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明
摘要:生本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更好的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本主義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核心,創建自由、輕松和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向發展,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出更多以生本教育為核心的發展機會,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時,可以更好的明確自己今后發展和成長的方向,從而全面的實現生本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教育;語文教學
引言
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推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核心,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責任,這也是每位語文教師需要開展的重要工作。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遵循生本教育理念,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以生本教育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隨著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滲透,教師要重視給學生創建出自主探究、思考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自我展示、自我發展,從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全面的轉變被動學習的局面,主動的參與到語文教學的探索中,真正的處于課堂的主導地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地位??梢愿玫拇龠M教師、學生之間的溝通 交流,從而營造出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積極的投入到問題的探索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和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在小組內容共同學習和進步。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就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并給每個學習小組提出相應的問題,如:“本篇文章是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活背景、道德品質和作品的背景等,使學生對本篇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擁有充足討論問題的時間,引導學生以課本內容為核心深入體會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并感受到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懷念敬仰之情。當學生們完成小組討論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討論結果,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注意的是在進小組合作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等進行分工,使每個小組的成員能夠在最答程度上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二、掌握文章重難點
隨著生本理念在教學中的呼聲越來越高,教師要主動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重視教學主體的轉變,還要重視提高學生主動探究課本的意識和能力,如此一來才能有效的落實生本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目標。雖然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也會給學生準備多種多樣的課件,然而有些課件內容沒有實質的作用,沒有重視聯系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沒有進行細致的講解,而有些學生已經學會和掌握的內容,教師卻重復的講解,如此的方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核心實際教學方案,深入課本內容提取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融入到課件當中,讓學生對這些重難點問題進行探究和學習。如此一來更能體現出以學生文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在學習《伯牙鼓琴》中,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伯牙和鐘子期的友情,伯牙和鐘子期的之間的友情被人們傳誦,然而這篇文言文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由于故事的背景與學生的生活年代相差甚遠,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大致了解文章中的情感,之后給學生們講解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知音的可貴。最后教師將文章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深刻感受文章的情感。
三、分層教學體現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更好的調動小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我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全面的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和體會文章的內容,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鯨》這篇文章中,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鯨魚是海洋中最大的動物嗎?它平時都吃些什么?鯨魚有沒有天敵呢?鯨魚會不會給我們帶來威脅呢?”通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查閱相關的資料,找出問題的答案。當學生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給可以尋求家長幫助。另外對于班級中一些善于繪畫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用繪畫的方式將在大海中遨游的鯨魚畫面畫出來,從而提高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對于善于說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搜集一些關于鯨魚的故事,讓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分享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的體現了生本教育理念。
四、課堂內容的拓展
要想更好的凸顯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就需要教師拓展教學內容和形式。在新課改的教學觀念下,需要重視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只有教師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才能推動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利用現代化工具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改善基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強化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的學習范圍更廣。如教師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來豐富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開展成語接龍競賽,詩歌朗誦競賽等。以這種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豐富學生的詞語量。要想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分享活動,讓學生主動的講述的故事和生活經驗。通過以上的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從而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以生本教育為核心,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進小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段開平.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學周刊,2021(32):43-44.
[2]張勤.生本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研究[J].天津教育,2021(3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