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瑞
摘要:在小學階段,教師安排作業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上的學習內容及時進行鞏固。教師合理地安排作業,能夠有效地提高整體的學習效果。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注重作業的數量,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作業壓力。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如果作業壓力較大,會影響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目前,教育部門負責人已經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作業壓力負擔較重的問題。根據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出臺了“雙減政策”,要求在日常的小學教學中,教育者應該注意減少作業量,減少課外培訓壓力。要求作業數量減少的同時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因此,教育者應該針對具體的內容進行設計,不斷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
一、控制紙筆作業的總數里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進行作業設計不能過分地追求數量,應該追求高質量。教師要根據“少而精”的設計原則,不能給學生過多的作業負擔。例如,教師在安排學生計算類的相關題目時,計算本身是對邏輯思維要求較高的一類題型,學生在解答這類題目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在安排作業數量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時間。教師應該尋找更有針對性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高質量的習題練習,能夠縮短作業的寫作時間,而且還能達到較理想的掌握效果。教師要避免重復性單調和無效的作業,很多時候教師安排的作業學生已經做過多次。這些作業多次重復練習對學生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只會讓學生對課后作業更加抵觸。部分教師甚至會將作業作為對學生的懲罰,為了懲罰學生做錯某件事情,會給學生安排大量的作業,這些教師的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作業的本質。為了迎合“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安排課后作業時,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數量,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為其設計合適的作業量,讓學生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內完成,避免過多的作業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
二、安排書面形式的作業
除了紙筆作業的數量要進行良好的把握之外,書面形式的作業也應該進行良好的把握。數學的每一本教材都會配套專門的練習冊,學生學完教材上的知識之后進行練習冊題目的練習,能夠有效地鞏固學生在課上學習的相關理論內容。所以教師應該注意把握教材所配套的練習冊的作業設計,練習冊的題目內容和教材都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練習冊的題目,從而更好地鞏固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另外,教師還應該鍛煉學生的拓展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仿照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以自己出題的形式進行自我考察。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一張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提出問題。對中年級的學生可以適當的提高題目的難度,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串數字,讓學生根據這串數字自己編題目。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學會自己進行知識梳理。教師要教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學習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整理。如果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制作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后續的學習更加簡單。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難度較高的知識點整理到思維導圖中,針對思維導圖多次進行記憶,可以有效地掌握這些高難度的知識點。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思維導圖也能了解學生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情況。
三、利用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數學學科不只是做練習題,教師還應該拓寬學生的視野。教材和輔導書上的練習題是局限的,如果學生只關注教材和練習冊的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不能有效的發散,在后續數學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應該巧妙利用現有的數學報素材,讓學生通過閱讀數學報提高自身的知識視野和文化領域。學生在閱讀數學報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有趣的知識內容獲得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樂于閱讀、喜好閱讀的習慣,教師每周都可以拿出固定的時間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圖書室閱讀相關的數學周報,這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除了在校內帶領學生閱讀之外,學生也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數學報的閱讀。讓學生真正發現數學報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數學。教師可以把課外閱讀作為課后作業。將學生喜歡的內容設計成作業的形式,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高質量地完成閱讀作業。
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作業設計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的作業設計有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內容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形式、時長進行創新。在作業形式方面不能只安排單一的書面作業,還應該增加實踐類型的作業,實踐類型的作業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認識圖形這部分的內容時,除了讓學生在課下及時鞏固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之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圖形可以讓學生用橡皮泥制作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形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圖形制作的樂趣。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理解圖形認識的相關內容,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還應該對學生的作品和學習成果及時進行評價,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有更大的信心。除了利用橡皮泥制作立體圖形之外,學習“表面涂色的正方體”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隨意對正方體進行涂色,并且根據涂色的實際情況計算涂色區域的面積。這種方式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五、結束語
教育部門推行雙減政策是希望學生能夠擺脫課外作業的壓力束縛,能夠輕松地完成課外作業,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快樂地學習與進步。進行課外練習只是一種鞏固學生知識的手段,教師要合理把控課外作業、正確認識課外作業,不能讓課外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石銘琴.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 新課程導學, 2019(34):1.
[2] 王運抗. 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 2017.
[3] 羅素蓉. "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特色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4] 楊毛草. 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對策分析[J]. 人文之友, 2018, 000(00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