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要:教育的變革在不斷前進,幾何直觀這一個新詞匯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這一個授課的方法也逐漸展現出本身的重要性。數學的學習不能離開幾何直觀 ,無論是知識點 、性質的教學,還是處理問題的教學,老師都應該借助直觀的圖形指引學生加以了解,幾何直觀可以幫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在整個學習的環節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充分的掌握幾何直觀的概念并運用到授課環節中去,對小學的老師來說,顯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將從小學幾何直觀的培養價值以及授課方法進行探索,闡述小學幾何直觀水平培養的授課手段。
關鍵詞:幾何直觀;小學數學;授課方法
引言
小學時候數學的學習是打開學生眼界的開始,它通過激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自發、積極的參與到之后的學習環節中。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培育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對老師的授課來說是一個困難的挑戰,需要老師創新自己的授課理念。幾何直觀的素養是數學這個科目中的重要技能,不僅有助于學生高效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還有助于強化學生處理一些問題的意識,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水平。
一、幾何直觀能力培育的重要價值
1.1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通過對相關復雜問題的思考以及交流,在知識的鏈接與穿插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另外,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上的差別,在整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使其創新的特點更好地得到了體現。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水平。在開展數學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們應該在滲透相關知識、技能與思維的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指引學生在其自主探索的思維意識中逐步形成具有創造性的意識。
1.2 增強學生數學理解能力
知識體系的創建是通過各個小的內容之間的連接,致使所學的知識具備一定的結構。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培育學生的幾何直觀水平,老師可以借助數學的一些特征,使用圖形等更加具體的東西,將復雜的內容和知識更加直接地展示在學生眼前。還有,小學生學習的經驗不足,對一些困難的內容一時難以理解。為此,在實際的數學授課環節中,老師應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和個人特征,借助學生喜歡并且能夠輕松理解的事物,指引學生在查看與聯想中找到學習的方向,通過對所學內容的了解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自身知識以及技能都得到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也得到強化。
二、小學數學幾何直觀能力培育的策略
2.1 創設趣味情境,指導學生感悟幾何直觀內容
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培育學生的幾何直觀水平,老師應以學生為著重點,借助一些實際的物體講述學習的知識,指引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體會幾何直觀的主要內容。
例如,在學習“面積的變化”的時候,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8×8厘米的紙板交給學生,并帶領學生畫出一個“底為4厘米,斜邊占2個格子的平行四邊形”。學生自發的加入到此次活動中。在完成圖形后,老師問學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并在一旁檢查學生的交流的內容,其中一組學生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該組學生首先將紙板中的平行四邊形裁下來;然后在相互的討論中又將平行四邊形“剩下的”兩個角剪下來連接到一起;最后將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矩形。老師請該組的小組長展示整個過程,班級里的其他學生積極觀看,最終在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中,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
可見,要想培育學生的幾何直觀水平,老師在授課環節中可以借助輔助的工具來指引學生發現知識,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能力。
2.2 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直觀興趣
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老師應科學的使用多媒體的技術,借助該技術靈活,使用便捷等特點,刺激學生的內心。通過相關設備對所學知識的呈現,在自身感興趣的驅動下培育學生的空間聯想能力。
例如,“圖形與位置”一課是對以后學習內容打下的基礎,對學生的聯想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實際的授課中,老師首先借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水杯、文具盒、足球等,指引學生查看其“有多少個不同的面”。其次,在學生了解一個事物的基本觀察手段后,老師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教學。接下來,在完成授課的任務后,為檢查學生學習的質量,老師可以使用相關設備展示“蒙古包”圖片。很多學生能夠發現其正面的圖形和側面的圖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上下連接而成”,但不能快速的說出其上方看到的形狀。于是,老師讓學生隨意的拉動蒙古包的圖片,為學生提供更多角度的空間。通過動手的操作與觀察,學生發現蒙古包從上面看是一個圓形。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老師使用多媒體的授課手段,能夠讓學生自發的加入到學習環節中,將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培育學生的空間思考水平。
2.3 開展動手操作,指引學生經歷幾何直觀過程
我國小學生的人格和心智發展并不成熟,學生往往對外部環境存在著好奇的心理與良好的情感。因此,在我國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們也可以利用它來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舉辦一些動手的活動,學生們是在課堂內驅動力的推動和促進下,自主地去體會到各種數學知識的運用與產生。這樣一來,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效益,也大大地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的操作水平。
例如,“比例”是學習的重要知識之一,在實際的授課中,為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折紙的活動。首先,學生拿出一張紙,均勻的折在一起,并將其中的二分之一用筆涂上色。其次,老師帶著學生將折好的紙第二次再折。打開后學生發現,第二次折出的與第一次折出的一份相等。接下來,老師帶著學生進行第三次折紙,學生打開后看到,第三次折出的四份等于第二次折出的兩份,等于第一次折出的一份。老師指引學生使用所學的知識說明這一現象,一個學生使用所學的知識總結出相應的關系。借助比例的應用,老師深入講述比例的知識。在數學的授課中,老師應圍繞授課的內容開展一些活動,指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觀察數學知識的形成,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時期培育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老師應堅持新教育的理念,圍繞學生的情況設計授課內容,通過適當授課手段的應用,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武.從圖形入手,培養幾何直觀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20):37.
[2]黃偉星,顧曉華.培養幾何直觀能力的教學思考[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6):21-23.
[3]楊曉榮.重視培養幾何直觀能力[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