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波


內容摘要:立足于職業類“教學做合一”理論宗旨,探索并提出了一種可以在職業類院校中復制推廣的賽教融合模式,有效達成教學三維目標。“一五三”賽教融合教學模式:“一”是指一種既契合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又可在日常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核心理念“做學研改,迭代層進”;“五”是指可觀可測的課堂五個關鍵環節:問題導學、小組促學、微課助學、討論釋學、評價測學;“三”是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階段。“一五三”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是組織者、引領者,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職業學校 賽教融合 教學模式
content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urpose of"integration of teaching,practice and practice"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explores and putsforward a competition 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 that can be replicated andpromo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s,so a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goal“"One"refers to a core concept which is not onlysuitable for the competition of teachers'teaching abi ity,but also widely used indaily teaching:"do learning,research and reform,iterative and progressive;"Five"refers to the fivekey link sofobservable Classroomproblem-basedlearning,group learning,micro class learning,discussion and interpretation,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Third,it refers to three teaching stages:beforeclass,in class and after class“Under the"153"classroom teaching mode,the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changed:teachers are organizers andleaders,and students become the real masters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vocational school;Integran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普通教育看高考,職業教育看大賽。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職業教育要“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發展同社會實際工作部門合作培養,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 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16號)頒布以來,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從2010年的信息化大賽發展到2020年教學能力大賽,大賽運行機制不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賽項設計理念也在不斷完善中。實踐證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科研學水平,師資團隊建設,學生職業技能水平都與技能大賽平臺支撐分不開,技能大賽成績也成為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一直以來,職業類院校都在不斷探索完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力求做到“賽教融合”。
一、“一五三”模式提出的背景依據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和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的要求,在職業院校中“課程實施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基于上述精神指導,在人才培養方案和學情的引導之下將課程內容按照國家號召重新整合,以學生為主體,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建設,逐漸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一五三”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
二、“一五三”模式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于杜威“做中學”原理,立足于職業類“教學做合一”理論宗旨,探索并提出了一種可以在職業類院校中復制推廣的賽教融合模式,有效達成教學三維目標。“一五三”賽教融合教學模式:“一”是指一種既契合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又可在日常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核心理念“做學研改,迭代層進”;“五”是指可觀可測的課堂五個關鍵環節:問題導學、小組促學、微課助學、討論釋學、評價測學;“三”是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階段。“一五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者,而是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編制導學案,制作微視頻,并針對課堂反饋,進行有效組織教學;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創設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做到既生動活潑,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參見 圖1)
依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16號)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以賽教融合教學模式為切入點,結合職業院校賽教融合建設的有效實踐,擬對學校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在系統梳理文獻和政策基礎上,把握“賽教融合”這個核心概念,為后續研究提供分析框架;二,通過調研和查閱文獻,實踐實驗,分析賽教融合現狀、存在的問題,明確界定“一五三”賽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內涵和特征;三,以“一五三”賽教融合教學模式為例,提出高職院校賽教融合的路徑、對策及可復制、可示范、可推廣的模式。
以《應用文寫作》為例,采用“一五三”教學模式,以“做學研改,迭代層進”為核心理念,以真實情境,項目化寫作任務為載體,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研究學習、課后拓展學習三個階段,完成問題導學,小組促學,微課助學,討論釋學,評價測學五個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的基本理論,強化學生的“讀—寫—研—改”過程訓練,注重寫作主體的職業素質培養,體現過程與結果綜合能力評價,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三、“一五三”模式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了教學內容與競賽項目的融合
通過競賽項目引領,改革整合項目化、模塊化課程教學內容,以賽為“點”帶動教學“面”的鋪開,逐步實現所有競賽內容向項目化課程的轉化,完成“做學研改,迭代層進”的賽教融合改革理念架構。
2. 解決了教學資源與競賽資源的融合
通過打造“賽課一體”教學資源庫、教師空間、整合大賽數字資源、開發理論題庫和模擬實訓場地,更新了教學實訓設備和思想文化建設,打造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混合式教學在線精品課程案例。
3. 解決了教學過程與競賽過程的融合
立足課程競賽要求與標準,在日常課程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案書寫、教學實施等環節參照或滲透大賽理念,在問題導學、小組促學、微課助學、討論釋學、評價測學等主要五個教學環節等方面下功夫,實現“每一次課都按大賽要求去組織課堂,每一次參賽都是日常教學的真實展現”的過程融合。(參見圖2)
4. 解決了教學評價與競賽評價的融合
通過研讀、討論、實踐,整合大賽評價體系和日常教學評價體系,建構一套完整科學的“賽課通用”的全過程多元化綜合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增強評價有效性,從而實現教學過程全面質量管理。
四、“一五三”模式探索與應用的創新
(一)理念創新
高度契合“普教看高考,職教看大賽”職業教育最鮮明的特點。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要求。從一線教學特點出發,以實踐應用為主要特征,能夠邊實踐邊用大賽和課堂兩個平臺驗證研究成果。
(二)手段創新
比同類課題研究的資料范圍廣、深、新。賽教融合模式既要研究教學的一般規律,更要研究職教改革的新動向、新精神、新經驗以及新問題,從而通過大賽驗證課堂教學實效性。涉及到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具體教學中的實施,以及從教學資源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的全過程的相關問題。
(三)方法創新
本研究采用比較法、實證歸納法和行動研究法,從操作層面篩選,把大賽模式和日常教學模式做比較性、融合性研究,以國賽參賽獲獎案例為基礎,驗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方法,策略,模式的宏觀架構。
五、“一五三”模式的應用的價值
(一)實踐價值
本研究應用成果是具有廣泛推廣價值的實踐應用性研究。它是與教育改革實踐緊密相連的,因此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實質上既是大賽參賽模式的研究又是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研究,同時,也是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教育改革實踐和在其中理解檢驗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技能訓練,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實現未來職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二)理論價值
通過本成果的研究,能夠從實踐層面驗證理論層面的研究效果,從教師角度,便于本學科教師更深層次的準確把握學科的定位,以便有利于用好教材,發揮自己的優勢,用心探討高效課堂的策略模式。從學校發展角度,以優化賽教融合的模式輻射到適用的各個專業領域,具有探路者、領頭羊意義,對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有必要的示范作用。
六、成果推廣效果
(一)在學院內部的推廣應用和效果
該研究成果是自2015年起,參加歷屆全國、全區大賽后經驗總結的凝練思考,經歷了2年醞釀,從2017年正式以“一五三”賽教融合模式立項研究,該成果目前已覆蓋應用于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師范教育系4個專業,近萬名畢業生和2800名在校生受益。連續5年在全國、全區各類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獲三等獎以上殊榮23項。相關理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融合研究獲國家級、自治區級項目3個,榮獲國家三等獎一項,自治區二等獎一項,人才培養質量大幅度提高。
(二)在盟內職業院校推廣應用效果
7所盟內外中高職院校約3000多人次分享了“一五三”賽教融合模式的理論框架、教改方案、實踐范式等方面的經驗;項目主持人在5所職業院校進行專題講座和交流;指導5所中職示范校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親自踐行成果在2020年全區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7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承擔5所中職學校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工作;多次在盟內學術研討會進行交流;《興安新聞》、《興安盟教育局平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合作育人典型案例入選2019年《中國優秀人才培養案例》。
(三)對職業教育實踐研究的具體貢獻
該成果在2019年申報了自治區社科聯課題,凝練了詳實豐富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并推廣為同類課程借鑒。編著“一五三”賽教融合獲獎作品教學案例集1本(待出版),2021年將公開發表專題論文2篇(已收到錄用通知單),撰寫了3篇近2.6萬字的專題研究報告,為豐富職業教育賽教融合理論研究做出一定具有輻射和示范意義的貢獻。
(四)得到全國職教類專家的一致好評
“一五三”賽教融合模式的設計、應用、理論成果得到全國職教類專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戴士弘教授、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全國微課大賽資深評委倪彤教授、劉萬輝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家的關注、指導、好評。
“一五三”賽教融合模式,為職業教育提供了一種相對完備的職業教學范式。但教學路漫漫,要打造職業類教育從高效課堂向卓越課堂邁進,唯用、唯精、唯深、唯美,還需持之以恒磨礪修遠,今后教學團隊要朝向“四有好老師”,教學成果要朝向“卓越課堂”雙向目標不斷求索精進。
參考文獻:
[1]楊球旺.王洪亮 藝術設計專業“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教育,2011(7):168-169
[2]張愛東“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課賽融合的研究探索” [J].知識經濟,2018(02):166-167.
[3]夏潔.林昭華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改革藝術院校課程—以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為例 [J].現代經濟信息,2016(16)
[4]林美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8-02:76-78.
[5]日本.佐藤大,用設計解決問題[M]鄧超譯.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 :191
本論文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高職院校“一五三”賽教融合教學模式實踐研究》批準號:NZJGH20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