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艷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大約涉及五十首詩歌。這些詩歌都是精挑細選的經典之作。其難度較小,傳唱度較高。為了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和語言敏感度,教師在進行詩歌內容的講解時,應當做好審美啟蒙工作,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傳統詩歌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審美教育
古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精華之一,古詩歌中不僅包含著大量的藝術精華,而且蘊含著我國傳統思想、民族精神的內容。學生在學習古代詩歌的過程中,除了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語言感知力,也能夠受古詩歌內容的熏陶,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以此來感知古代詩歌之美。
一、感知韻律美
中國古代詩歌知識之所以能取得燦爛的成就、被廣大人民所傳唱,其中一個秘訣在于其詩歌節奏有獨特的韻律之美。古代詩歌的音節與韻律是在長期發展中才形成的,包含了我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天才發明。古代詩歌重視押韻對仗,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且詩歌的節奏會與作者的情感表達有相輔相成之妙,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反復誦讀,帶領學生體會古代詩歌中的韻律節奏,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感知畫面美
中國古代詩歌與西方詩歌文化不同。中國古代詩歌強調意境的表達,通過含蓄的語言進行場景的傳遞,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當培養學生對詩歌的內容進行充分剖析和聯想,體會作者描繪的畫面,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
三、感知情感美
中國古代詩歌不僅包含著巧妙的藝術描寫手法,還蘊藏著作者深厚的感情,是詩歌志向和情感的載體,因此,學生在學習古代詩歌時,除了要對詩歌的表達技巧進行掌握,還要分析作者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和志向,從感悟形象的層面上升到感悟情感的層面,從而引發學生對詩歌的情感共鳴,讓他們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偉大志向和深厚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良好品質。
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在,無論是多樣的形式,精煉的語言、意境描寫的藝術高度還是作者的深厚情感,都體現出巨大的魅力。所以,小學教師在進行古詩歌講授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帶領學生去體會詩歌本身的魅力和詩歌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發展。
(責任編輯:汪旦旦)
參考文獻:
[1]李曉丹.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體驗探究[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5):71-72.
[2]尤碧芬.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J]. 家長,2021(19):173-174.
[3]高艷平.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美育功能探討[J]. 教師博覽,2020(30):25-26.
[4]呂晶晶.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創新策略[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7):150.
[5]武俊蘭.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 啟迪與智慧(中),2020(0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