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玲
【摘要】音樂是美育教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重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然而德育教學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教師將兩者相融合,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鑒于此,本文以高中音樂教學與德育融合的策略為題,分析音樂教學與德育融合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相關策略,讓學生懂得音樂之美的基礎上,啟迪其德育思想,以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教學
在高中音樂教學領域中,滲透德育已是當前工作所需,也是現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通過音樂教學融合德育思想以及德育內容,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但在德育融合過程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創新音樂教學方法以及注重融合的策略,方可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切實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高中音樂教學與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音樂主要用優美的旋律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通常利用優美的語言,賜予人以精神力量,獲取生活的信心,特別是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上一節音樂課,方可有效緩解學生學習壓力。與此同時在音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與德育教學內容相融合,一方面利用德育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另一方面傳達音樂教學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潛移默化地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感,促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各大高中學校并未充分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基本上都弱化了音樂教學內容,特別是很少涉及德育教學知識,然而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音樂教學逐步融合德育思想,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一是教師對融合德育教學認識不足,其二是過度重視德育教學知識融合,卻忽略了音樂教學的實質內容,勢必影響高中音樂教學課堂教學質量。
三、高中音樂教學融合德育的有效策略
第一,開展音樂教學課程,合理地滲透德育。高中音樂中的教學課程內容,通常思想都比較賦有正能量,這都是融合德育內容的前提和基本,特別是課堂教學期間,教師應根據音樂教學課程內容,合理地滲透德育,促使學生在思想以及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多彩的華夏之音——民歌篇》教學單元,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民族的地域風情、民俗以及生活特色等方面開展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全方面地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同時融合德育,滲透愛國意識,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祖國的大好山河。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美麗的民族圖片以及相關的視頻內容,對比不同民族的地域風貌,幫助學生了解每個民族的發展現狀,并深入愛國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再如,《生命之歌》一課,主要感悟音樂與人類生命的作用和意義。教師應以獵人的送葬行列作為音樂主的融入點。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生經歷的幾個階段,同時播放《獵人的送葬行列》這首歌曲,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感受人生的不同經歷,幫助學生了解生命成熟的每一個神圣過程,在此基礎上融入音樂教學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其次,根據音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暢談傾聽音樂之后的感受,講述自己生命的故事。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強,思維模式也比較成熟,針對所學內容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為此教師應間接地將音樂教學內容和德育教學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感悟、思考學習《生命之歌》這首歌曲對自己內心的觸動,從中實現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
第二,豐富音樂背景知識,切實加強德育。高中音樂教學課本,主要教學內容則是專業的音樂知識,為了切實加強德育,教師可以豐富音樂背景知識,使高中生了解音樂知識點以外的知識,如音樂創造背景、音樂創造的生活素材以及所涉及的音樂創造背后的故事等。在講解《荔枝頌》一課時,除了讓學生初步感知粵曲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文化情感外,教師可以重點介紹紅線女在藝術上勇于革新,在繼承粵劇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京劇、昆劇、話劇、歌劇、電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創造,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紅腔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同時也實現了德育教學目標。首先教師介紹音樂知識點,其次介紹與京劇有關的知識,促使學生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次對紅線女對黨的文藝事業的杰出貢獻以及生平進行講解,重點突出其愛崗敬業工作的品質。如,紅線女作為“民間藝術大使”,多次向東南亞和美洲的廣大觀眾傳播戲曲文化,以優美的鄉音、鄉情滋潤著無數華僑的心田。老一輩粵劇名家中近年仍能一展歌喉使群眾“瘋魔”者,唯紅線女—人,這確是中國現代戲曲史上的一個奇跡。另外,紅線女仍參加晚會的演出,敢于向自己的高齡挑戰。全國各地的文藝界要人名流以及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紅派”摯友、戲劇界同仁300多人出席了盛會??梢娂t線女的敬業情懷。通過音樂背景知識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第三,增加音樂實踐活動,融合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高中時期,學生的思想和意識都已經成熟,而且都有各自的想法,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增加音樂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熱情,并在此期間融合德育教學,逐步滲透德育思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打破以往的音樂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幫助學生真實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生活魅力。例如,在講解《婚禮場面》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其作品給予分析,音樂表現的是親友們為祝賀獵人和魚美人結婚時跳集體舞的場面,分析其不同的場景,再根據歌劇內容,組織學生分角色進行排練,讓學生在排練中感受對婚禮場面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活動,提高音樂感知能力。最后在排演中,加深學生對《婚禮場面》作品的印象,讓學生體會芭蕾舞劇的魅力。
第四,提高音樂教師專業水平,實現德育的有效融合。高中音樂教學與其他教學相同,若要融合德育,必須提高音樂教師專業水平,因為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所以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應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每一個高中生的心理動態??梢姡趯嵤┮魳方虒W過程中融合德育內容,教師必須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而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要求,拓展音樂教學內容。另外,教師應不斷探索音樂教學方法,以實現德育融合的目的。例如,《春節序曲》一課,有些教師借助多媒體軟件為學生播放李煥之生平,讓學生了解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不平凡的一生,其次組織學生反復歌唱,并對其音樂作品進行講解,再次引導學生分析每一段所表達的情緒和節奏,最后鼓勵學生發表學習音樂作品的感受,倡導學生學習李煥之的精神品質。有些教師則鼓勵學生吉他彈唱,模仿表演等方式進行講解,以吸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進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音樂是一門生活情感藝術,學生學習音樂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還可以緩解學習壓力。然而高中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本文融合德育教學內容,探究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開展音樂教學課程,合理地滲透德育、豐富音樂背景知識,切實加強德育、增加音樂實踐活動,融合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高音樂教師專業水平,實現德育的有效融合等四個方面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為其日后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燦.高中音樂教學與德育融合的策略[J].當代音樂,2019(1):48-49.
[2]劉丁瑜.德“如影隨形”,育“潤物無聲”——高中音樂教學與德育融合的策略[J].文淵(高中版),2019(4):425,444.
[3]柳娜娜.高中音樂課程的德育功能及實現策略[J].北方音樂,2020(10):151-152.
[4]呂小步.試論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J].新一代,2021,25(12):282.
[5]李婷.如何將德育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J].甘肅教育,2021(3):186-187.
[6]楊曉蓉.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研究[J].新課程,2021(4):84-85.