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娜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從線下轉為線上,而這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不可控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需要優化教學策略,構建真正系統性的教學體系。基于此,對線上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線上教學;實施策略
引言
隨著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普及,線上教學應運而生。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國中小學線下教育陷入停擺的狀態,于是線上教學的及時出現替代了傳統課堂教育。線上教學具有跨越時間、空間的優勢,學生坐在家中通過互聯網即可接入在線教育,互聯網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隨時隨地的學習環境。其次,在線上教學中,因為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這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自由和具有個性化。
一、注重課前預習,鍛煉自學能力
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容易操作,而后者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在線下教學時,教師可以面對面向學生提出各種要求,也更容易管理學生。但是,當授課形式轉為線上教學,教師雖然可以通過視頻和學生對話,但是無法直接面對學生,也更加無法控制學生的學習行為。鑒于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需要積極開展課前預習活動。例如,在教學《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以及《三衢道中》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這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杜甫、蘇軾以及曾幾,學生需要查找作者的資料。為了提高學生的搜集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背景模板:作者的朝代、大致經歷、作品、所屬流派、相關的典故、文字風格等等。學生需要查找相關資料填充模板,才能完成這個預習任務。
二、促進家校合作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他們在電子屏幕的另一端是否認真上課,是否認真完成作業,以及在教師批改作業后是否認真訂正,教師都很難監督。因此,教師應引導家長做好配合工作,如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頻率,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學習情況,適當疏導孩子心理情緒等。為了加強家校之間的協作育人關系,教師還可以制定線上學習量化積分表。如果學生能做到所有課程按時進行在線學習,或在當晚20點30分前完成所有作業,或其作業在今日獲選“優秀作業”,則家長可以加5分。如果學生能做到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則家長可以加2分。與此相反,如果學生當天未提交作業、教師批改后未及時訂正作業,則家長每次扣2分。此外,學生和家長可以共同自定義其他加分項與扣分項,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分。教師要把表格的量化積分與學生特色評比、獎勵相關聯,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選擇優質的線上教學平臺
優質的線上教學平臺是保障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要凸顯小學語文的優勢地位,也要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展示出語文的魅力與精彩。因此,適合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平臺一定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一是要功能全面。除了基礎的網絡直播、師生互動、作業批改等功能外,還要結合小學語文的特點附加漢字詞典、成語詞典等工具程序,以便更好地滿足教學的需要。二是運用場景廣闊。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便利性,選擇能夠支持多種設備的線上教學平臺,如手機、電腦、甚至是客廳電視,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在線學習。三是平臺安全性高、穩定性強。線上教學的平臺要注重學生隱私的保護,要落實網絡實名制的要求,非學生無法登錄,保持網絡環境的純凈。其次,線上教學的直播、資源的傳送都依靠網絡和平臺,要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穩定性。四是要有完善的客服機制。線上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協助配合,如果家長不能夠幫助學生線上學習,就需要有相對應的客服隨時提供指導,確保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解決。
四、家校交流,保障教學開放性
教師在處理學生提交的作業時,除了點評和批改之外,還應該注意作業情況的反饋。相比高年級的學生,小學生自制力稍差,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很少自主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作業修改和復習。尤其是在線上教學環節,缺乏教師的線下監督,學生的自主性往往會大打折扣。因此,家長在線上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所以,教師要引導家長對學生的作業投入更多的關心,并且給家長同步布置學習任務,發揮家長對學生的監督作用,實現家校聯動。例如,在開展線上教學之前,教師就應當通過家長群與家長建立聯系,設定一些家長可以參與進來的環節。比如,教師可以設定固定時間講解學生作業中的問題。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多個環節:首先,要表揚作業完成較好的學生,包括但不限于當天作業的提交數量、質量以及正確率等排行。教師要對當日的重難點題目進行講解,這個環節需要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在家長的輔助下,教師可以分析大部分學生都做錯的題目,并講解正確的解法。再讓家長和學生進行錯題反饋,有些錯題可能不在教師的講解范圍內,此時需要學生和家長主動提出來,由教師進行針對性解答,以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教師可以將第二天要預習和復習的內容以及第二天的作業布置下去,同時對家長提建議,讓家長也可以同步進步,更好地適應線上教學,與學生一起成長。
五、重組設計教案
首先,老師在課上出示八首小詩歌,其包含詩歌的題目、作者、作者的國籍。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掌握通過作者國籍、詩歌內容以及讀后感來分類的方法。其次,讓學生對詩歌進行分類整理,并在詩歌旁邊加上作者簡介、創作背景或者一些現代詩歌的小知識。再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除了內容之外,一本小詩集還需要什么內容?”老師讓學生觀看小詩集圖片,使其明晰一本詩集還有名字、封面、目錄、插圖。從詩歌到詩集,讓學生對小詩集有了新的認識,知道如何制作小詩集。最后,讓學生自主思考,可以用電腦排版,也可以自己手動畫一畫,畫完之后裝訂成冊,整個過程讓學生對制作小詩集的過程形成比較直觀的認識。接下來是這堂課的第二個板塊,詩歌朗誦會。在朗誦之前,老師出示了兩點要求:一是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表情手勢要自然;二是認真聆聽,根據朗誦要求點評他人的朗讀,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線上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掌握正確開展線上教學的方法,集合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合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郎文靜.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校本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0(33):69-70+73.
[2]周春楊.發掘線上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自學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1):84-85.
[3]林金元.線上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與實踐[J].家長,2020(3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