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寧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教育廣泛使用的教育模式,同時素質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為主要目標,所以音樂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是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學習音樂的興趣,為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創建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參與度和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音樂;趣味性策略;唱歌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啟蒙階段和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黃金時期,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唱歌教學,唱歌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唱歌能力和唱歌技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使學生在歌唱中增強自身的音樂體驗和感受力,為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方式,因此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途徑,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激發自身強大的學習動力。
一、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教學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仍然處于貪玩好動的年紀,處于思維發展時期,缺乏定力和自制力,所以增強音樂課堂的吸引力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主動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參與度
興趣是人們進行一切學習新事物的原動力,可以提高自身探究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已經成為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大研究課題,也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趣味性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其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記憶歌詞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和想象力,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缺乏定力,在課堂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學音樂課堂的參與度較低,而趣味性教學則可以將傳統的乏味枯燥課堂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充滿音樂氛圍的課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堂、調動學習思維,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學科,是奏樂者或者歌唱者情感的表達方式,它早在我國古代就存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從而為學生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趣味性教學猶如明燈,可以照亮學生的學習道路,幫助學生走進藝術的神奇宮殿,讓學生在音樂的濃厚氛圍中領略藝術的魅力,實現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成長。小學音樂教師采用趣味性教學時可以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唱歌理論知識和唱歌技巧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蘊含的感情,并且幫助學生學會用音樂來表達自身的個性化情感,為學生以后的音樂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有利于增強音樂課堂效果
傳統的音樂課堂是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將理論知識和音樂技巧枯燥地傳授給學生,這樣會使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難學、難懂、難記”的偏見。學生一旦產生畏難心理,就很可能會對音樂學科產生厭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也會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趣味性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音樂水平,從而激勵每個學生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探索,自然而然提高了小學音樂課堂的質量和效率,增強了音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生唱歌的同時可以將肢體動作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音樂的節奏和動感去體會歌詞中所隱藏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對歌詞的熟悉度,同時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和培養學生探索音樂的欲望,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二、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唱歌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奇的事物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對有趣知識的求知欲,所以小學音樂課堂應該擺脫枯燥沉悶的傳統課堂,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狀況設置合適的教案,在音樂課堂中增加有趣的活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進行情境式教學,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情境式教學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習重難點以學生熟悉的情景直觀展現出來,從而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隨著教育的發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接受學前教育,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掌握了一些較基礎的音樂知識和音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段的升高,學生在不同的音樂活動訓練中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會有所提高,所以構建情境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開展與所學音樂知識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快速理解音樂知識內涵,并且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變化。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歌曲“老鼠和大象”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場景,挑選幾個學生來模仿,一名學生模仿老鼠的聲音,另一名同學模仿大象的聲音,同學之間互相配合將歌曲中的故事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
(二)設置韻律活動,幫助學生把握節奏難點
節奏是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也應該加強培養學生感知韻律的能力,增加教學中對學生韻律感知能力的訓練,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來講解節奏難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韻律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掌握歌曲的韻律和節奏。學生可以在音樂的轉換下做出有節奏感的肢體動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韻律活動,韻律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而且可以增加學生的表演經驗,促進學生將舞蹈和音樂完美融合,激發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創新潛力。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設置韻律活動時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讓學生先從簡單易學的韻律活動開始,再逐漸向較難的韻律活動過渡,最終攻克節奏難點。例如四年級音樂教材中的《飛馳的鷹》就是屬于比較難的音樂,教師可以將它放在最后一階段的韻律活動中去學習,從而降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難度,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歌曲。
(三)設置即興比賽,培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
即興創編對學生的音樂基礎和音樂綜合素質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在即興創編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表演經驗等綜合在一起,這樣才可以保持演奏者和歌唱者的和諧統一。教師在教學結課之前,即教學工作完成后可以舉辦一個即興創編比賽,全部學生都要參加,比賽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講評并給予鼓勵和獎賞,這樣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比賽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且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科學的音樂學習體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學是增強音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及時創新教學理念和方式,不斷豐富和發展趣味性教學模式,構建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朱悅. 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的趣味性[J]. 求知導刊,2021(09):81-82.
[2]章悠. 結合音樂游戲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趣味性[J]. 北方音樂,2019,39(24):192+202.
[3]于亞平. 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的趣味性策略探討[J]. 中國民族博覽,2018(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