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


摘? 要:數形結合思想是引導小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也是降低教學難度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還能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就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數形結合;小學數學;幾何模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形結合思想,其實質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利用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來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相互依存,最大限度發展人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中這一思想雖未成形,但在教學中加以應用即可巧妙解決問題,又能拓展思維,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以后解答數學問題,具有極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一、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分數除法中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分數除法的教學中,開篇就有這樣的問題。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剛開始接觸這樣的問題,學生無從下手,很難理解。在教學時利用數形結合思想,通過畫圖的方式,即可清楚明了的加以掌握。
(二)倍數中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倍數的應用中,學生最難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在一些應用題中,常把和倍問題綜合在一起,難以理解,用圖形演示來講解此類問題是一種最簡單又最有效的方法,便于學生理解并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如學校圖書館有文學類圖書和軍事類圖書共1200本,文學類圖書的本數是軍事類圖書本數的3倍。問兩種圖書各有多少本?
先畫出圖形,然后列式計算。從圖中可能看出,把軍事類圖書的本數作為1倍數,文學類圖書的本數就是它的3倍,那么1200本就相當于軍事類圖書本數的(1+3)倍,由此可先求出軍事類圖書的本數,再求出文學類圖書的本數。
解:軍事類圖書的本數為:1200÷(1+3)=300本;
文學類圖書的本數為:300×3=900本。
(三)正方形、長方形中的應用
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后,有一題是這樣的:用4個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周長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教師可給學生啟示:先想有幾種拼法?再想拼好后長和寬各是多少?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很快拼出了兩種圖形,然后根據圖形進行計算,這樣迅速、準確地做出了答案。
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把“數形結合思想”有意識地滲透在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直觀圖形,把抽象內容視覺化、具體化、形象化,化深奧為淺顯。那么,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才是鮮活的、可遷移的,學生的數學素質才能得到質的飛躍。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探析
(一)借助數形結合,立足生活現實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了與活動之間的聯系,思維就不能發展。”“認識幾分之一”一課由學生熟悉的“分蘋果、分礦泉水”出發,接著轉向“分蛋糕”的生活現實,將分數問題置于活動情境中,一方面快速組織了課堂教學,有效地維持了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將教學任務直接從“整數”引向了“分數”,由已知轉向未知,為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提供了思維的現實依據。在“折一折”的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深入開展數學活動,將“二分之一”的抽象意義形象地表征在折紙的操作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思維也被具象化成“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成相等的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借助數形結合,提升學生理解數學概念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理科,需要學生理解的知識點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也較多。在眾多的數學概念中也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如果理解不到位也容易將概念混淆,增加學習的難度。憑借數形結合的教學,教師可以把這些難以解釋和理解的概念簡單化,促進學生的理解,便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在理解之后將這些零碎的數學知識進一步地深刻記憶。比如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分數,缺乏學習經驗和基礎,僅僅通過對概念的閱讀,很難理解分數的真正含義。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直觀地講解,使學生在教師的分析中,理解分數的含義。比如通過畫一個大的圓形,將其平均分成兩半,將其中的一半涂成紅色、另一半涂成藍色,將這個圓形的整體看成單位“1”,那么這個圓形的紅色和藍色的兩個部分,分別占這個圓的一半,就可以說藍色部分占整個圓的二分之一,也可以說涂紅色的部分占圓的二分之一。用圖形使學生對分數有更加直觀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進而更加準確地理解概念的含義。
(三)探究“數形結合”思想的實際價值
傳統教學模式中,通常用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來進行針對性教學。但是,該種教學模式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壓制,自主學習性也會被削弱。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的實際價值。比如在學習“幾何性質”時,教師可以先進行導課內容的講解,為學生后續探究知識奠定基礎,教師在學生正式進入學習狀態之前,要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對知識進行探索,如此,才能夠在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自行車車架部分是三角形的設計?”學生會帶著這個問題對三角形的性質進行探索,并最終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三角形的穩定性能夠有效提升自行車的安全系數,利用探索式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在引導中進行探索,在探索中感受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深入理解“數形結合”,進而提升學習興趣。
(四)以“數形結合”思想,提升數學創新思維
由于數學學科中的概念都是抽象的,小學生在理解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所以,教師要將這些抽象化的概念變得具象化。對此,“數形結合”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能夠有效地將抽象概念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其實“數形結合”的概念一直都存在于數學教學中,其作用也十分有效。因為“數形結合”思想具有一定的對比性,這種對比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不斷思考這種對比性的不同,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改變學生以往的數學思想,以一種全新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一種創新思維。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增設一些情景教學,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能夠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教師也可以提出一個有關數形結合思想的數學問題,并且給出一個具體的圖形,學生就會根據具體的圖形指示進行思考,思考的過程中,會不斷搜索自己的所學知識,并且根據數形結合的思想來思考問題,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
數形結合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利用幾何圖形直觀描述來分析數量問題的一種有效形式,不僅有助于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而且有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從生活現實出發,巧妙地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豐富學生的感知,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進而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程龍琴. 例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 小學教學研究,2011(11):83-84.
[2]王柳理.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天津教育,2019(23):18-19.
[3]吳軍城. 論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索[J]. 當代教研論叢,2018(11):71.
[4]侯麗玲. 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索[J]. 華夏教師,2018(2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