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云

摘要:音樂活動是用來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青少年系統的進行聲樂訓練對于身心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由于孩童的聲帶尚處于發育階段,所以在進行歌唱訓練的過程中會有其自身的特有規律。本論文從童聲歌唱訓練對孩童發展的重要意義為起點展開論述。
關鍵詞:童聲? 歌唱? 訓練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0-0100-03
現階段,伴隨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強了對孩子的藝術培養,童聲歌唱相應的也受到越來越多孩子的青睞。童聲歌唱訓練不同于成人的歌唱訓練,這是由孩童的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尚未成熟決定的,孩童的聲帶和身體共鳴腔正處于發育時期,這就決定了童聲不同于成人的訓練方法。
一、童聲歌唱的定義
歌唱是指演唱個體或者是團隊經過專業或者非專業的發聲訓練,將內心情感借由聲帶發出的優美動聽的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僅用于抒情和藝術表達,并不用于日常交流。
童聲是指小孩尚未變聲前的聲音,此時孩童的嗓音多純凈、甜美、明亮、清澈,多具有自然高音區,由于童音的歌唱時期只有短短的數幾年,所以童聲訓練就顯得特別的珍貴。
童聲歌唱是充分利用兒童變聲期前的嗓音條件,結合氣息、共鳴運用等正確的技巧對兒童進行專業訓練的一種演唱形式,它最主要的要求是在保證孩童聲帶不被損壞的條件下對其本真的聲音進行挖掘。
二、童聲歌唱訓練重要意義
童聲的聲樂訓練,對孩童聲帶的保護、加強心肺功能、增強孩子自信心的培養都大有益處。童聲歌唱訓練對孩童的主要意義可以概括分為顯性意義和潛在意義兩個方面。
(一)童聲歌唱訓練的顯性意義
1.保護孩童的聲帶
聲帶是父母賜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世界上最動聽珍貴的一件樂器,它的珍貴在于聲帶的無法替代性,人的一生只此一副無法替代。事實上,天生病變不全的聲帶是非常稀少的,人到成年之后幾乎會有一半的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聲帶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成長的過程中不會科學用嗓而造成的,所以說不科學的發聲是造成聲帶問題的主要元兇。孩童接受專業的科學的發聲訓練對孩童聲帶的保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正確科學的發聲技巧能將這一寶貴“樂器”保護起來,延長它的使用壽命。這就好比一輛好車,雖然出身“名貴”但不注意定期科學保養,不懂得保護珍惜,再好的“發動機”也會提前報廢。
2.美化孩童的聲音
聲樂藝術絕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唱歌那么簡單,它是一整套科學的、長期的、持久的、系統的發聲方法,在這種方法的指導下能對人聲進行深入的潛能挖掘,從而獲得極其美妙且富于變化的聲音。聲樂的學習要求學會“四用”——用嗓、用耳、用心、用腦,前“兩用”是童聲訓練的初期目標,即是讓孩子掌握正確科學的發聲技巧,學會科學的用嗓的同時能傾聽正確的聲音,在將音唱準的前提下更動聽地發出聲音;后面“兩用”是孩童聲樂培養的終極目標——音樂感知力的培養。音樂感知力即是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孩童經過專業的聲樂藝術訓練能獲得“純凈、甜美、明亮、清澈”的聲音,利用準確的歌唱聲音對歌唱內容進行正確的表達就是童聲音樂感知力的培養。孩童音樂感知力的訓練是孩子通向音樂殿堂的基石,是孩子將來步向專業成人歌唱訓練的紐帶。
3.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聲樂表演是聲音藝術與演唱藝術的結合體,每次站上舞蹈面對萬千觀眾表演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歷練。舞臺之上小小的一個人兒面對萬千目光依然能毫無拘束的表達這需要具備何其大的勇氣。童聲歌唱訓練過程中來自老師、家長、觀眾的肯定與鼓勵,孩子演唱過程中的分享與自豪都能使孩子產生極大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讓孩子感覺自身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多的積極心態就促成了孩子自信心的產生。孩子在相互進行音樂分享的同時,學會對美好事物和人的理解,發現自身的優點也肯定他人的長處,越來越自信的表現自己。
(二)童聲歌唱訓練的潛在意義
1.幫助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
孩童進行聲樂歌唱訓練時會遇到各個學校的小朋友,孩子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地甚至是全國各省的不同比賽選手和觀眾,在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取長補短,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很好的鍛煉。孩子在與陌生人交流交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社會活動能力,孩子之間共同探討對音樂的理解與共識,發掘增強孩子的音樂表演天賦,學習正確的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對孩子開朗性格的形成大有益處。
2.培養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表現力
聲樂是表演的藝術,音樂審美能力就是對音樂表演活動的欣賞鑒別能力。通過接觸不同的聲樂作品可以提高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來源于音樂審美實踐和音樂審美素材的積累。孩子在進行聲樂訓練的過程中會接觸各種各樣聲樂素材的演唱曲目,從題材上來說有歌唱家鄉的、歌唱童年的、歌唱美好生活的……從演唱情緒上來說有歡樂的歌唱,也會有憂郁的訴說……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要求孩子去用不同的情緒和心境進行演唱,這就是孩子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走過“心”的音樂將會使孩子的演唱更具有表現力。
3.拓寬兒童的音樂視野,凈化孩童的心靈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心,使人從內心深處感觸更細微的情感表達。總體上來說,寫給孩子的歌曲都是天真爛漫,積極向上的,孩子接觸的不同題材的聲樂作品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歌曲中孩子可以體驗《摘草莓》的快樂;可以贊頌我們中華泱泱五千年的古詩文化《讀唐詩》;可以大聲的告訴家長《爸爸,媽媽聽我說》:可以奔跑進大海的懷抱傾聽《大海的故事》;可以擁抱著祖國告訴她《祖國像媽媽一樣》……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教育孩子要開心健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積極向上的生活。
三、童聲歌唱訓練的方法
(一)正確的呼吸
1.“聞媽媽飯菜香”式的吸氣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意思就是說“若想把歌唱好,必修要注意自身的氣息運用”,以此看來,對氣息的重視古來亦有。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離開了呼吸就無法正常的歌唱,科學的演唱技巧建立在正確的呼吸之上。歌唱中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是截然不同的,這主要體現在呼吸的方式和呼吸的深度上。在歌唱中,目前最為科學常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童聲歌唱的呼吸訓練亦是如此。
兒童由于各項發聲器官都尚未發育成熟,外加上認知程度比較淺,所以給孩童單調的教授如何“氣沉丹田”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難理解而且非常枯燥的。部分聲樂教師在孩童學習聲樂的第一節課就不斷的進行呼吸練習這是不可取的,氣息的訓練應該是貫穿于聲樂訓練的整個長期過程,呼吸是融于歌唱而不是單獨的各項訓練。筆者在進行童聲訓練的過程中對于“吸氣”這一項一般是這樣來引導學生的,首先要告訴小朋友呼吸對于歌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呼吸與歌唱的關系就像小魚離不開水;其次,教小朋友如何正確呼吸是放在練聲曲和歌曲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當出現“氣口”需要孩童進行呼吸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醒小朋友“媽媽香噴噴的飯菜來嘍”,這時孩童的氣會吸的又深又穩,長期堅持這種吸氣習慣,日積月累孩童就會形成正確的吸氣習慣。
2.“吹灰塵”式的呼氣
歌唱的過程需要氣息強有力的支持,氣息吸入體內就需要呼出,以此完成呼吸動作的循環。歌唱中吸入的氣息并不能馬上呼出,氣息需要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吸氣狀態上以此滿足歌唱的需要,這就是聲樂訓練中氣息的“支持”。歌唱中的呼氣需要“緩慢、持久、均勻”,利用“吹灰塵”式的感覺來引導孩童將吸入的氣息緩緩的呼出來再合適不過了。
(二)發聲練習及音域的拓展
1.練聲曲的選擇
童聲歌唱訓練的初期不宜選用跨度較大的練聲曲,采用級進式的練聲曲,練聲曲的音域控制在五度之內比較合適。由于孩童的聲帶短而薄,在發聲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到頭腔共鳴,利用閉口音“mi”或“me”進行訓練很容易找到從胸腔共鳴為主到頭腔共鳴為主的過渡,穩定這一狀態就會為音域的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初學階段主要用到的練聲曲有:
(1)哼鳴練習(用來找聲音的高位置)
(2)氣息穩定練習
(3)母音練習
(4)跳音練習
2.穩定中聲區及音域的拓展
中聲區是童聲聲樂訓練的自然聲區,由于中低音音區用到的呼氣壓力和氣息支持比較小,在發聲時聲帶處于一個相對自然地松弛的狀態,所以相對來說對中聲區進行聲音訓練的成效是最顯而易見的。中聲區的訓練是童聲音域拓展的基石,如若中聲區的聲音做不到“松弛、通暢、圓潤”,那么就會影響高聲區乃至將來的聲樂訓練。在平時的童聲歌唱訓練中,有部分孩子一到高音就會出現“擠、卡、喊”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對中聲區的訓練程度不夠。在聲樂訓練過程中,中音區到高音區的過度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解決了中音區存在的問題,那么高音區的解決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三)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訓練
在歌唱的過程中,咬字吐字清晰是準確表達歌曲內容的必要條件,在歌唱中,咬字吐字首先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說話的規則——即“自然、松弛、清晰”。在童聲歌唱訓練中訓練學生把字清晰準確的咬出來傳達給聽眾這是聲樂學習的一項基本功。準確的咬字吐字與科學的發聲技巧結合才能完整的詮釋歌曲,在訓練的過程中“帶節奏利用歌唱的狀態來朗誦歌詞”是糾正咬字吐字的一個不錯的方法,教師帶領學童擊拍對歌詞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糾正錯誤的發音。
在童聲歌唱訓練中,對于咬字吐字的一個總的技巧就是“咬住字頭、拖住字腹、收清字尾”,“咬住字頭”即是要求歌唱時聲母要咬準:“拖住字腹”即是要求歌唱時韻母要拉長;“收清字尾”即是要求歌唱時歸韻要清晰到位,掌握了這個原則,孩童在歌唱中遇到的咬字吐字問題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四)培養孩童的歌唱表現力
歌唱不僅僅是聲音的藝術,它更是表演的藝術,孩童對歌曲的理解與發聲技巧結合即形成了歌唱的表現力。聲樂訓練的最終目的不是唱好某首歌,而是培養孩子用心去感受音樂、詮釋音樂的能力。歌曲演唱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優美動聽符合審美要求的音樂必然是歌唱者心底的聲音。教師在對孩童進行表現力的訓練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析歌詞,講述故事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投入感情積極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以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角色”傾情演唱。
(五)童聲歌唱曲目的選擇
童聲歌唱曲目的選擇必須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曲目必須符合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向上的歌曲是童聲歌唱的首選曲目:第二,“唱孩子們的歌”,選歌一定要考慮少年兒童的歌唱音域,近些年出現了很多“成人歌孩子唱”的現象,其實這對于孩子的聲帶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孩童的聲帶尚處于發育階段,聲帶的耐受性遠不及成年人,成人歌曲對于青少年來說無論是在歌曲音域上還是在演唱技巧上都遠遠超出了少年兒童聲帶的承受范圍,孩童長期歌唱成人聲樂作品勢必會給聲帶帶來不可逆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將來的聲樂學習。
四、結語
聲樂是歌唱的藝術,同時也是表演的藝術,歌唱的最終目的是用美妙的歌聲傳達情感。童聲歌唱訓練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童聲的歌唱訓練有別于成人的歌唱訓練,由于兒童的喉頭和聲帶發育尚不成熟,甜美而稚嫩的嗓音就像一件珍貴的藝術品,需要我們小心的呵護,認真的雕琢。有效的童聲歌唱訓練不但能讓孩子們用美妙的聲音來傳達音樂,更多的是通過音樂給孩子們開啟一扇門,通過音樂來凈化自己,提高培養自身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堅強意志,讓孩子在歌唱的過程中更加熱愛音樂。
參考文獻:
[1]王雷.兒童聲樂演唱的開發和利用訓練[J].音樂生活,2009(05).
[2]羅材萱.少兒聲樂訓練與演唱技巧探析[J].民族音樂,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