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華
摘 要: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踐行生本海量閱讀計劃時,要為學生打造和諧、民主、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激發,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針對“創客教育”理念下初中語文生本海量閱讀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創客教育;初中語文;生本;海量閱讀;策略研究
將“博覽群書”踐行在創客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就是讓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能有意識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其視野得以充分拓展,為其提高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提供支持。因此,在實際的引導過程中,教師要制定合理的引導策略,抓住初中生的閱讀心理,為其創設合適的閱讀環境,使其能在輕松的氛圍下提高閱讀的效率,并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個性,展開合理指導,促使其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在實際的閱讀活動中,往往能感受到不同的閱讀內容可以反映出內容之外的含義[1]。如一首詩能成為一段歷史的載體,一個敘事性較強的故事往往體現著作者的心靈發展狀況。基于此,學生可以總結出,凡是自然風景與作者的心靈發生有機融合的產物都可被稱作意境。同樣,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充分抓住這一點,重視創設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情境,這種設計能讓初中生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帶著濃厚的閱讀興趣參與閱讀活動,有助于其充分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使其通過課前預習能意識到自己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如自身的學習成績遲遲不能提升、與同學之間發生小摩擦、父母做生意虧本等。當學生意識到這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研讀,從而總結出不同的應對態度和方式:“積極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勇于拼搏”“垂頭喪氣,消極應對”等,從而在接下來的閱讀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文章的主旨,即人在遭遇人生的挫折時,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并在現實的實踐中帶著堅定的決心積極應對,這樣才能圓滿地戰勝困難。
二、重視閱讀積累,拓寬創新空間
不管是課內讀物還是課外讀物,其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傳遞給學生,一般這種情況較難引發學生強烈的閱讀熱情[2]。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找出合理的引導方式,在實際對初中生進行閱讀指導時,要善于引發其想象力,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但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初中生的想象力進行有效培養本身就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范文進行多次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并產生更多的思索,進而在不斷的思考中進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能對作品呈現出來的淺層內容有所認識,同時還要加深領悟和理解,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作品表達的深層含義。如魯迅的代表作《故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要能在實際的閱讀時對封建社會的腐朽進行更多的分析,并能通過反復的閱讀理解作品中呈現的人情世故。但是,作者在創作時采取留白的手法,如在對少年閏土進行外貌刻畫時,重點描寫了閏土脖子上的銀項圈,而在對中年閏土進行外貌描寫時,作者并沒有提到這根項圈。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結合此處進行提問:少年閏土的外貌與中年閏土有哪些不同之處?這時,細心的學生會指出中年閏土脖子上沒有銀項圈。教師可以借助這個問題展開引導,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在當時的年代背景下,是什么原因導致閏土發生這個變化。學生們可以做出不同的假設,如“可能戴在了他的子女脖子上”“被拿到當鋪當掉了”“到了中年再戴項圈沒有意義了”等。通過這種引導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考慮問題,從而意識到封建社會中勞苦大眾的生活困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創新能力。
三、結合寫作訓練,提高想象能力
初中生的想象一般是依賴于具體的實物的,其會對實物的表象呈現出來的規律進行重組。這個過程一般會受到思維的控制,思維調節的力度也隨著創新能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具體的閱讀指導時,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展開,加強其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并能在不斷的觀察中發現更多問題,進而對問題展開充分的分析。而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的過程,經過長期的鍛煉,其想象力會更加豐富。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作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與內容相關的小故事:一個周末的早晨,小明在路邊看到一只蟋蟀和一群螞蟻爭斗的場景。筆者讓學生結合這個場景展開想象,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具有故事情節的作文。學生在對此展開想象時,有的將重點放在螞蟻的隊形變化方面,進而引出團隊合作的主題。由此可見,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習作指導時,要善于引導學生的想象力,要充分抓住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心理,將更多的趣味性較強的內容融入其中,提高其參與的熱情,進而使之充分融入創作中。
四、借助合理引導,培養閱讀習慣
課內文章教學本身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因此,教師要重視從課內文章中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教材文章的教學價值。教師在給學生教授閱讀技能時,要重點從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出發,對其進行閱讀行為等方面的引導。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通過控制語文課堂實現教學目的,具體表現為對學生進行強硬的觀點灌輸,使初中生失去思考的機會和空間。在這種模式下,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不利于提升語文素養。在生本教學理念下,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并改變教學方式,讓初中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真正做到主導課堂走向,并能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成為一個引導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能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解答,促使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有的學生會對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定感到不解,并向老師提出疑問,這時,教師要充分抓住這個機會,結合木蘭所處的時代背景展開分析,讓學生了解木蘭對父親的愛和勇敢無畏的品質。通過這種引導,初中生能養成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內容的良好習慣。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播放木蘭從軍的相關影視劇或動畫作品等,讓初中生對木蘭的形象有更為具體的認識。
五、借助學生的能力,控制閱讀強度
閱讀練習不在于提升閱讀量,而在于提高閱讀的質量。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進行高質量的閱讀能幫助其打好閱讀基礎,為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奠定基礎。因此,語文教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要對初中生之間的差異性展開有效了解,從而能結合學生的理解力控制閱讀的強度,提升閱讀質量。因此,教師要制訂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讓學生能在閱讀活動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對內容理解的效率。與此同時,在實際的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挑選篇幅較長的內容,讓初中生能在探究欲望的驅動下進行長期閱讀,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總之,創客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海量閱讀教學是一個十分新穎的教育課題,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要能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初中生的學習習慣設計閱讀教學計劃,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加大閱讀量的同時提高理解力,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9(33):205-206.
[2]吳振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9(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