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巖
摘? 要:在教育教學新課程背景下,當今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的各項要求越來越高,通過課堂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數學老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實施生活化教學,從而有利于促進小學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生活化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老師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展開數學教學的活動,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從數學視角開展數學知識的應用,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擁有非常大的潛力,但是這樣的人才是需要重點培養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老師不能按部就班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教學,而應該選擇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通過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身邊和數學有關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最終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二)使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而生活也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因此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所以通過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實現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生對數學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同時數學教學回歸實踐和生活,最終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成績,使學生從小就學會了知識的應用。
(三)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老師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主體,因此老師身上蘊含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生活經驗,而學生幼小的心靈對這些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和窺探心理,因此老師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習好奇心的特點,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當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和了解后,會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當這些問題被解決后,學生會有成功的喜悅,對于數學的學習會更加積極熱愛。
(四)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
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不但可以很好地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也能培養他們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能夠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認知和解決生活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數學老師也應該有意識地把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對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性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效策略
(一)通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促進生活化教學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需要從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情,有利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數學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常識,在教學中拋出問題,使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產生好奇心。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好奇心后,學生才會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神奇和奧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聯系到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在了解生活的同時也增加了見聞,從而使自己的獨立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棵“智慧樹”,將0—9的數字寫在事先剪好的蘋果上,然后告訴學生:“同學們,我們的智慧樹已經結出了這么多蘋果,你們想要收獲更多的智慧果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老師通過將數字作為學生們“種植”出的“智慧果”,使學生們不但在教學中掌握了相關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強烈學習欲望。
(二)通過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促進生活化教學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各種多媒體輔助工具已經逐漸應用到了教學當中,作為一個可以直觀將知識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的輔助工具,多媒體具有極佳的效果。和傳統教學不同,傳統數學教學中,很多難以理解的邏輯問題老師只能通過口語表達,如果學生的邏輯思維轉變不夠快,很難及時掌握這些知識信息,而使用多媒體,可以將數學中的邏輯問題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直觀地展現出了數學中的邏輯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在多媒體平臺的教學上,也不能太過依賴多媒體,如果長時間使用多媒體上課,會使學生失去對多媒體的新鮮感,同時也會對學生的眼睛造成一定的傷害。例如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這些圖形直接展示出來,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將PPT中的兩個“三角形”合并成一個“正方形”的樣子,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觀看興趣,這要比傳統的使用紙板演示效果好得多。通過多媒體,不但能夠展現很多二維圖片和視頻,同時也可以展示出三維圖片,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這些數學圖形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針對小學數學教材的開發和創新
小學數學的教學編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同時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受到諸多現實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材的更新速度很難跟上社會的發展步伐,這就需要老師自發性帶領學生收集具有教學性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和求知欲。在數學習題的“距離”“速度”和“時間”的應用題上,數學老師帶領學生對“距離”“速度”和“時間”的問題進行探究,可以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系,學生從家里到學校需要坐車15分鐘,從家里到學校總共有6公里遠,那么學生乘車的速度有多快呢?如果學生騎自行車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使學生能夠深入認識到“距離”“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給學生創設了舉一反三的思維條件,避免過舊的教材跟不上教學需求。
(四)數學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題進行生活化教學
在新課改革的背景下,老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使學生自身處于課堂的學習當中,每當老師提出相關的數學知識點后,學生會積極發表個人觀點。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從數學課堂習題進行生活化研究
在教育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能力,通常都會有對應的練習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尤其是數學練習題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很多數學練習題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因此在數學教學生活化中,通過數學課堂練習題的研究,實現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提升。
三、結語
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只有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才可以將數學知識引入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更有利于學生熱愛數學,通過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出了數學知識的優勢。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劉曉芳.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探析[J]. 中華少年,2019(17):32.
[2]付冬星.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初探[J]. 東西南北:教育,2019(08):28.
[3]伍雄峰.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索[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11):135.
[4]徐忠忠.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J]. 中外交流,2019,26(28):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