藝術、交互藝術、觸覺藝術、游戲藝術等以數字為主的藝術均可被視為新媒體藝術。它們具有共同的特性:聯結、互動、體驗、易變。當下階段可以被稱為新媒體藝術的早期發展階段。
一、新媒體時代下藝術家交互平臺的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信息不再是單點生產、傳播,內容隨著用戶改變,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可以自由瀏覽喜歡的內容。在未來的信息傳播與發展中,新媒體信息不再是單一個體的傳播,而是新舊媒體的融合。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高達9.4億,網民數量眾多有利于藝術的傳播和交流。交互平臺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藝術家們需要把握交互平臺的特點,在新媒體的大浪潮里推動藝術發展與進步。
(一)虛擬性
網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虛擬網絡通過技術手段模仿,極大程度地還原事物的外觀和特性,以滿足藝術感受者的心理需求,同時也滿足藝術家的交互需求。人們對美學的認識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媒體藝術和傳統藝術有本質上的不同,其擺脫了現代藝術對材料的依賴,給予觀眾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形成虛擬美學,讓藝術更加多樣化。
(二)交互性
交互性使藝術的創作過程和傳播過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觀眾甚至可以變成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者更是可以和多媒體裝置進行互動,使作品可以為觀眾帶來更立體、更多維的體驗,從而讓互動更具趣味性。
(三)形式多元化、符號化
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現代科技為基礎的藝術形式,形式較為多元化。藝術不再是單純的客觀象征,而是一個強烈的主觀情緒意識,是一個抽象的藝術象征。為了用新的藝術語言創造不同的解釋方法,表現形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表現概念和內容,可以讓人們更關注自身價值。
(四)消解性
新媒體大大削弱了國家之間和地區之間的界限,在機器復制的時代,藝術作品已經不只存在于神秘的圈子里了,它更接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細膩的詩情畫意和文學閱讀讓位于快速的圖像導航和符號化的感官刺激,圖像閱讀代替繪畫,愉悅代替審美情趣,興奮取代了沉思,笑話取代了詩歌和思想的滲透,媒體在刺激我們的感官時,也使我們的感官麻木。顯然,現代美學的性質已被改變,美學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藝術家交互平臺的特征為藝術家提供了新的藝術交流形式,互動技術也可以延展互動的概念和互動方法,使藝術創作更加開放、多樣。交互平臺使藝術家創作跨時空作品成為可能。藝術家交互平臺是一座橋梁,隨著藝術形式和新技術的不斷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將被探索,藝術家們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媒體改變了我們的審美思維的同時也吸收了我們的思想,新媒體引導著畫家的創作風格和受眾的審美取向,它決定不了藝術家的創作,但可以決定什么樣的藝術作品應該展示給觀眾。未來,通過大量的數據操作,藝術將會呈現出更繽紛的光彩。
二、新媒體時代下藝術家交互平臺的局限性
新媒體平臺的出現有助于藝術創作的良好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限制,對藝術家和藝術創作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虛假信息的傳播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交互平臺在提供藝術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優勢。交互平臺可以改善藝術信息提供的及時性和多樣性,增加提供的信息數量和價值,同時提高信息質量,擴大宣傳范圍,但是對信息的真實度缺少考量,最終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在一些交互平臺上,自媒體發展具有一定的雙向傳播和接受特性,一些虛假信息可能會傳播到交互平臺上,這在媒體自我發展過程中會引起信息真實度降低的問題,導致信息很難有效傳達,因此很難確保信息內容的可靠性,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二)缺乏理性思維
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的途徑、方式等沒有健全的管理體系,信息撰寫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情緒傾向,自我表達時會情感化處理信息,導致信息具有主觀化。主觀化的信息很難正確傳達,會影響信息的真實性。如果不能確保媒體對信息內容進行合理審查,有些觀眾便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產生認知問題,從而影響公共秩序。
(三)內容表層化,傳播力有限
鑒于目前新媒體的大環境來看,新媒體的內容影響是有限的。新媒體的發展雖然開啟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傳播信息的途徑增加了信息交流的機會,但是由于沒有基本的指導方針,所有類型的內容不僅限制了表面的結構,限制形成新聞力量,而且一些新聞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商業內容。在實際情況下,這種形式的通信不能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信息交換過程中,一些錯誤的信息結合在一起,降低了客觀性,不利于正確導向。
三、新媒體時代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
藝術與社會、科技的發展休戚相關。在我國,中國美術學院最早成立新媒體藝術研究科目,是新媒體藝術創作的中心之一。中國美術學院開設了多媒體藝術專業,聘請了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從中不難看出中國教育對于新媒體藝術的重視。新媒體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更意味著一個文化領域的創建。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的使用中值得一提的是虛擬技術和動畫技術,虛擬設計使用三維技術和C4D創建非常完整的模型,并且模型具有交互、真實等特點。
此外,新媒體時代藝術的發展逐步走向平民化。傳統藝術創作的門檻是比較高的,這就要求畫家要有扎實的藝術基礎和藝術風格,數字媒體帶來了藝術創作的平民化。例如傳統攝影藝術家必須掌握攝影藝術,但是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可以通過更輕松的學習獲得更多的收益,得到更好的效果。數字媒體藝術是計算機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雖然信息技術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對技術的過度依賴損害了藝術本身的價值和內容。技術應該與藝術的發展相輔相成,過于注重技術就會出現同質化。新媒體藝術還有融舊鑄新的作用,新媒體藝術是一種融合了多種形式的新型藝術形式,多種形式的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使藝術的整體性和功能性增強。
網絡技術和交互技術的發展,保證了藝術創作的順利進行,使藝術作品不再固定于場館,而是更貼近于生活并且讓大眾成為參與者。新媒體時代是公共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學進行研究的重要陣地,藝術家的創作形式可以探索出更廣泛、更深層次的藝術表現,同時也為藝術研究的性質、分布和本質提供了突破。新形式不僅受到人們視覺感知的影響,而且直接影響人類的意識。在人們藝術創作形式和構成的轉變中,也出現了新的理論模式,發展新的藝術表現理論是時代發展的重要內容。
四、結語
藝術家交互平臺是新媒體時代下藝術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空間,加強了藝術家群體之間的聯系,符合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特點。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自我約束的條件下給傳播者信息傳播帶來了一些困難,但這樣才能提高選題的層次和結構。新媒體環境下沒有特定群體,新平臺的用戶可以成為觀眾,甚至可以成為藝術家,這種情況不僅擴大了受眾范圍,也擴大了藝術的范圍,使其更具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受眾的感知。新媒體也是數字媒體的補充,與傳統媒體相比是先進的。數字媒體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它發展迅速,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滿足感。隨著人們對數字媒體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們必須關注藝術家交互平臺的發展,從而構建良好的藝術家平臺,使其充分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程麗.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5.
[2]趙媛.論新媒體大眾自傳播的局限性及對策[J].中國報業,2016(6):80-81.
[3]胡明川.數字復制時代人的生存困境[J].青年記者,2017(9):36-37.
[4]南衛東.融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轉型發展路徑研究[J].傳媒論壇,2020(13):28-29.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